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象”转身!发力创新药,广药集团动真格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2:23 1

摘要:公开资料显示,自上任以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小军带队频繁对接高端、前端资源平台,马不停蹄地拜访包括钟南山、徐涛等院士团队。最近,广药集团总经理陈杰辉也密集带队调研了20多家药企同行,覆盖从传统药企成功转型的创新药企、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和AI制药新锐。

主动上门、调研交流、签约合作……最近,广药集团的一系列“组合拳”引起了市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自上任以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小军带队频繁对接高端、前端资源平台,马不停蹄地拜访包括钟南山、徐涛等院士团队。最近,广药集团总经理陈杰辉也密集带队调研了20多家药企同行,覆盖从传统药企成功转型的创新药企、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和AI制药新锐。

企业间的交流本属寻常,但广药集团此番“主动出击”释放出非同寻常的信号——这家国内医药龙头企业显然正在全方位吸收AI制药技术突破、传统药企转型路径、新型创新药布局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为其战略转型探明前路。

作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广药集团的“巨象”转身,正是中国传统药企巨头转型的缩影。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以广药集团为代表的国内药企,正以惊人的决心和速度,撕下"传统"的标签,全力奔向创新药的赛道。而能否在这条“科创”新路上成功突围,考验着药企巨头坚定的战略决心、持续的高强度研发、灵活的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眼光与布局。

图源:广药白云山生物医药与健康研发销售总部

01

密集调研背后的转型信号

紧锣密鼓的调研行中,广药集团去了哪些企业?折射出什么样的战略思考?

从广药集团的官方信息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从传统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成功的知名企业:恒瑞医药、百利天恒、正大天晴、复星医药、荣昌生物等;第二类是以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创新药领先企业;第三类是AI制药的领先企业:包括了晶泰控股、英矽智能、成都先导等。

从晶泰科技的AI机器人研发平台,到百利天恒的ADC药物管线,再从通瑞生物的核药基地与深信生物的mRNA技术,广药集团的调研焦点始终锁定于行业最前沿领域。

在晶泰科技,广药团队深入了解了AI大分子药物结构建模平台XtalFold® ,该平台已经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取得显著成果,并授权给多家全球性药企。这与广药集团正在推进的"数智广药"战略高度契合。

成都先导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在药物研发与运营中的深度应用,为广药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宝贵经验。

百利天恒的转型经验同样值得关注。自2010年进军创新药领域,该公司已建立起小分子化学药、大分子生物药及ADC药物的全系列药品研究开发能力。其转型路径和时间表,为广药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蓝图。

"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广药集团董事长李小军在调研中多次强调。这句话背后,既是传统药企对生存与发展的深刻危机感,更是对未来的战略性重注。

图源:白云山制药总厂实验室

02

政策、市场、技术三重浪潮推动变革

广药集团从传统药企向科创药企转型,是顺应行业变革、把握政策红利的必然之举。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常态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药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创新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无疑是关键方向。

政策层面同样传来利好。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商保、医院准入等多方面为创新药提供支持。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3个,同比增长59%,其中国产创新药占比高达93%,标志着行业核心竞争力已从销售渠道转向真正的研发创新。

AI制药浪潮亦不可忽视。它能显著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成功率。例如,AI可用于靶点发现、药物设计和优化、预测临床实验结果等。唯有抢占这一技术制高点,才能避免在未来的研发竞争中落后。

与此同时,中国药企正从“出海”卖原料药和仿制药,转向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进行海外授权(License-out)甚至直接上市。2024年,中国药企对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519亿美元。这种高价值的出海,必然建立在扎实的科技创新基础之上。

政策、市场、技术浪潮三重奏下,传统药企加码科创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图源: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灵芝孢子油生产车间

03

老牌药企的创新基因与科创动能

笔者注意到,国内医药巨头均开启了在创新药的布局。广药集团在研项目超200项;其中,在研的创新药项目数达22项,涵盖恶性肿瘤、慢病管理、大呼吸、免疫系统、男科用药等重大疾病领域。

目前正值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关键阶段,广药集团正在重新梳理原有科研管线,积极布局未来管线,早年布局的多个新药研发项目也将会在未来几年陆续有产出。

新领导班子对外的高密度调研,是从“顶层设计”层面为这家老牌药企向科创型企业加速转型找准方向。这些调研并非流于形式,而是正在推动多项实质合作:

在数字化方面,以“数智广药”为战略支点,推动覆盖“种植—采购—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智能革命”。今年,广药集团还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数字化底座、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图源: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智能制造车间

在核药赛道,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稀土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广药集团同厦门稀土所成果转化平台共同出资成立广州白云山稀核健康医药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核药新赛道。近日,白云山稀核健康团队成功利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先进固体靶系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实现了新型医用核素的高质量制备。9月8日,白云山稀核健康与广东回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稀土所正式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及“共同开发新型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实质合作协议。未来,白云山稀核健康将聚焦新型核素、放射性药物、精准诊断及靶向治疗等领域创新研发与产业化,致力于推动创新核医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

转型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对广药来说,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才培育、平台构建、生态协同等等。

但从广药集团以李小军为“班长”的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的布局看,这些挑战已经被充分认识到,并且通过向内革新、向外合作的方式来积极应对:

在科研探索方面,与国内外一流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今年以来,广药集团与广州实验室、海河实验室、清华大学中医药交叉研究所等院所,以及多个院士团队开展项目对接,进一步拓展创新资源,为切入“AI+制药”、生物药等前沿领域夯实基础。

在平台构建上,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分中心公共转化技术平台建设,布局多个子平台,涵盖干细胞、免疫细胞、病毒、质粒、mRNA等CGT药物和多肽、抗体药物从概念验证、动物试验到中试生产等全流程转化研发服务,积极开展细胞基因等创新药物研发。

在生态圈协同上,下属的广药资本公司上半年投资干细胞治疗、疫苗、合成生物、健康电商、微针制剂等前沿领域项目,以并购为抓手丰富企业品种和研发管线。

广药集团的转型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自我革新,更代表着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升级的方向。随着越来越多传统药企向创新转型,中国医药创新版图正在重塑。展望未来,广药集团的转型之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经明确,步伐正在加快,“大象”加速奔向的,正是中国医药创新的黄金时代。

图源:广药采芝林智慧药房


来源:赛柏蓝新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