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输不起,而是输得太干脆——三局加起来没让非洲大叔流一滴汗,直接把“国乒小将”四个字按在地上摩擦。
澳门冠军赛开打第一天,朋友圈就被“黄友政0-3阿鲁纳”刷了屏。
不是输不起,而是输得太干脆——三局加起来没让非洲大叔流一滴汗,直接把“国乒小将”四个字按在地上摩擦。
屏幕前的老球迷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回是真没人了。
可转头一看,林诗栋18分钟速胜,王楚钦四局啃下松岛辉空,又让人松了口气。
像坐过山车,刚想骂街,又被拽回座位。
这种撕裂感,就是现在国乒男单最真实的体温——一边是老将退的退、伤的伤,一边是新人顶不上来,中间只剩王楚钦和林诗栋两根筷子硬撑着一口大锅。
黄友政的尴尬在于,他明明是全锦赛冠军,双打配谁都像万能胶,一到单打就露馅。
不是技术差,是缺那股“要命时刻敢往死里咬”的狠劲。
阿鲁纳第三局10-6领先时,黄友政发球直接冒高,被一板拍死,镜头切到他脸上,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
这种迷茫,国乒其他小将身上也常见:向鹏世界第九,仁川能夺冠,转头新加坡大满贯一轮游;陈垣宇赢过张本智和,却总在高级别赛事首轮打卡下班;薛飞作为队内第一直板,偶尔爆冷,更多时候爆冷的是自己。
说到底,不是不会打球,是不会“一直会打球”。
稳定性这东西,平时看不见,关键时候要人命。
马龙樊振东在的时候,国乒像一台精密的德国机床,现在像拼多多买的电动牙刷——偶尔震得挺带劲,下一秒就歇菜。
更麻烦的是,外协不等你修好。
松岛辉空才18岁,已经敢和王楚钦硬碰硬;欧洲那帮00后,反手拧拉能拧出花来,发球花样比短视频特效还多。
以前国乒靠“比你多练十年”碾压,现在人家练得比你早、比你卷,连心理辅导都请的是NBA同款团队。
多哈世乒赛、美国大满贯,国乒男队能进半决赛的就那俩熟面孔,欧洲大满贯更惨,八强都快凑不齐一桌麻将。
教练组显然也急了。
听说现在训练局里,体能师比队员多,心理老师比教练凶。
以前骂“你怎么这么软”,现在改成“来,先深呼吸三次”。
直板选手薛飞被拉去练横板技术,说是“多元化”,其实明眼人都懂:再不折腾,连上桌的机会都没了。
但折腾也得讲方法。
王楚钦能扛住松岛辉空的冲击,靠的不是新技术,是老辣——第四局9-9时,他直接发了个逆旋转短球,松岛搓高了,一板拍死。
这种“杀人不眨眼”的冷静,得在无数次大赛里被虐出来。
林诗栋的18分钟速胜,背后是每天多练的300个发球,是教练组把高承睿近三年比赛录像剪成30秒一帧的“鬼畜”分析。
说白了,天才也得喂资源,而资源现在明显不够分。
最难受的是,马龙退了,樊振东去德国打联赛,梁靖崑林高远伤病缠身,国乒男队突然从“三驾马车”变成“双人自行车”。
以前输球,球迷骂“你对不起前辈”;现在输球,球迷叹“唉,就这俩人了”。
这种心态转变,比输球更可怕——当大家开始“理解”,说明真没指望了。
不过话说回来,危机这词拆开看,是“危”也是“机”。
国乒现在就像家里老冰箱坏了,修修补补不如直接换新的。
与其指望黄友政们一夜开窍,不如把资源砸实:让王楚钦林诗栋当“师傅”,带着小将打联赛,输球算学费;把心理辅导从“别紧张”改成“输了就输了,明天继续”;甚至可以考虑送几个苗子去欧洲打半年,交点学费,总比在家闭门造车强。
澳门冠军赛才刚开打,后面还有好戏。
但不管谁输谁赢,有一点是确定的:国乒男单不能再靠“祖传滤镜”混日子了。
要么咬牙练出下一个樊振东,要么接受以后决赛是“王楚钦vs林诗栋”循环播放——听起来挺稳,其实细思极恐。
来源:花丛逗蜜蜂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