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果”含量缩水 整颗果仁名不副实 知名坚果品牌沃隆被指虚假宣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4:35 1

摘要: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理念普及,坚果类产品成消费市场热门,沃隆作为知名坚果品牌也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但记者注意到,近日有关该品牌的投诉频频出现,从宣传内容与实物严重不符,到产品质量频频“翻车”,再到售后机制暗藏猫腻,一系列问题不仅让消费者权益受损,更使其品牌信誉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王紫茜)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理念普及,坚果类产品成消费市场热门,沃隆作为知名坚果品牌也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但记者注意到,近日有关该品牌的投诉频频出现,从宣传内容与实物严重不符,到产品质量频频“翻车”,再到售后机制暗藏猫腻,一系列问题不仅让消费者权益受损,更使其品牌信誉面临严峻考验。

被指宣传卖点与实物相差悬殊

“冲着‘鲍鱼果含量超21%’买的,到货后我基本每包都看了,平均一包就1颗2克的鲍鱼果。”来自江苏的消费者张女士(化名)告诉记者,“按照每包不含干燥剂26克计算,鲍鱼果实际占比仅约7%,与页面宣传的‘超21%’差距很大。”

图为消费者对沃隆产品实物的测量结果

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有多条关于沃隆的投诉直指“宣传与实际不符”。其中有消费者称,其购买的沃隆夏威夷果仁,商品详情页明确标注“整颗果仁占比90%以上”,但收到的产品均仅有半颗果仁。

图为消费者针对沃隆虚假宣传问题的投诉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试图核实“鲍鱼果含量超21%”“整颗果仁占比90%以上”的宣传依据,但截至发稿,沃隆方面未作出回应。

营销赠品存猫腻 消费者维权有“门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知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成分含量宣传必须要有实际检测数据作为撑,这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关键。若企业无法提供有效依据,可能涉嫌虚假宣传。而针对孕妇等特殊群体,詹军豪认为,品牌应在原料安全性、营养科学性上采取更高要求。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类似的消费纠纷还有不少。来自辽宁的消费者徐女士(化名)称,直播间宣传“买一送一,赠品为同款礼盒”,但收到的赠品却是散装产品,“商家说商品链接标注的就是30多包散装。”更让她不满的是,赠品生产日期为半年前,其中开心果存在缩水、带黑点的问题,“联系售后,对方说要给5星好评才能赔付30元,这分明是强迫好评”。

应回归品质 摆脱“重营销”模式

记者注意到,沃隆虽对外宣称:“本着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严把产品品质关卡,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味美质优、营养健康的坚果产品。”然而,从宣传失实到品控崩坏,从误导性促销到不合理售后,一系列问题的集中爆发,使其经营理念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

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理念与实践脱节”?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沃隆通过直播带货、节日促销等方式引流、提升销量,相关数据显示,在其销售费用构成中,宣传推广费和电商平台费用占比较高。而在研发费用层面,沃隆食品则低于行业平均值。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存在缺陷。

截至目前,沃隆尚未就产品宣传真实性、质量管控等采访问题作出答复。但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的不信任情绪已出现。在网络平台,有消费者留言:“再也不会买沃隆了”“已经拉黑这个品牌了”。

面对信任危机,消费者更关心沃隆将如何整改。食品领域专家认为,品牌若想挽回信任,需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首先应立即对所有产品宣传内容进行全面核查,对不符合实际的信息进行修正,向消费者公开致歉并赔偿;其次,需建立全链条品控追溯体系,明确原料配比、生产监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开检测报告;最后,应规范售后机制,杜绝“好评换赔偿”等不合理要求,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

从原料配比设定、生产过程中对成分含量的实时监控,到成品出厂前的检测验证,以及宣传信息与实际产品的一致性核对等环节,沃隆是否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和标准,以确保产品含量达标?如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改正现存问题,以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本报将对此持续关注。

来源:消费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