摘要:4月1日,哈密市伊吾工业园区,新疆汇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加氢一体站内,来自周边矿区的氢燃料重型卡车在加注了氢气后,又很快投入到煤炭运输中去。“我们公司目前投用了10辆氢燃料重卡,主要用在煤矿到化工园区短途运输,每辆车加满大概需要49.5公斤氢气,能行驶260
4月2日
记者从哈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
经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
科技部、能源局等5部委批准
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加入
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郑州城市群和广东城市群
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唯一入选国家示范城市群的城市。
4月1日,哈密市伊吾工业园区,新疆汇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加氢一体站内,来自周边矿区的氢燃料重型卡车在加注了氢气后,又很快投入到煤炭运输中去。“我们公司目前投用了10辆氢燃料重卡,主要用在煤矿到化工园区短途运输,每辆车加满大概需要49.5公斤氢气,能行驶260公里。”该公司生产运行部部长刘运楼说。
新疆汇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加氢一体站全景。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刘运楼告诉记者,制加氢一体站自去年3月投产以来,已连续安全运行一年,累计加注氢气100吨左右。每天两吨的制氢、加氢能力能满足50辆氢燃料重卡的需求。经测算,项目每年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800吨。
刘运楼说:“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加氢站是联系产业上游制氢和下游应用的关键环节。我们采用的是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加氢站运氢和用氢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哈密市大规模氢能交通应用场景提供数据和经验的支持。”
近年来,哈密市构建了全疆最大最完善的氢能交通及市政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加氢站2座,投运35辆氢燃料重卡、7辆氢燃料公交车,实现了在交通及市政场景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应用。
伊吾纳宇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加氢站。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子毅摄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加氢设备。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伊吾县伊顺公交公司法人王鹏介绍,氢燃料公交车每天累计运行13个小时,主要往返于前山乡、淖毛湖镇等地,日运行里程近1,000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哈密市是全国风光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为大规模开展新能源制氢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作为全疆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哈密市拥有大量低成本工业副产氢气,能在当前绿氢成本较高的阶段大量提供低成本氢气,为快速打通产业链、推动氢能交通商业化应用奠定稳固的发展基础,而作为疆煤外运“主战场”,依托大量煤炭运输需求,哈密市也具备构建万辆级别大规模氢能交通应用场景的条件。
哈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朱毅说:“哈密市成功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2025年将推广不少于1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时也加快推动制加氢基础设施的建设,2025年将建成1座日产50吨制氢工厂,在沿运煤路线建设一批制加氢一体站,为氢燃料重卡提供低价、稳定的氢源供给。我们将研究出台专项支持措施,对制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车辆购置及运营、氢气消纳、氢燃料能汽车装备制造产业落地等氢能交通应用关键环节给予支持,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提供政策环境。”
近年来,哈密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印发了《哈密市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在全疆率先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加氢一体站;制定了《哈密市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了哈密市氢能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近远期目标;以伊吾县为示范,印发了《伊吾县“氢能之城”实施方案》全力打造“氢能之城”。
与此同时,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哈密市正依托本地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低成本氢源,积极拓展应用市场,全力构建淖毛湖—伊州区、三塘湖—伊州区两条市域内“氢高速、氢走廊”,打造跨省份的中长途“氢高速、氢走廊”。
已建成投运的氢能生产线。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各项设备平稳运行。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因为看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选择落地哈密,今年6月底,由该公司投资建设年产2000套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生产线将建成投产。
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黄欢庆说:“我们把新一代200千瓦燃料电池的系统和电堆落户在伊吾县,是为淖毛湖场景量身定做,功率比上一代整整提高一倍,足以支撑重载车辆的使用。”
据悉,哈密市成功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后,将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力度,对制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车辆购置及运营、氢气消纳、氢能汽车装备制造产业落地等氢能交通应用关键环节给予支持,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提供政策环境。
来源:伊州网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