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5周年,2024至2025年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新两国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青年领域的互动,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4月2日,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加坡中国协会、新民晚报社共同主办的“新活力 ,
今年是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5周年,2024至2025年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新两国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青年领域的互动,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4月2日,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加坡中国协会、新民晚报社共同主办的“新活力 ,‘新’发现”——沪新青年交流会举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宿琳、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可、新加坡中国协会会长谢永德、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席邬斌出席交流会并致辞,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新民晚报社副总编辑杜旻等出席本次交流会。
宿琳副会长在致辞中强调,很高兴看到上海多所高校与新加坡顶尖学府建立了多维度的合作机制,持续为沪新两地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希望两地青年当好城市焕新的开拓者,以创新思维解决城市发展难题,让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与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更加融合。谢永德会长表示,中新两国青年的交往不仅承载着文明对话的使命,还在数字经济时代为区域合作注入了创新活力。邬斌主席表示,站在中新建交35周年的历史节点,期待两国青年在文明共建、民心相通中架设桥梁,同做治理先锋、共担历史使命。
在中新青年交流分享环节,新加坡全国翻译委员会译员刘蕴萱,新加坡中国协会青年分会外联组长芮定鸿,最终序列(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创业新锐奖获得者殷晓晗,新加坡管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学院大四学生韩景光,新加坡中国协会理事、青年分会会长翟梓涵,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研一学生陈天爱分别围绕配送服务的文化碰撞、在沪所见所闻所感、青年创业者故事、经济发展自由贸易、上海海派文化、如何激发青年活力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新加坡青年表示,上海和新加坡有着太多太多的共同议题,值得大家共同交流,相互学习,共创未来。庆幸能够在青春年华见到上海的朝气蓬勃,希望本次交流能够抛砖引玉,为更多中新合作的机遇搭建桥梁。祝新加坡与中国友谊长存。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新加坡中国协会副会长高铨志、上海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李嵘以广泛多元的视角,深入观察、思考和研究青年在区域发展中的角色,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青年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奋斗能够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文化交流,更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多元繁荣、社会全面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天,新加坡青年一行还前往华东政法大学与该校师生进行交流,并参观新民晚报报史长廊等。
原标题《“新新”向融,美美与共!“新活力 ‘新’发现”沪新青年交流会举行》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