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出奇制胜,二破江南大营,指挥艺术堪比李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4 11:41 1

摘要:纵观太平天国战争14年,出奇制胜的战役不多,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显得含金量十足,是出奇制胜的典范。从用兵角度看,李秀成类似唐朝战神李靖,都擅长谋略,捕捉战机,一战定乾坤。

纵观太平天国战争14年,出奇制胜的战役不多,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显得含金量十足,是出奇制胜的典范。从用兵角度看,李秀成类似唐朝战神李靖,都擅长谋略,捕捉战机,一战定乾坤。

湘军如何打仗呢?根据曾国藩所言:“结硬寨,打呆仗”,凭借水师与后勤优势与太平军死磕,夺取一座城市都要花费一年多,甚至两年。要知道,湘军只是太平军的对手之一,湘军却靠死磕获胜。

李续宾的武昌之战、九江之战,曾国荃的安庆之战、天京之战,那一次战斗不是旷日持久,差不多两年才搞定。太平军东西两线作战,同时迎战多路劲敌,湘军却可以专心对付太平军,表现却如此拉胯。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里面原因太复杂,但太平军将领非常优秀,打出许多漂亮的经典战役,湘军可望而不可及。例如,李秀成而二破江南大营之战,堪称是唐朝名将李靖。

唐朝初年有两大名将,分别是李世民、李靖,战术各有特点。李世民喜欢深沟高垒,先与对手死磕几个月,断绝敌军粮道,然后再发起致命一击,唐朝的后勤优势为李世民提供了保障。

李靖则不一样,喜欢出奇制胜,想办法快速消灭对手有生力量,然后达到战略目标。无论是平定萧铣、辅公柘,还是远征突厥、吐谷浑,李靖主打的就是快、准、狠,从不拖泥带水。

645年,李世民远征高句丽,在安市城下受挫2个多月,唐军城外的土墙都被敌军攻占。唐军粮草耗尽,李世民被迫班师。回来路上,李世民去问李靖,为何不能收拾高丽,李靖回答:你去问李道宗就是知道了。

为何是问李道宗呢?李道宗、李绩都建议李世民奔袭,不要死磕安市,而是直接拿下高句丽都城,但李世民战术保守,不敢尝试。如果是李靖指挥,真的会这么做,给高句丽一个意外惊喜。

李秀成的指挥风格,与李靖类似,就是善于捕捉战机,出奇制胜。这一点,在二破江南大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考虑到太平天国的特殊,以及李秀成虚弱,二破江南大营的胜利,显得尤其可贵。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由于杨秀清的糟糕指挥,以及权力博弈,太平天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导致本就糟糕的战略局势急剧恶化。

江南大营,究竟是什么情况呢?客观看待历史,江南大营不是战五渣,更不是所谓的不堪一击,而是一支劲旅。金田起义以来,向荣就一直追击太平军,所部巅峰时期才17000余人,杨秀清却始终未能将其消灭,甚至不敢打决战。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向荣旋即组建江南大营,围困天京、镇江、扬州,阻止太平军东征。此时,江南大营清军才一万出头,太平军算上新加入的士兵也有10万,杨秀清却不敢放手一搏。

时间来到1860年,江南大营更加强大,而太平军却陷入了困境。天京城南的雨花台要塞,城北的江浦、九洑洲陷落,基本被清军彻底包围。再则,陈玉成在上游受挫,被胡林翼军团击败,湘军已经逼近安庆。

李秀成在自述中说,如果没有袭击杭州的巨大胜利,太平天国压根熬不过1860年,提前4年就灭亡。那么,李秀成是如何做呢?可以说,李秀成进行一场巨大的冒险,一旦失败,太平天国灭亡更快。

李秀成是什么情况呢?二破江南大营之前,以及接纳湖北、江西起义军、脱离石达开北上军团之前,李秀成几乎没啥精兵,自保都非常困难,他一直充当陈玉成的助手。

1859年底,李昭寿、薛之元叛变,江北局势恶化。李昭寿、薛之元是李秀成从捻军挖掘而来,是自己的部将,但李秀成搞不定,无法独自收复江北,还需要找陈玉成帮忙,却陈玉成充当平叛主力。

李秀成很虚弱,他连自己的叛军都搞不定,基地也只有被清军合围的浦口,且随时可能陷落。次年,李秀成执行围魏救赵作战,率军奔袭杭州、湖州,清军夺取浦口,江北粮道断绝,天京被合围。

湘军东征,逼近安庆;江南大营合围天京,断绝粮道;洪秀全没能力,也懒得管政务;李秀成手中兵力不足,精锐太少。就是这么糟糕的情况,李秀成决定放手一搏,围魏救赵,解除天京之围,彻底打垮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兵力雄厚,红单船水师封锁江面,李秀成兵力不足,如何破敌呢?围魏救赵就是关键,先想办法让江南大营分兵,然后快速返回天京,并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大营总部,乘胜夺取苏常,开拓新的根据地。

围魏救赵作战,如果成功,收益很大,一旦失败,也万劫不复。

首先,如果江南大营不分兵,李秀成大军奔袭杭州,毫无后方支持,且天京没啥军队,岂不是被清军各个击破?

第二,奔袭杭州、湖州成功后,如何快速回来,且赶在增援杭州、湖州清军之前回到天京,取得局部兵力优势?

第三,如何集中优势兵力?李秀成、李世贤兵力不多,陈玉成上游吃紧,李秀成如何让皖南将领相信自己能成功,并愿意夹击江南大营?

第四,二破江南大营,如何才能把击溃战变成歼灭战,而不是像杨秀清一破江南大营那样,啥意思都没有?

上述4点,只要有一点不能实现,李秀成就算输了。但是,李秀成胜利了,每一环节都顺利实现,只是第四点有所不足,因为太平军还需要兼顾上游,无法全力投入东征,而无后顾之忧。

杨秀清一破江南大营,只是击溃战而已,清军损失三四千。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是歼灭战,被咸丰誉为江南长城的江南提督张国梁阵亡,太平军乘胜东征,彻底消灭成建制的南方八旗、绿营,开辟了江浙根据地,为太平天国续命4年。

李秀成的胜利,是勇气、智慧、谋略的体现,他能快速捕捉清军的漏洞,仔细分析清朝内部的权力博弈,找准清军命门,发起致命一击。金田起义以来,杨秀清就没能消灭向荣军团,却被李秀成一举打垮。

二破江南大营,是典型的出奇制胜,快速结束战斗,难得可贵。同一时代的清军阵营,无论是湘军、八旗、绿营,面对天京事变后虚弱且涣散的太平军,都没有出奇制胜的例子,都是靠死磕获胜,“结硬寨,打呆仗”。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此时,太平天国精兵强将非常稀缺,指挥不统一,诸侯王各自为战,无法拧成一股绳。太平军面对的强敌众多,湘军并非独自战斗,却还要费了8年时间才拿下天京,将帅的指挥水平可想而知。

二破江南大营,李秀成出奇制胜,快速消灭强敌,且以弱胜强,堪称是太平天国版的李靖。要知道,晚清太平天国时期,能出奇制胜且以弱胜强的将领,就陈玉成、李秀成两人,湘军阵营中找不到这样的大将。

来源:天婷聊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