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汉《说文解字》:许慎在书中提到“姐,蜀谓母曰姐”,说明在汉朝,四川地区的人就称母亲为“姐”。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也提到:“姐,母也。” 这表明在当时的一些地区的口语中,存在把母亲称作“姐”的情况。
姐是指对同辈中对年长者的尊称。然而在古代有段时间指的是母亲的意思,而且宋朝时喊妈为姐已经较普通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说文解字》:许慎在书中提到“姐,蜀谓母曰姐”,说明在汉朝,四川地区的人就称母亲为“姐”。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也提到:“姐,母也。” 这表明在当时的一些地区的口语中,存在把母亲称作“姐”的情况。
三国魏《广雅·释亲》:明确记载“姐,母也”,表明当时“姐”作为母亲的称谓有一定的普遍性。
到了在宋朝时,宋朝与周边民族和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存在对母亲使用类似“姐”的称呼的情况,这种文化交流可能促使了宋朝部分人群在称呼母亲时出现了“姐”这样的特殊用法。称呼母亲为“姐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称呼不仅用于亲生母亲,还用于庶母等其他长辈。例如,庶母被称为“小姐姐”,而亲生母亲则被称为“姐姐”。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宋朝人对家庭关系的细腻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长辈的尊重。
宋朝称母亲为姐,也可能是因为宋朝各地方方言不同,有的地区称谓母亲方言像极了姐姐。
还有一种说法是,宋朝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家庭结构和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角色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一些家庭中,母亲可能承担着更多元的角色,不仅是传统的生育和抚养子女,还在家庭经济活动等方面有更多参与。“姐”这个称呼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亲在家庭中相对更具活力、更贴近子女生活的形象特点,与传统以“母”称呼所体现的较为庄重、严肃的形象有所不同,是对母亲角色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一种别样表达。
《四朝闻见录·宪圣不妒忌之行》记载宋人叶绍翁所著,其中记载宋高宗赵构曾对吴皇后说“俟姐姐归,尔其选已”,这里的“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宋高宗赵构的母亲韦氏,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掳至北方。由于韦氏在金国可能有一些不光彩的经历,宋高宗为了掩盖这些事情,对母亲极为尊崇,在一些场合称韦氏为“姐姐”,可能是一种亲昵的称呼,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宋高宗为了淡化韦氏被俘期间的一些传闻,通过这种特殊的称谓来显示韦氏的年轻和受宠,以减少外界对韦氏在金国经历的猜测和质疑。
另外《曾公遗录》里宋哲宗的生母朱太妃也在宋哲宗面前自称“姐姐”。
宋朝皇室和贵族阶层的一些特殊称谓可能会逐渐影响到民间。如宫廷中称韦太后为“姐姐”,这种称谓可能通过官员、侍从等传播到民间,民间出于对上层文化的模仿而采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将各自的方言和特殊称谓传播开来。
来源:详瑞福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