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在王律的身上也合适:他的产量之多,涉猎之广,活动之勤,硕果之茂,都是“劳动者”的佐证。他的作品和工作室是“跨界”“多元化”的,这也是他和他工作室的特色。别人“专”,他却“五彩纷呈”。
王律(左一)
□陈晔
“劳动者”这个词铁扬先生用过。
放在王律的身上也合适:他的产量之多,涉猎之广,活动之勤,硕果之茂,都是“劳动者”的佐证。他的作品和工作室是“跨界”“多元化”的,这也是他和他工作室的特色。别人“专”,他却“五彩纷呈”。
在省会几十家文化工作室中,只有他是唯一被命名为跨门类的“文艺评论家、收藏家”两栖工作室。
劳动者是“国之大者”
他是省会文艺界的“劳动者”。作为劳动者,他的身上既有几十年如一日的春耕秋收,又有孜孜不倦的创新与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继承中弘扬。
“我的工作室展厅最小也最大!”
在纪念《团结就是力量》诞生80周年红色教育宣传活动上,“室主”王律对我说。
我们相识二十多年,知根知底,他的话我信!
走了省会几家工作室,王律的名家工作室最大,不仅面积大,而且极其丰富,积其大成。“大”不仅仅体现在面积、形式,还在于其精神和涉猎内容,大是有宽度和广度高度。
说“最小”,是与其他文博展馆比,红色印记展厅不足200平米,当然最小,但大家参观后有一个感觉:就是用最小的的场地、最短的时间可以看到省会最多的红色亮点,这岂不又是“最大”?
“我的工作室藏品最多也最少!”
在领着我参观了工作室后,他又冒出一句。
我知道,这里摆出来的仅仅是其“多”中的之一小小部分,还有更多在“金屋藏娇”,限于场地还在“深藏”。说不定哪一天,他又会倾囊而出。他热情和热心,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文化传承,一高兴就“合盘端出”。
他说的“最少”,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二十多年来,他把众多藏品先后捐献给全国几十座红色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单西柏坡就前后六次赠送数十件各个历史时期藏品。他留在自己手上的东西越来越少,但他觉得让社会分享才是“最多”!
我喜欢这样的性格,这样的人!这样的“劳动者”,有本职工作,还要本着文化人和知识分子的担当,利用八小时之外多去“劳动”,像农民,不,比农民更像农民;像工厂里的工匠,不,比工匠还工匠!多年来,这些“编外”“劳动”让他早生华发,头上有了为梦想而留下的珍贵之“阳春白雪”。
和他在一起,能畅怀一笑,笑得开,笑得不藏不掖,还能在轻松中获得知识、趣味及意义。
这是我多年和王律打交道留下的印象。
“不讲究”的“劳动者”
为名家工作室“画像”,除了指定,我“自选”了王律。
他的“名”是名副其实的,即使没有工作室这个平台。他也闲不住,身上像安了转轴。别人不找他,他也会主动去“找事儿”:从业几十年的新闻敏感性使得他更敏感更善捕捉。他的脑里总有一张“脉络图”,知道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儿,提前很长时间就去谋划。
按说名人“讲究”,他却“不讲究”:偌大名人,穿衣随随便便,拎个普通却又高深、不符合其名家身份的布兜兜,毫不在意地极其不讲究似的挎在肩上,在省会很少有知识分子这样挎包儿。一般知识分子都整个皮包夹腋下。他包里永远鼓鼓囊囊,不知何物,见了你,变戏法儿似的,从兜里摸出一本新出的书,要不就是年历或史料,给人“大年的温馨”。
衣着上看似“不讲究”,其实他穿的是老式布衣和褪色旧鞋。有复古之风,追求的是自然之韵,太板板正正了,不适合行走。他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他收藏是需要资金的,这里“不讲究”,是用在了“刀刃上”。
同样居石家庄,他三天两头就能有一本新作。在报刊也常有大作如雷电频闪,抓人的眼球……
在石家庄大剧院名家工作室陈列的荣誉证书、奖杯、著作就是他“可爱的成果”。
相识二十多年,他“名声”在外,这“名声”不单是报人,还有文物鉴藏、诗词书法、红色教育、评论研究等都在涉猎;他的“大”还体现在嗓音大,个子不高,但声音高亢如铁淬了火,气可冲天。在古玩市场,隔老远数次听见他特有的声音在和摊主谈价,听声音,就知道他也来了……
市文联成立五十周年有一场汇报演出,我们四位作家台上诵读,他则是独当一面,一个人整“单口相声”,一个人身穿红色唐装讲述“石家庄故事”,口吐莲花,声震屋宇,惹得满堂彩……
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年年牵头组织省会文艺界座谈会,十多年来成立12个少先队“国歌中队”,担任石家庄市几十所学校校外辅导员,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历史,给小学生讲,给中学生讲,给大学生讲,给老年人讲,在燕赵讲坛讲,现在更是在石家庄大剧院名家工作室讲,面对的是省会市民……
他如一粒文化星星之火,在省会城市人文空间中,用个人之光串起历史、过去、昨天、现在和未来……
收藏“劳动者”
王律职业为报人,当过一线记者,编过副刊,当过部门主任,记不清有多少次担负重要采访任务,完成了省市、历届报社领导交给的采写任务。
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那本“红色报人”文集。此书一出,送来了本土的史学专家王律,从阅读本书的那一刻开始理解和了解王律。省会因为有了他,很多的历史得以留下,安娥的故事就是在他笔下得以记录。
他牵头编写了《石家庄文艺通史》,让省会有了自己的文艺通史。
王律在精主业的同时,业余时间用来做学问,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史学、文学、艺术、收藏等等各领域卓有建树。他获得“感动省城的十大人物”等几十个全国省市荣誉。
他是热情热心的劳动者王律,爱张罗,人脉广,记忆好,经过他有些事情“办成了”:沙飞铜像树起,白毛女陈列馆建成,“国歌教育馆”开馆,解放区年画展出,《战地木刻》发现,最早正太饭店影像收藏,人民币诞生地保护,华北大学校史出版,燕赵诗社恢复成立,百年国剧社重新挂牌……
以个人之坚持和韧劲,促成很多的事。
诗词“劳动者”
王律爱诗,是发自骨子。他的诗词产量年年五六百首,有两年还接连突破千首。
他工作室另一内容是弘扬中华诗词。王律文学创作,也以诗词赋见长,随口而来,快速成诗,随写随诵。他以工作室为桥,将省、市诗词协会与省市评论家协会及晋察冀文艺研究联系在一起,书法、戏曲等多种文化有机交融。他多次举办诗词活动直播和五四青春诗会、六一儿歌、清明端午等主题诗歌诵读活动。
熟悉王律的人知道,他以前从来不用智能手机,没有微信和QQ,多年用的是按键式手机。也许是忙,也许是为控制自己不去碰网,把珍贵的时间用在工作室和创作上。有了工作室,需要对外联系多了,需要传送的资料也多。他才“跟上节奏”,让爱人给买了智能手机。
他在诗歌领域耕耘,古体诗词、骈文辞赋、现代新诗、儿歌童谣等多种形式并举讴歌时代,传播红色文化及中华文化,出版有诗词作品集数部。
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注重继承民族传统、弘扬古老诗词艺术、坚持文化自信和古为今用、新旧融合的创作手法。
传承红色文化“劳动者”
石家庄是北方“戏窝”。
正定是元曲诞生地。石家庄丝弦曾经进京演出,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王律是戏曲爱好者也是戏曲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戏曲文化也是他的研究对象。红色历史研究中,他没有忽略晋察冀戏剧文化,他的藏书中有戏剧。当名家工作室成立需要场地时,石家庄大剧院敞开了大门。
工作室成立,对他有了更固定活动阵地。他推出戏剧展等一系列活动,平均每周举办一次活动,多时两三次,涉及人员上万人次。省外艺术家来省会交流,也会到王律工作室参观。
工作室建有“石家庄红色印记收藏展厅”,展示省会红色热土涌现出革命旧址、英雄人物、文艺经典等百个红色印记。开展后,接待省会十余所高校和中小学师生及中国人民大学和保定、衡水、邢台等地宣传部和文博单位专家领导。
王律的工作室犹如一个小图书馆,数千册图书供市民免费阅读,举办“冀版书刊系列收藏展”,石家庄市图书馆授予首批“馆外读者服务点”,河北师大、传媒学院、铁道大学等多所高校定为红色研学、素质教育基地。
这些书都是他省吃俭用买来的,他“不讲究”穿衣打扮,其实是省下钱买了书和资料,他的工资很多用在买书购资料。他怀抱一颗爱心,捐款一次也落不下,只要听说定要捐钱。
受他影响,爱人和孩子也成红色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工作室成立后,他走进学校、社区、农村、警营举办红色主题活动,讲红色故事,举办解放区年画展。在惠民书市,工作室率带着省会六支英雄中队少先队员现场红色诵读,传承红色基因,播撒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
行走的“劳动者”
工作室长了“脚”,走出去传播红色文化,平山、行唐、阜平、邢台、最远到保定山西。晋察冀燕赵诗社复社是他工作室成立以后浓墨重彩一笔。
晋察冀边区“燕赵诗社”,于1943年1月15日在阜平县温塘村召开的第一届边区参议会上成立。由聂荣臻、宋劭文等发起,成仿吾、田间等著名诗人、学者参加。诗社以“昂扬士气,激励民心,以燕赵之诗歌,作三军之鼓角”为宗旨,在晋察冀边区产生广泛影响。
王律执笔撰“燕赵诗社复兴缘起”(仿邓拓《燕赵诗社缘起》),为当代诗坛留下佳话:“自古幽燕,群雄并起,感慨悲歌,千秋不绝。方今烽烟已逝,山河无恙,东方既白,国运中兴。志士君子,聚诵省垣,追怀八秩,愈慕前贤,定复社之大计,期会盟于脂岸。正谓盛世传薪,夙缘殊胜,诚宜砥砺士气,激昂人心,以燕赵之风骨,作吟坛之号旗。为此复建诗社,邀集酬唱,所望京华耆宿,太行游子,秉笔逐梦,共襄斯举!”
在马兰,组织“燕赵诗社”活动,女儿跟来了,参观中,他女儿用手机给别人拍照,热情劲儿很像他,走了一会儿,女儿嘟起小嘴,告诉我对他爸爸的“不满”:“就知道忙!答应的事常做不到!”
忙,是他的事情太多!“做不到”肯定是对孩子和家人缺少陪伴!
名家多有号,他的号为“石邑山人”,“石邑”为中山国四古城之一,是石家庄发蒙之名,而山是来自中山国和太行山,山人是山顶和高原高峰上的人,是追求学问的山高水长,也是文化的标准文艺的标高吧。
文化无声胜有声,会像春雨一样濡染大地……
王律觉得这样的“劳动”值!
于他,劳动者其实更是服务者,他的所有“劳动”,从工作、爱好及工作室都是在为社会、为文化、为历史、为人民服务,他的工作室更是服务市民的阵地和窗口!
他要做永远的“劳动者”。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