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下午,襄阳市荆楚文化协会官方账号“荆楚史话”发布《关于征集“宣传荆楚文化网络好作品”的启事》。据中襄号了解,襄阳市荆楚文化协会、襄阳市自媒体协会联合开展“宣传荆楚文化网络好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受众群体为广大自媒体创作者、荆楚文化爱好者,凡是在网络平台
9月10日下午,襄阳市荆楚文化协会官方账号“荆楚史话”发布《关于征集“宣传荆楚文化网络好作品”的启事》。据中襄号了解,襄阳市荆楚文化协会、襄阳市自媒体协会联合开展“宣传荆楚文化网络好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受众群体为广大自媒体创作者、荆楚文化爱好者,凡是在网络平台发表有关的宣传荆楚文化作品均纳入征集范围,一等奖的奖金高达2000元。
为什么要开展“宣传荆楚文化网络好作品”有奖征集活动?
据中襄号了解,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湖北省则是中国荆楚文化的核心区。在中央层面,文化列在“关乎国本国运”的战略高度,“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被放在首页,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介绍中,襄阳被这样描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据中襄号了解,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肩负着支撑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周边省际城市跨省域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鄂豫陕等毗邻区绿色增长圈的特殊使命。由此看来,襄阳之所以能够获得多个崇高定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博大精深、旅游资源丰富。襄阳开展“宣传荆楚文化网络好作品”有奖征集活动,正是全面落实上级部署、深度挖掘自身优势、高效服务省域大局的缩影之一。梳理发现,这是今年湖北地市第一次举行的“宣传荆楚文化网络好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填补了全省同类文化征集活动的空白。
襄阳在楚文化方面有哪些亮点?
9月1日至2日,湖北省政协领导到襄阳调研长江文明溯源研究与传播展示工作,在楚皇城遗址、百里长渠、楚都文化中心了解楚文化发掘保护、研究利用情况,充分肯定了襄阳在楚文化溯源与展示方面取得的成效。9月6日,国际旅游联合会主席埃里克·杜吕克说,自担任此职以来曾多次到访中国,湖北雄伟标志性的山川、绵延数千年的文化,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透过省内外的好评来看,以襄阳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非省会典范长红城市”,具备承担“文化强省”区域和领域支点建设任务的条件。以荆楚文化来说,襄阳大地可分为荆楚文化“三部曲”:一曲保康、南漳,围绕荆山楚水书写荆楚文化发源地,挖掘和展示筚路蓝蒌、一鸣惊人等创业创新精神,据《楚史》《中国通史》记载,楚人在南漳、保康一带建立了楚国,公元前704年,熊通在此称武王,这是当时鄂西地区的第一个“王”。二曲宜城,公元前700年,楚武王迁都于宜城,命名为“郢都”,是为“楚都多迁、郢都不变”的学术研究起点,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皇城遗址,构建楚国鼎盛时期的文化单元,助力“中华古都”增添光彩。三曲全市,采取“考古+文物”“历史+文化”“文旅+经济”等模式,全方位发掘楚人落户、楚人觉醒、楚人出众、东出扩张、建立“宜”首都、称雄称霸等系列风华。众所周知,楚文化是湖北省在历史上最为精彩的时代之一,楚文化重要的载体——楚国先后跻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行列,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诸侯国之一。
据中襄号了解,有楚以来,保康、南漳、宜城等地见证了楚人从部落到大国强国的“崛起记”,局部大一统、区域同振兴的历史印记刻在人们身上,为当今湖北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荆楚文化遗产承载着湖北人的基因和血脉,不局限于襄阳人,属于整个湖北省和相关地区,各地热爱荆楚文化的同志要团结起来,一起把这些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从“讲好荆楚故事”加速转型到“用好荆楚资源”的行动中。
如何做大做强“文化强省”楚文化发源地板块?
根据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全力打造“知音湖北”文旅品牌,精心办好重大节会,吸引五洲游客聚湖北,促进荆楚文化走世界。基于此,襄阳将充分发挥龙头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集聚优势促进资源优势放大,奋力推进楚文化发源地、楚国强盛地、荆楚传承地建设。
据中襄号了解,在中心城区内,合理利用全国、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古迹,如古樊城、邓都城故址、凤凰咀古城遗址等宝贵的文化资源,发掘“北津”“东津”等功能性装置,规划建设一批城市郊野文化范例,让“楚源地”文化立于心。在县域范围内,支持宜城楚皇城文化遗址发展壮大为楚都和楚国文化交流中心,把楚文化展示及体验综合体项目等楚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建设成新时代楚文化研学聚集地、观光体验目的地,以点带片打造楚文化中高端品牌产业的集聚区;支持南漳古山寨、古村落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楚长城”等富含生命力、灵魂力的文化基石,持续唱响“襄阳好风日·醉美金南漳”核心品牌,打响并做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渠(白起渠)产业带,高举高打“中国有机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品牌统领大旗,培育中华美食之乡、物资供储之都名片;支持保康做强“康养福地·楚源保康”“牡丹故里”“中国天然氧吧”等品牌,九路寨、尧治河、五道峡等景区创建国家高A级旅游区或提档升级,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链条挖掘荆山出人才出瑰宝、凤鸣楚天一鸣惊人的早期楚文化。在全域县(市、区),做好互补互助、品牌引入、配套延伸工作,按照文化共享、共同富裕思路,把文化亮点打造成产业亮点,主动对标先进、对接万亿级大产业,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湖北支点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襄号 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中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