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地摊惊现“文物”,专家疯狂抢购,一农民笑道:要多少有多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4 17:45 1

摘要:消息一出,考古界一片痛心: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佛教艺术兴盛,陶塑工艺精湛,存世文物极为稀少。这些被盗的陶俑,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1993年5月,河南省一座北魏时期的古墓被盗,里面的陶俑等珍贵陪葬品被洗劫一空。

消息一出,考古界一片痛心: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佛教艺术兴盛,陶塑工艺精湛,存世文物极为稀少。这些被盗的陶俑,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然而,就在专家们扼腕叹息之时,1994年夏天,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突然传出爆炸性消息:一批“北魏陶俑”正在地摊上售卖!

这些陶俑造型古朴,釉色斑驳,风化痕迹自然,极有可能就是那座被盗北魏大墓里的文物。

几位文物专家闻讯赶到潘家园,果然在地摊上发现了一批工艺精湛的陶俑。他们仔细端详,越看越心惊:这绝对是真品! 无论怎么看都符合北魏时期的特征。

专家试探性地问摊主:“这些陶俑哪来的?”摊主神秘一笑:“河南老家开发区施工时挖出来的,就这么多,卖完就没了。”

一听这话,专家们更确信了:这批陶俑就是被盗的北魏文物! 他们立刻向上级汇报,申请拨款抢救性收购。很快,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纷纷出手,砸下重金收购这批“国宝”。

消息不胫而走,收藏圈瞬间炸锅。连专家都在抢购,那还能有假? 一时间,各路藏家蜂拥而至,潘家园的陶俑价格水涨船高。

短短几个月,国家博物馆花了80万,故宫花了10万,总共砸下90万元(那个年代的天价),买下了数百件“北魏陶俑”。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已经收购了几百件,可市场上的“北魏陶俑”不仅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地摊上、古玩店里,甚至外地市场,都开始出现类似的陶俑。

专家们终于意识到不对劲:这批“文物”怎么像流水线生产的一样? 他们开始顺藤摸瓜调查,一路追到源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南石山村。

当调查人员找到南石山村时,一位名叫高水旺的农民听完来意,哈哈大笑:“别抢了,我这儿要多少有多少!”

原来,这批所谓的“北魏陶俑”,根本不是古墓被盗文物,而是高水旺和几位村民做的仿古工艺品!他们原本只是当普通工艺品批发给商贩,没想到专家们先入为主,一口咬定是真品,结果引发了一场疯狂的抢购潮。

消息一出,整个文物界炸了锅,专家集体看走眼,花天价买了一堆现代工艺品!这桩乌龙事件,后来被称为“北魏陶俑事件”,成了文物鉴定史上最著名的笑话之一。

不过,高水旺可不是普通的“造假贩子”。他17岁就开始学习仿制唐三彩,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古代工艺。他做的陶俑,连X光检测都难辨真假,因为他用的就是古代技法!

曾有文物贩子拿他的作品冒充古董骗人,气得他直接在每件作品上打上自己的款。

后来,他的仿古技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人也被尊称为“唐三彩复活大师”。

所以,专家们“栽”在他手里,其实一点也不冤:人家是真有本事! 而这场闹剧,也让世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真正的技艺面前,再权威的专家,也可能看走眼!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