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咏诵,缅怀英烈;声寄哀思,笃定前行。2025年清明节来临之际,大庆市公安局组织开展“致敬英雄献‘声’使命”云端咏诵活动,征集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录制成音频,以声传情,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清明
清明咏诵,缅怀英烈;声寄哀思,笃定前行。2025年清明节来临之际,大庆市公安局组织开展“致敬英雄献‘声’使命”云端咏诵活动,征集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录制成音频,以声传情,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本期的朗诵者分别是:肇源县局贾毕雪、东安分局徐琰皓、高新区分局肖洒。
1
《永不褪色的警徽》
朗诵者:贾毕雪
贾毕雪,女,大庆市公安局肇源县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从警6年,她始终在窗口单位忠诚履职发光发热,始终相信平安源于点滴积累,责任始于细微之处,坚守铸就岁月静好,初心照亮平凡征途。她想用最真实的声音,讲述平凡岗位上的责任和热爱,传递坚守的力量,展现基层民警为民服务的热忱与担当。
永不褪色的警徽
在东风新村的春日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吴大娘又一次颤巍巍地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那头的忙音像三月的柳絮,轻轻落在老人攥着老式电话的手背上——那个总是洪亮回应"大娘别急,我马上到"的声音,永远停留在了这个春天。
他叫孙杰,但辖区4500名居民更爱叫他老孙、孙哥、孙爷爷。从警41年,15000多个日夜,这个总是把警服熨得笔挺的老警察,用87双磨破的皮鞋丈量出25万公里辖区路,62本泛黄的民情日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1506户家庭的冷暖。那些被手指摩挲出毛边的纸页间,藏着老张家暖气管道检修的备忘,李姐残疾证换领的提醒,还有三楼新婚夫妇托他给孩子取名的约定。
"头子!"——这是街坊们提起他时最常用的方言。在20平方米的孙杰警务室里,陈列着令人动容的"民生博物馆":36件常用工具组成的共享工具箱,贴着彩色标签的284把备用钥匙,15位鳏寡老人的用药清单。墙角的展板上,流浪狗"大黄"的觅食垃圾点和残障居民的就医路线图并排挂着,墨迹未干的工作日志最后一页,还压着没来得及吃的退烧药。
他独创的"五步工作法"早已成为年轻民警的必修课:坐炕头听民声时总带着软皮笔记本,蹲地头解纠纷时裤腿永远沾着泥土,站街头讲防范的嗓音能穿透菜市场的嘈杂,转村头查隐患的脚步比GPS定位更精准,记本头留民情的钢笔用了二十三年。那些他背过的残疾老人、资助过的贫困学生、调解过的夫妻,如今都站在春风里,望着警务室门口新挂的"党员先锋队"牌匾哽咽抽泣。
这枚警徽永远不会褪色,因为它浸透了41年春秋的晨霜与汗水;这座丰碑永远矗立,因为它奠基在每户窗棂透出的温暖灯火里。当我们走过他亲手扶正的街牌,抚摸他定期检修的楼道灯,听见幼儿园孩子们唱着他编的安全童谣——那沙沙作响的杨树叶,那户户相传的叮咛声,都是他写给这座城市最绵长的情书。同志们,当我们在深夜的街巷巡逻时,在调解家长里短的纠纷时,在暴雨中逆流而上时,请永远铭记——孙杰同志的目光正透过这枚闪耀的警徽注视着我们,他未竟的事业已化作满天星辰,永远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黑土地。看啊,那颗最亮的星,此刻正照耀着我们执勤的岗亭,温暖着千家万户的窗棂。而我们,将用坚实的脚步续写他未走完的征程,用滚烫的热血浇灌他未完成的誓言。这抹永不褪色的藏蓝,必将如他所愿——比兴安岭的杜鹃更绚烂,比松花江的晨光更耀眼,比北疆的星空更永恒!让我们庄严承诺:孙杰同志,您牵挂的这片土地,我们必将守护到底;您未竟的公安事业,我们必定代代相传!
2
《致敬孙杰》
朗诵者:徐琰皓
徐琰皓,男,大庆市公安局东安分局社区警务四大队四级警长,作为扎根基层的社区民警,在他看来,警徽不仅闪耀在执勤袖标上,更应绽放在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中。工作中,他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热爱朗诵的他,将语言艺术化作警民连心桥,无论是矛盾调解还是普法宣传,都以绣花功夫将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致敬孙杰
他叫孙杰,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社区民警,从警38年,走坏57双鞋,保管107把居民家门钥匙,写下百万字民情笔记,2025年3月,这位被群众称为“警察儿子”的民警在退休两年后安然离世,留下满城泪眼。
1981年,21岁的孙杰走进大庆市萨尔图区团结社区。面对34栋老楼、134个单元、1800多户流动人口,他每天徒步5公里,38年累计行走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他独创“归类比对、平面图测试、以点扩面”人口管理法,成为全市首个“百问不倒”的社区民警。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着辖区重点关注人员、独居老人的常用药,甚至是留守儿童的生日。
他办公室的密码箱里锁着107把钥匙,都是居民主动交付的信任。2007年深夜,正是这些钥匙救下煤气中毒的曲大姐夫妇;76岁的瘫痪老人王大娘,因他带着相机上门拍摄身份证,露出十年未见的笑容。社区里15位孤寡老人喊他“儿子”,90岁的吴佩华弥留之际握着他的手说:“来世还做你的母亲”。
他不仅是暖心的“片警”,更是让逃犯胆寒的猎手。2012年,一个辽宁口音的流浪汉引起他警觉。连续10小时比对868份档案,他揪出潜逃21年的命案凶手肖某;面对菜刀架颈的歹徒,他一句“钱能再赚,命只有一次”化解血案。从警生涯累计抓获32名逃犯,其中3人系外省潜逃十年以上的凶徒。
他记得每个孤寡老人的生日,却错过儿子所有的家长会;他替“干爹”守灵三天,却未能见岳父最后一面。妻子管大姐说:“当一个修鞋匠因为我是孙杰的妻子而不肯收钱时,我才明白他这些年为公安事业奉献了多少。”
2023年深秋,临近退休的他仍坚持参加社区反诈宣传。今年清明,白桦林沙沙作响,仿佛回荡着他生前的誓言:“穿一天警服,就要对得起‘警’字前面的‘民’。”那些钥匙仍在警务室闪烁,告诉我们:英雄从未离去,他只是化作春风,继续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宁。
3
《星光里的松柏》
朗诵者:肖洒
肖洒,男,大庆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反诈大队民警,四级警长。从警4年,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擅长刑事侦查、反诈研判、宣传,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30余起,其中重大案件30余起,荣立三等功1次。在工作中注重群众工作,始终聚焦提升辖区治安满意度。秉持“忠诚担当、执法为民”理念,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守护平安。
星光里的松柏 ——献给王克文烈士
八月的松嫩平原正在酝酿黎明
最后一粒星光吻过你肩章时
金属的冰凉突然有了温度
十九年指纹在户籍册上生根
巡警摩托的辙痕织成护城河的波纹
直到那个夜晚,肇新路的沥青
突然沸腾成黑色的海浪
推开年轻盾牌的一瞬
五十岁的胸腔迸发出青铜编钟的回响
刹车痕是大地裂开的伤口
而您把自己站成了缝合的针脚
追授令从省城赶来时
您常走访的那户孤老窗前
一株无名松正把年轮刻进秋风
社区警务栏的照片依然微笑
像永不褪色的启明星悬在街角
烈士陵园的松针簌簌低语
每片翠绿都在复述同一个黎明——
那个把生推给春天的姿势
早已在无数个清晨的校门口
在调解纠纷的楼道拐角
在暴雨夜的抢险现场
预演过千万次
此刻新警们正整理警号数字
松嫩平原的风突然屏住呼吸
千万枚警徽折射出同一粒星光
在生死交割的裂缝深处
您把自己长成盘曲的根系
托起明天破土的松苗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