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确实,自古以来,东南亚地区与接壤的中国有着紧密的关联,自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商船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通达东南亚多个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如陶瓷、丝绸等商品深受欢迎,并逐步形成了成熟的朝贡体系,文化交流也一直没有间断。
去过东南亚旅游的人也许都会有种深刻的感受——当地华人不少,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华人聚居地,中华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厚。
确实,自古以来,东南亚地区与接壤的中国有着紧密的关联,自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商船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通达东南亚多个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如陶瓷、丝绸等商品深受欢迎,并逐步形成了成熟的朝贡体系,文化交流也一直没有间断。
自宋朝建立市舶司进行海外贸易管理,及至明清时期,大量中国民众因为经商或避难而进入东南亚多个地区聚居,逐渐形成了华人社群,也将中华文化带到当地并生根发芽,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汉文化。
东南亚现有十多个国家和上万座岛屿,既有本土的人文发展,也有大量外来文明的冲击和融合,在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人口种族、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充满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从地理环境来看,它连接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因此是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从历史文化来看,这里曾经接受过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影响,诞生了复杂多样的文化,多种宗教并存。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国家来到东南亚地区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直至近现代,东南亚国家大多数都曾被欧洲国家进行殖民统治,不只在国家形态上被形塑,在社会文化和习俗上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而东南亚在受到西方和中国的影响的同时,也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联结交流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
对于这么一个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关联的“邻居”,我们如何去认识它、理解它?在新时代又如何与之携手进入全球化历程实现共赢?
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杰弗里·C. 冈恩教授的著作《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立足于东南亚地区,聚焦亚洲一千年来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文化交流影响和历史变化,梳理东南亚各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点,展示了东南亚地区在亚洲内部及欧洲之间持续而活跃的文化交流与贸易网络。
冈恩教授曾在东南亚多国任教,对东南亚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理解。
他跳出“欧洲中心论”的窠臼,以亚洲为本位,从全局到各国和不同区域的局部进行观察解读,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态势,为我们打开观察和思考东南亚问题的广阔视野。
书中也特别对华人群体在东南亚的活动历史和文化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中华文明的全球化传播特点。
来源:当前未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