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世充投大唐,挑尉迟恭捉窦建德!打200仗的他懂功高盖主得认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10:51 2

摘要:隋大业年间,济州历城的秋风吹得人心里发紧。秦琼刚把母亲的棺木下葬,新土还没来得及压实,就见远处一队隋军仪仗往自家破院来 —— 为首的是齐郡通守来护儿,一身银甲在秋日里闪着冷光,身后跟着十几个亲兵,脚步踩在泥地上,没半点拖沓。

打200仗猛如虎的秦琼,李世民一登基就躺平装病!倒药时吼儿子:想活就闭嘴!

从叛王世充投大唐,到枪挑尉迟恭活捉窦建德!秦琼靠“装病倒药”才善终!

李世民追着给秦琼治病,他却偷偷把药倒了!原来猛将早懂:功高盖主得认怂!

隋大业年间,济州历城的秋风吹得人心里发紧。秦琼刚把母亲的棺木下葬,新土还没来得及压实,就见远处一队隋军仪仗往自家破院来 —— 为首的是齐郡通守来护儿,一身银甲在秋日里闪着冷光,身后跟着十几个亲兵,脚步踩在泥地上,没半点拖沓。

秦琼心里犯嘀咕:自己就是个普通的捕盗校尉,母亲去世,怎么会惊动通守大人?他赶紧擦了擦脸上的泪痕,整了整身上打补丁的布衣,拱手站在院门口。

来护儿没等秦琼开口,先翻身下马,走到他跟前,声音比秋风暖些:“叔宝,闻你母丧,某特地来吊唁。” 说着,竟亲手从亲兵手里接过祭品,走到坟前,恭恭敬敬鞠了三躬。

秦琼愣在原地,眼圈又热了 —— 他知道来护儿是隋军名将,常年跟高句丽打仗,手里管着几万兵马,如今却为一个小校尉的母亲行此大礼。等到来护儿回身,秦琼 “噗通” 跪下:“大人如此厚爱,秦琼无以为报!”

来护儿赶紧把他扶起来,指了指院角那棵歪脖子老槐树:“咱去那边说。” 两人坐在槐树下,亲兵远远守着。来护儿看着秦琼通红的眼睛,忽然问:“你可知某为何来?” 秦琼摇头。

“去年你追剿涿郡盗匪,单枪匹马追了三十里,把被盗的官粮全夺回来,还救了三个被掳的百姓 —— 这事某记在心里。” 来护儿从怀里掏出一块青铜令牌,递给秦琼,“你是个有勇有义的汉子,不该只做个捕盗校尉。这块令牌你拿着,日后若想投军,直接来齐郡找某,某给你个亲卫校尉的职位。”

秦琼捏着令牌,冰凉的金属硌着手心,心里却烧得慌。他知道来护儿手下从不养闲人,这令牌不是恩惠,是看重。“大人,秦琼是粗人,只会舞枪弄棒,怕负了您的信任。”

来护儿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怕什么?勇是根,义是魂,有这两样,再学些兵法,将来定能成大器。你守着母亲的坟,先尽孝,等过了丧期,某在齐郡营中等你。” 说罢,翻身上马,仪仗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串马蹄声,在历城的秋巷里荡着。

秦琼站在槐树下,看着令牌上 “来府” 两个字,眼泪终于掉下来 —— 母亲常说他 “生错了时候,空有一身力气”,如今总算有人识得他。这年冬天,丧期一过,秦琼背着母亲留下的旧枪,揣着那块令牌,一步一步往齐郡走去。他不知道,这一步,竟踏出了日后 “马踏黄河两岸,枪挑三州六府” 的传奇。

到了齐郡,来护儿果然没食言,给了秦琼亲卫校尉的职位。可没待多久,隋廷就派了张须陀来齐郡任黜陟讨捕大使 —— 这张须陀是隋末有名的 “剿匪能手”,打了十几年仗,身上的伤疤比秦琼的岁数都多。

第一次见张须陀,是在齐郡军营的校场。张须陀穿着黑甲,手里拎着一把环首刀,站在演武台中央,目光扫过台下士兵,像刀子一样:“如今瓦岗贼兵势大,占了荥阳,杀了荥阳通守。朝廷命某领兵征讨,谁愿做先锋?”士兵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应声 —— 瓦岗军领头的是翟让,手下有几万兵马,前些日子刚打赢了隋军的主力,没人想送死。就在这时,秦琼往前迈了一步,声音响亮:“末将秦琼,愿为先锋!”

张须陀眯起眼,上下打量秦琼:“你就是来护儿说的那个秦叔宝?” 秦琼点头:“正是末将。” 张须陀把刀往地上一戳,火星子溅起来:“好!明日出兵,你带五百骑兵,先去探瓦岗军的虚实。要是敢退,某先斩了你!”

秦琼心里没怵,反而觉得痛快 —— 他就怕没仗打,没机会证明自己。第二天一早,秦琼带着五百骑兵出了营,往荥阳方向去。路上遇到几个瓦岗的游兵,秦琼没费多大劲就活捉了两个,一审才知道,翟让把主力藏在大海寺附近的树林里,想诱隋军深入。

秦琼赶紧回营报信。张须陀听了,摸着下巴上的胡子笑了:“翟让这老狐狸,想跟某玩埋伏?好,某就陪他玩玩。” 他叫过秦琼,附耳说了几句,秦琼眼睛一亮:“将军妙计!”

当天下午,张须陀亲率两万大军,故意往大海寺方向走,走得慢慢悠悠,还让士兵们四处抢掠 —— 故意让瓦岗军以为隋军轻敌。秦琼则带着一千骑兵,绕到大海寺后面的山坡上,埋伏在树林里,手里的枪擦得锃亮,盯着山下的动静。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瓦岗军果然忍不住了 —— 翟让带着三万兵马从树林里冲出来,喊杀声震天。张须陀的军队 “慌了神”,开始往后退,瓦岗军追得正欢,秦琼突然挥剑喊:“兄弟们,冲!”

一千骑兵像下山的猛虎,从山坡上冲下来,直扑瓦岗军的后军。秦琼一马当先,提枪纵马,枪尖寒光扫过,便有两个瓦岗兵应声落马。瓦岗军没料到后面会有埋伏,一下子乱了阵脚。张须陀趁机回身反击,隋军前后夹击,瓦岗军死伤惨重。

翟让见势不妙,带着残兵想跑,秦琼哪里肯放?拍马追上去,一枪挑飞翟让的头盔,吓得翟让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多亏手下拼死掩护,才逃了出去。这一战,隋军杀了瓦岗军一万多人,缴获了几千匹战马,秦琼的枪上染满了血,却没半点累意 —— 这是他第一次跟着张须陀打仗,也是第一次尝到 “以少胜多” 的痛快。

战后,张须陀在营里摆了庆功酒,把秦琼拉到身边,给了他一碗酒:“叔宝,你这先锋做得好!某没看错你。从今日起,你就是我的副将,跟着某打仗!” 秦琼端着酒碗,一饮而尽,酒辣得嗓子疼,心里却甜 —— 他知道,自己的本事,总算有人看见了。

好景不长,隋大业十二年,张须陀在荥阳跟瓦岗军打仗时,中了李密的埋伏,力战而死。秦琼带着残兵,没了主心骨,只能往南逃,最后被李密的人截住了。

李密听说秦琼来了,亲自到营门口迎接。这李密是个读书人,却没半点文弱气,穿着锦袍,手里摇着羽扇,笑着对秦琼说:“叔宝兄,久仰大名。张将军是条好汉,可惜跟错了人。如今隋朝气数已尽,瓦岗军才是天下百姓的指望,你若肯留下来,某给你个柱国之职,跟某一起打天下,如何?”

秦琼心里难受 —— 张须陀刚死,他不想立刻投靠别人。可看着身边跟着自己逃出来的几百个兄弟,个个面黄肌瘦,他又犹豫了:兄弟们要吃饭,要活命,总不能跟着自己饿死。

李密看出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叔宝兄,某知道你念着张将军的恩。但张将军是为隋廷死的,隋廷却不管他的家人,这样的朝廷,值得你守吗?你留下来,不是投靠某,是为了身边的兄弟,为了天下的百姓。”

秦琼沉默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末将愿留,但求魏公(李密自称魏公)善待我的兄弟。” 李密哈哈大笑:“放心!你的兄弟,就是某的兄弟。” 说着,让人牵来一匹马 —— 那马浑身乌黑,只有四个蹄子是白色的,高大神骏,一看就是匹宝马。

“这是‘忽雷驳’,某从突厥那里得来的宝马,能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 李密把马缰绳递给秦琼,“叔宝兄是猛将,该配这样的宝马。” 秦琼摸着忽雷驳的鬃毛,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他心里一热 —— 李密这是真看重他。

从那以后,秦琼就成了李密的 “内军四骠骑” 之一,管着八千精锐骑兵,专门护卫瓦岗军的中军。有一次,李密跟王世充在洛阳城外打仗,王世充派了一支精锐,绕到瓦岗军后面,想偷袭中军大营。

当时中军只有两千人,秦琼听说后,立刻提枪上马,带着五百骑兵就冲了出去。王世充的士兵见秦琼来了,都吓得往后退 —— 他们早就听说过 “秦叔宝” 的名字,知道他枪法厉害。

秦琼却没手软,忽雷驳跑得飞快,他在马上挺着枪,左冲右突,枪尖所到之处,没人能挡。有个王世充的将领,拿着大刀朝他砍来,秦琼侧身一躲,枪尖顺着刀背滑过去,一下子刺穿了那将领的喉咙。

打了半个时辰,王世充的偷袭军被杀得落花流水,秦琼带着五百骑兵,竟没折损几个人。等他回到中军大营,李密亲自出来迎接,拍着他的后背说:“叔宝兄,若不是你,某今天就危险了!” 秦琼拱手:“魏公信任末将,末将自当以死相护。”

可秦琼没想到,李密后来越来越骄傲,听不进劝,还跟翟让争权,最后杀了翟让。秦琼看着瓦岗军内部越来越乱,心里渐渐凉了 —— 他要的是能为百姓做事的明主,不是只会争权夺利的人。

隋大业十四年,李密带着瓦岗军跟王世充在邙山打仗。李密不听秦琼等人的劝告,非要亲自带兵冲锋,结果中了王世充的埋伏,瓦岗军大败。李密带着残兵逃去投奔李渊,秦琼则被王世充的军队活捉了。

王世充早就想拉拢秦琼,见他被活捉,赶紧亲自来劝降:“叔宝啊,你是个好汉,跟着李密可惜了。李密那人心胸狭窄,成不了大事。某知道你,你跟某一样,都是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你若肯跟着某,某封你为龙骧大将军,让你管三万兵马,如何?”

秦琼看着王世充 —— 这人长得尖嘴猴腮,说话时眼睛滴溜溜转,一看就不是个老实人。但他刚被活捉,身边还有几个兄弟跟着,只能先答应下来:“末将愿降。” 王世充很高兴,当天就给了他官印和兵马。

可接下来的日子,秦琼越来越看不惯王世充。有一次,王世充在营里开会,一个将领跟他提建议,说他不该苛待士兵,王世充当场就火了,让人把那将领拉出去打了五十军棍,还说:“某的事,轮得到你管?”

秦琼看在眼里,心里更不踏实。还有一次,王世充想称帝,故意让人在石头上刻了 “王世充当为天子” 的字样,然后假装发现,在营里大肆宣扬。秦琼跟身边的兄弟程咬金说:“世充这是想做皇帝,可他为人伪善,刻薄寡恩,跟着他,早晚得遭殃。”

程咬金也点头:“是啊,我看李渊父子是个明主,咱们不如投奔他们去。” 两人商量好,找个机会就走。没过多久,王世充带着军队去跟唐军打仗,在九曲这个地方摆下阵势。

秦琼和程咬金带着自己的部下,站在阵前。王世充还在后面喊:“叔宝,好好打,打赢了某有重赏!” 秦琼却突然调转马头,对着王世充的方向拱了拱手:“魏公(王世充自称郑王,秦琼故意称他魏公,讽刺他),末将秦琼,不愿跟着你做不义之事。今日就此别过,后会无期!”

说完,他带着程咬金和几百个兄弟,朝着唐军的阵前跑去。王世充气得脸都白了,赶紧让人去追,可秦琼的忽雷驳跑得太快,追兵根本追不上。唐军见秦琼来降,赶紧报告给李世民 —— 李世民早就听说过秦琼的大名,亲自到营门口迎接。

李世民穿着白袍,笑容温和,握着秦琼的手说:“叔宝兄,久闻你马踏黄河两岸,今日能得你相助,真是天助我大唐!” 秦琼看着李世民,心里踏实了 —— 这年轻人眼神真诚,说话痛快,比李密、王世充强多了。他拱手道:“末将秦琼,愿为秦王殿下效犬马之劳!”

投奔李世民后,秦琼很快就得到了重用 —— 李世民让他做了马军总管,跟着自己打仗。当时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占领了山西,派宋金刚和尉迟恭带着大军,想往长安打。李世民奉命去征讨,秦琼跟着他到了柏壁关。

尉迟恭是当时有名的猛将,用一把单鞭,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他跟着宋金刚,连下唐朝好几座城,唐军将士都怕他。有一次,尉迟恭带着一万兵马,到柏壁关下挑战,喊着要跟唐军最厉害的将领单挑。

李世民召集将领开会,问谁愿去应战。秦琼站了出来:“殿下,末将愿去会会尉迟恭!” 李世民有点担心:“尉迟恭勇猛过人,你要小心。” 秦琼笑了:“殿下放心,末将的枪,还没怕过谁。”

第二天一早,秦琼骑着忽雷驳,提着虎头湛金枪,出了柏壁关。尉迟恭早就等在关下,见秦琼来了,哈哈大笑:“你就是秦叔宝?听说你枪法厉害,今日某倒要看看,是你的枪快,还是某的鞭硬!”

秦琼没说话,拍马就冲了上去。忽雷驳跑得飞快,枪尖带着风声,直刺尉迟恭的胸口。尉迟恭赶紧用单鞭去挡,“铛” 的一声,火星子溅起来,震得尉迟恭胳膊发麻 —— 他没想到秦琼的力气这么大。

两人打了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尉迟恭心里暗暗佩服:这秦叔宝果然名不虚传。他想耍个花招,假装往后退,趁秦琼不注意,突然回身一鞭,想打秦琼的后背。

秦琼早有防备,侧身一躲,枪尖顺势往上一挑,正好挑中尉迟恭的鞭梢,把他的鞭挑飞了出去。尉迟恭大惊,赶紧拨马想跑。秦琼哪里肯放?拍马追上去,枪尖指着尉迟恭的后背:“尉迟恭,你若再敢来犯,某定取你性命!”

尉迟恭吓得不敢回头,带着残兵跑了。唐军士兵在关上看得清清楚楚,都欢呼起来。李世民亲自到关门口迎接秦琼,递给他一碗酒:“叔宝兄,你这一战,打得痛快!不仅赢了尉迟恭,还灭了宋金刚的锐气!”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用计打败了宋金刚,尉迟恭走投无路,也投降了唐朝。后来尉迟恭跟秦琼成了好朋友,两人还经常一起切磋武艺。尉迟恭常说:“若不是当年柏壁关一战,某还不知道天下有秦叔宝这样的猛将。” 秦琼则笑着说:“你的鞭法也厉害,只是那天某运气好。”

唐武德四年,李世民带着秦琼、尉迟恭等人,去征讨王世充。王世充被困在洛阳,赶紧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带着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往洛阳方向来,想跟王世充夹击唐军。

李世民召集将领商量对策,大多数人都劝他退兵:“窦建德人多势众,咱们腹背受敌,不如先撤兵,等以后再打。” 只有秦琼和尉迟恭反对:“殿下,窦建德的军队虽然多,但都是乌合之众,没打过什么硬仗。咱们只要守住虎牢关,再派一支精锐去偷袭他的粮草,定能打赢!”

李世民点了点头:“叔宝兄说得对!某就留一部分人继续围洛阳,亲自带三万兵马,跟你们去虎牢关,迎战窦建德!”

到了虎牢关,李世民先派秦琼带着五百骑兵,去探窦建德的虚实。秦琼领着人,绕到窦建德的军营附近,故意让窦建德的士兵发现。窦建德果然派了一万多人来追,秦琼带着五百骑兵,边打边退,把窦建德的军队引到虎牢关下。

李世民早就带着大军在关下埋伏好了,等窦建德的军队一到,立刻下令冲锋。秦琼一马当先,带着骑兵冲进窦建德的阵中,枪尖扫过,窦建德的士兵像割麦子一样倒下。窦建德的军队乱了阵脚,开始往后退。

秦琼眼看机会来了,拍马朝着窦建德的中军冲去。窦建德坐在战车上,吓得脸色发白,赶紧让人护着他往后逃。秦琼哪里肯放?催马追上,一枪挑飞护着窦建德的两个亲兵,然后一把抓住窦建德的衣领,把他从战车上提了下来,扔在地上,喝到:“窦建德,你还不投降!”

窦建德吓得浑身发抖,只能点头:“某降,某降!” 唐军见活捉了窦建德,都欢呼起来,窦建德的军队没了主帅,纷纷投降。这一战,唐军大获全胜,不仅活捉了窦建德,还缴获了几万匹战马和无数粮草。

消息传到洛阳,王世充知道大势已去,只能打开城门投降。就这样,李世民平定了河南和河北,大唐的天下基本稳定了。战后,李渊论功行赏,封秦琼为翼国公,还赏了他一千户食邑。秦琼拿着赏赐,心里却没多少高兴 —— 他打了这么多年仗,早就想过几天安稳日子了。

唐武德九年,长安城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跟秦王李世民的矛盾越来越深,双方都在暗中拉拢大臣,准备争夺皇位。

有一天,李建成派人给秦琼送来了金银珠宝,还有一封书信,信里说:“叔宝兄是国之栋梁,若肯助某,将来某登基后,定封你为司徒,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秦琼看着那些金银珠宝,心里很清楚 —— 李建成和李元吉想拉拢他,是因为他跟着李世民打了很多仗,手里有兵权,也有威望。但他不想卷入皇子之间的争斗,他想起了当年在瓦岗军,李密和翟让争权的惨状,心里就发怵。

他把金银珠宝退了回去,对来使说:“末将秦琼,蒙陛下和秦王殿下厚爱,才有今日。太子殿下的好意,末将心领了,但末将只会忠于大唐,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没过多久,李元吉也来找秦琼,想让他跟着自己去攻打突厥,其实是想把他调离长安,削掉李世民的羽翼。秦琼还是拒绝了:“末将是秦王殿下的部下,若要出征,需听秦王殿下的命令。”

李世民知道了这些事,找秦琼谈话。两人坐在秦琼的府里,窗外的石榴花开得正艳。李世民看着秦琼,叹了口气:“叔宝兄,如今建成和元吉步步紧逼,某若不反击,恐怕性命难保。你愿意帮某吗?”

秦琼沉默了很久,才开口:“殿下,末将跟着您打了这么多仗,您是明主,末将自然护着您。但末将不想看到兄弟相残,能不能再想想别的办法?”

李世民摇了摇头:“没办法了,建成和元吉已经买通了宫里的人,想在昆明池杀某。某若不先动手,就真的没机会了。” 秦琼看着李世民坚定的眼神,知道这事已经无法挽回。他点了点头:“殿下放心,到时候,末将定在您身边护着您。”

玄武门之变那天,秦琼跟着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当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过来时,李世民先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想跑,尉迟恭追上去,杀了李元吉。

当时李建成的部下冯立、薛万彻带着两千多人来反扑,想冲进玄武门。秦琼带着一部分士兵,守在玄武门的门口,手里的枪挡住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他没像尉迟恭那样冲在最前面,却像一道铁闸,牢牢守住了玄武门,不让敌人进去伤害李世民。

事变结束后,李世民成了太子,后来登基做了皇帝。有人问秦琼,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中没那么 “显眼”。秦琼笑了笑:“某是武将,职责是护主,不是争功。只要殿下安全,某就心满意足了。”

贞观元年,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秦琼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了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还得到了很多赏赐。可就在这时候,秦琼却突然病了 —— 一开始只是咳嗽,后来越来越严重,连床都下不了。

李世民听说秦琼病了,赶紧派太医院的院正去秦琼府里看病。院正给秦琼诊了脉,开了一副药方,说:“秦将军这病,是常年打仗落下的病根,积劳成疾,需要慢慢调理,不能着急。”

李世民还是不放心,又亲自去秦琼府里探望。他坐在秦琼的床边,看着秦琼苍白的脸,心里很不是滋味:“叔宝兄,你跟着某打了二十多年仗,吃了那么多苦,如今某做了皇帝,你却病成这样。你放心,不管花多少钱,找多少医生,某都要把你的病治好!”

秦琼躺在床上,想坐起来,却没力气。李世民赶紧按住他:“你别乱动,好好躺着。” 秦琼眼里含着泪:“陛下,末将没用,不能再为陛下打仗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胡说!你为大唐立了那么多功,就算不打仗,某也会让你安享晚年。”

从那以后,李世民几乎每天都派太监去秦琼府里问情况,还让人把宫里的补品送到秦琼府里,甚至亲自去山里找名贵的药材。有一次,听说终南山里有个老中医,能治疑难杂症,李世民立刻派了十几个亲兵,去终南山把老中医请了来,给秦琼看病。

老中医给秦琼诊了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说:“秦将军这病,是因为常年征战,体内有太多寒气和瘀血,需要用温性的药材慢慢调,再配合针灸,或许能好转。” 李世民赶紧让老中医开药方,还让太医院的人跟着学习,方便以后给秦琼调理。

秦琼看着李世民为自己这么费心,心里很感动。每次太监送来药,他都会当着太监的面,假装把药喝下去。可等太监走了,他就会让仆人把药倒掉。仆人不解:“将军,这是陛下好不容易找来的药,您怎么倒掉了?” 秦琼只是叹气:“你不懂,某这么做,是为了活下去。”

秦琼病了一年多,始终不见好转。他的儿子秦怀道当时才十岁,正是好奇的年纪。有一次,秦怀道看到父亲又让仆人倒掉药,终于忍不住,跑到父亲的床边,仰着小脸问:“爹,陛下送来的药是治您病的,您为什么要倒掉啊?”

秦琼看着儿子,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声音也沉了:“怀道,大人的事,你别多问。” 秦怀道却不依:“可是爹,您天天躺在床上,我想让您快点好起来,陪我骑马。”

秦琼沉默了很久,摸了摸儿子的头,叹了口气:“怀道,你还小,有些事你不懂。爹问你,你还记得去年玄武门的事吗?” 秦怀道点头:“记得,爹说那天很危险,差点见不到爹了。”

“是啊,那天很危险。” 秦琼看着窗外,眼神里带着一丝疲惫,“如今陛下做了皇帝,天下太平了。可你知道吗?当年跟着陛下打仗的将领,有的因为功高盖主,已经被陛下猜忌了。爹常年打仗,手里有威望,要是爹的病好了,陛下会不会觉得爹还有力气打仗,还想掌兵权?”

秦怀道似懂非懂:“爹,陛下不是好人吗?他不会害您的。” 秦琼笑了笑:“陛下是好人,也是好皇帝。可皇帝的心思,跟普通人不一样。他要的是天下安稳,要的是没人能威胁到他的皇位。爹要是病着,就没力气争权,也没力气打仗,陛下才会放心,爹才能活下去,咱们秦家才能安稳。”

他顿了顿,语气更严肃了:“怀道,你要记住,今天爹跟你说的话,不能跟任何人说,包括你娘。不想死就闭嘴,只有这样,我才能活下去,咱们秦家才能平安。”

秦怀道虽然没完全明白,但看着父亲严肃的表情,还是点了点头:“爹,我知道了,我不跟别人说。” 秦琼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 他一辈子光明磊落,打仗靠的是勇和义,如今却要靠 “装病” 来避祸,这不是他想要的,却是他能想到的,保护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办法。

贞观十二年,秦琼的病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让仆人把自己扶起来,坐在窗边,看着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 —— 那棵树是他当年投奔唐朝后,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长得枝繁叶茂。

李世民最后一次来看他时,秦琼已经说不出多少话了。他拉着李世民的手,眼神里满是不舍:“陛下…… 末将…… 不能再…… 护着您了……” 李世民的眼泪掉了下来:“叔宝兄,你放心,你的家人,某会照顾好的。你的功劳,某会记在心里,让后人永远记得你。”

没过多久,秦琼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李世民很伤心,下令追赠秦琼为徐州都督,还让他陪葬昭陵 —— 昭陵是李世民自己的陵墓,只有功劳最大的功臣才能陪葬。

后来,李世民又想起秦琼和尉迟恭勇猛的样子,担心宫里有邪祟,就让人把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贴在宫门上,用来驱邪。久而久之,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民间传说中的 “门神”,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贴上他们的画像,祈求平安。

秦怀道长大后,继承了秦琼的爵位,成了唐朝的官员。他时常跟自己的孩子说:“你爷爷一辈子,打了二百多场仗,没怕过谁,没负过谁。他忠于大唐,忠于百姓,也懂得保护自己的家人。你要像你爷爷一样,做个有勇有义,也懂进退的人。”

直到今天,人们提到秦琼,都会想起那个 “马踏黄河两岸,枪挑三州六府” 的猛将,想起他跟着李世民平定天下的传奇,想起他和尉迟恭一起做 “门神” 的传说。秦琼的名字,就像他当年骑的忽雷驳一样,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留在了老百姓的心里 —— 他是英雄,是忠臣,更是一个懂得 “进退” 的聪明人。

来源:清华秋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