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数字人助农直播上线,到标准化厂房建成竣工,宝应县山阳镇徐庄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正从“纸上蓝图”变为“实景画卷”。徐庄村村域总面积8040亩,下辖28个村民小组,1019户、3800多村民在此生活。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徐庄村第一书记郑冬冬,携手村“两委
从数字人助农直播上线,到标准化厂房建成竣工,宝应县山阳镇徐庄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正从“纸上蓝图”变为“实景画卷”。徐庄村村域总面积8040亩,下辖28个村民小组,1019户、3800多村民在此生活。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徐庄村第一书记郑冬冬,携手村“两委”班子锚定村情谋发展,以创新举措为徐庄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在山阳镇徐庄村,一场“数字赋能”革命正为农产品销售打开全新空间。依托县数据局的技术支撑,全县首家数字人助农直播间已正式投入运营。“宝粮1号”大米、地道荷藕制品等20余种宝应特色农产品,借助具备多语种方言播报能力的数字人主播,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线展示、实时互动,让优质农货跨越地域限制直达消费者。
省委驻宝应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徐庄村第一书记郑冬冬:我们直播间联动了宝应县数据局。首次是以数字人的这样一个形象,作为直播的助农项目,24小时全天候都是以数字人的不同形象来展现我们的产品特色进行直播。
徐庄村地处山阳镇腹地,村集体可用资源有限,增收渠道单一曾是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针对这一现状,郑冬冬与村“两委”班子反复研讨,决定立足村庄实际,以项目化运作激活集体“造血”能力。
省委驻宝应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徐庄村第一书记郑冬冬: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自有的资产经营模式,所以我们着眼于原有的老村部和老卫生室自有的建设用地,在这个基础上,依托山阳的地方农产品特色,打造了标准化厂房。
作为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队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徐庄村标准化厂房项目从年初开工建设到上月竣工投用,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
山阳镇徐庄村党支部书记姜省吾:徐庄村标准化厂房项目,建筑总面积1,334个平方,现在已达成意向合作企业,一家食品加工企业,重点就传承我们山阳的这个特色,山阳的咸猪头,山阳的老鹅老鸭,我们也在积极的申请非遗,投产达效之后,我们落户的这家食品企业将达到力争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税收80万元以上。
产业提质的同时,民生改善项目同步发力。2019年建成的徐庄村口袋公园,因长期使用出现设施老化问题,如今正迎来全面升级改造。此次改造新增湖面景观、休闲凉亭和文化长廊,着力将其打造成集休闲散步、邻里交流、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村民活动空间。
省委驻宝应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徐庄村第一书记郑冬冬:我们实施这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时候,打造的一个口袋公园,经过这个多年的运行,它也是年久失修,我们着眼于它的现状,进行了一个升级,我们对整个公园做了修缮,包括整个步道、游玩设施,都做了一个改善,希望给我们这个村民有更好的休闲娱乐场地。
作为南京农业大学派驻的第一书记,郑冬冬充分发挥后方单位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连续两年通过消费帮扶采购16万元宝应软香米,直接助力农户增收;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进村,为村庄设计绘制AR 直播场景和厂房主题彩绘,用创意点亮乡村;开展环保科普宣讲、农业技术指导等活动,为村庄输送青年人才与智力支持。
来源:养宠小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