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天是鸟语花香的季节,也是过敏高发季节,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等各类过敏问题令人困扰不已。本期“西域健康”为战友们普及过敏症状的鉴别、防护等知识,帮助大家有效控制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一、春季过敏高发机制解析
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全球约30%的人群受季节性过敏困扰,其中,春季发病率较其他季节提高40%~60%。主要致敏因素包括:
1.花粉转播:乔木类(如柏树、杨树)与草本植物花粉可随风扩散至数百公里;
2.尘螨活跃:湿度>55%、温度>20℃的环境加速尘螨繁殖,尘螨过多可能引发过敏;
3.动物皮屑:宠物在春季换毛期间会脱落大量毛发,这些毛发上可能附着皮屑、灰尘和尘螨等过敏原。
二、常见过敏症状鉴别
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过敏性结膜炎主要是眼痒、流泪、眼红、眼异物感;过敏性皮炎则有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严重时可出现渗液、结痂。虽都由过敏引发,但累及部位和具体症状不同,可据此进行初步鉴别,准确诊断仍需就医。
温馨提示:若出现胸闷、喘息等呼吸道症状,需警惕过敏性哮喘发作风险。
三、分级防护策略
1.基础防护(日常适用)环境控制:在花粉传播的高峰期,即每日10:00 ~17:00时段,应尽量减少开窗通风,以避免大量花粉进入室内。在家中可以启用新风系统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此外,床上用品是容易积聚过敏原的地方,有条件可用热水烫洗床上用品,清洗后在阳光直射下晾晒4小时以上,利用高温和紫外线杀灭尘螨等过敏原。物理隔绝:外出时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阻挡空气中悬浮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可使用生理盐水或等渗海盐水冲洗鼻腔,能够清除附着在鼻黏膜的过敏原、炎性介质及分泌物,减少过敏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时间,从而缓解炎症反应。研究表明,规律鼻腔冲洗可使症状减轻40%~60%,并减少药物用量。
2.进阶防护(过敏体质者)药物干预:当出现过敏症状时,可按需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这类药物能够快速缓解过敏导致的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在过敏高发季节来临前预防性使用,减轻鼻腔炎症,降低过敏症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免疫调节:过敏体质者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法,是将过敏原药物持续的滴在舌下,刺激机体产生对这个过敏原的免疫耐受,从而达到对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但需要持续进行3~6个月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3.紧急处理(出现严重反应)立即脱离过敏环境:一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全身皮疹等,要立刻脱离当前的过敏环境,避免继续接触过敏原加重症状。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肌注:迅速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进行肌肉注射,肾上腺素能够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是抢救严重过敏反应的关键药物。保持坐位拨打急救电话:过敏无法缓解时,需保持坐位,这样有助于维持呼吸顺畅和稳定血压,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疗救援。四、常见认知误区
1. 多年过敏不用治
许多人认为多年过敏已经习惯,无需治疗。实际上,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慢性鼻窦炎,炎症长期刺激鼻窦黏膜,导致鼻窦反复感染、鼻塞、流涕等症状,还可能进展为哮喘,严重影响呼吸系统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2.症状消失即停药在花粉季,很多人在过敏症状消失后即停药,症状再次出现后再用药。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正确,这种“按需”用药的方式不可取,应连续、按时用药,病情控制后也应逐渐停用,而不是立即停用。 3.过敏原检测万能论过敏原检测对治疗过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过敏原有成千上万种,并非所有过敏原都能被检测出来,目前临床上的过敏原检测只能检测最出常见的几十种,而且过敏原测试会受药物等因素影响,需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
五、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1.孕妇及儿童:在防护时优先选择佩戴防护口罩。用药时需格外谨慎,孟鲁司特钠这类药物可能对孕妇儿童产生潜在影响,在使用其他抗过敏类药物时需遵医嘱。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既能缓解过敏症状,又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2.老年人:注意区分过敏与感染性炎症。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有时过敏症状与感染性炎症的表现较为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当老年人出现疑似过敏症状时,可通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检测区分是过敏还是感染性炎症,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文参考《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修订版)》,个体化治疗方案请至医院相应科室就诊。
▌整理丨李睿、曹琪、郭锐,审核 | 李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温 馨 提 示
欲了解“喀喇昆仑卫士”
宣传要点提示或投稿
请登录军区党委机关网
融媒体投稿综合管理平台
总监制:张新辉
来源:一号军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