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副总理曼图罗夫称”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独立制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2:18 2

摘要:“飞机坏了连螺丝都买不到”——这曾是俄罗斯航空圈里最扎心的玩笑。2022年春天,制裁大锤落下,西方零件一夜断供,停在机坪上的SSJ-100成了昂贵的铁鸟。

“飞机坏了连螺丝都买不到”——这曾是俄罗斯航空圈里最扎心的玩笑。2022年春天,制裁大锤落下,西方零件一夜断供,停在机坪上的SSJ-100成了昂贵的铁鸟。

不到两年,同一批工程师把发动机、航电、起落架统统换成自家货,首架全俄血统的SJ-100在2024年3月从阿穆尔河畔腾空而起。

我盯着直播画面,心里蹦出一个问题:没了外国零件,这架飞机真能撑起一亿人次的国内航线吗?

先说发动机。

PD-8听起来像一串密码,其实就是8吨推力的涡扇心脏。

UEC那帮大叔把仓库里苏联时代的老图纸翻出来,又塞进数字控制系统,折腾了四年。2024年春天,第一批量产机下线,每台比原计划轻了200公斤,油耗还降了3%。

数字不大,但对航空公司来说,一年能省出一架新飞机的油钱。

飞机造出来了,谁买单?

俄航最先表态:先订50架,替老SSJ-100续命。

地方小航司更直接——国外飞机停一架少一架,国产机至少零件能打电话找得到。

工业部算盘打得响:2026年前交100架,刚好把国内航线缺口补上。

听起来像政治任务,但机票价格没涨,乘客也就懒得问飞机是哪国产的。

出口?

这事有点尴尬。

印度和伊朗确实来谈过,可一看美元结算可能被卡脖子,又缩了回去。

非洲兄弟倒是热情,却担心售后——飞机坏了,工程师得从莫斯科飞十小时过来,谁等得起。

UEC在迪拜航展上摆了个大模型,围观的多,签单的零。

制裁像一道隐形天花板,把市场压在了俄语区。

有人担心质量。737 MAX的阴影还在,没人敢拿民航开玩笑。

俄罗斯人自己也怕,于是把试飞科目翻了一倍,连零下五十度的雅库茨克都跑了两趟。

工程师私下说:宁可飞机晚点,也别上热搜。

话糙理不糙,安全这事儿,没有第二次机会。

说到底,SJ-100不只是飞机,更像一场被逼出来的自救。

西方把门关上,俄罗斯只好自己盖房子。

盖好了,能飞;盖不好,一亿人只能坐火车。

现在首飞成功,PD-8量产,至少证明:被掐脖子的时候,自己造的氧气也能喘口气。

至于未来能不能飞出国门,得看下一批乘客——那些坐在经济舱里刷手机的普通人。

他们不问政治,只问准点率。

飞机只要不掉链子,国籍标签迟早会被撕掉。

来源:自强不息百灵鸟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