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增益为3.1 × 10¹¹的光电器件,能在室温下探测数十个光子的信号,而基于此构建的检测平台实现了阿摩尔水平(亿亿分之一)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大幅提升检测灵敏度,为疾病早期诊断开辟了全新技术路径。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增益为3.1 × 10¹¹的光电器件,能在室温下探测数十个光子的信号,而基于此构建的检测平台实现了阿摩尔水平(亿亿分之一)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大幅提升检测灵敏度,为疾病早期诊断开辟了全新技术路径。
近日,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突破性研究,开发出基于二硫化钼(MoS₂)的“纳米光电放大器”。该器件仅60纳米宽,相当于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创造了三项纪录:其一,超高灵敏度——可捕捉单个激光脉冲中低至10个光子的信号;其二,宽光谱响应——光信号识别范围横跨可见光到红外(波长0.37-1.55微米),覆盖医疗常用波段;其三,医疗级应用——检测血液中炎症标志物CRP蛋白的灵敏度达1.684阿摩尔/升(相当于1毫升血清中仅需7个蛋白分子即可识别)。
这三项性能突破得益于多项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集成金纳米线的“纳米光电放大器”能有效将入射光信号放大百倍。同时,引入的应变使电子更容易穿越势垒注入MoS2的沟道中。此外,60 nm的器件沟道长度能够缩短器件的响应时间,增强信号增益,避免信号损耗。团队基于该“纳米光电放大器”搭建了超敏光免疫平台,实现了超灵敏检测C反应蛋白(CRP),并且动态范围跨越12个数量级(从单分子到高浓度全覆盖),还能在10%血清环境中保持稳定检测及高选择性。
研究团队认为,该技术将推动阿尔茨海默症、心脑血管疾病的超早期诊断,未来可集成到手机大小的便携设备中。凭借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强、易于集成,该器件极具前景,有望成为下一代诊断平台的核心组件。
超灵敏光学免疫分析平台
超灵敏光学免疫分析平台的示意图,该平台由两个关键模块组成:一个是所构建的高灵敏度荧光夹心免疫体系以产生生物光信号,另一个是所制备的能够检测极低光信号的超高增益光电晶体管。
文章信息
Zhengdao Xie, Yun Hui, Wenhua Zhou, Shengxuan Xia, Yawei Lv, Liwei Ouyang, Yang Chai, Xingqiang Liu, Bei Jiang, Chang Liu, Sen Zhang, Chenchen Chu, Ling Ji, Guoli Li, Xue-Feng Yu, Lei Liao, Xuming Zou. Rational Design of an Ultra-High-Gain MoS2 Phototransistor Enabling Room-Temperature Detection of Few-Photon Signals and Attomolar-Level Immunosensing. Doi: 10.1016/j.scib.2025.08.010
来源:科创中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