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理念,全县中小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强健、学校美育浸润计划,开展“一校一品、一师一能、一生一技”行动,形成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理念,全县中小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强健、学校美育浸润计划,开展“一校一品、一师一能、一生一技”行动,形成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展示我县中小学校美育工作推进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云梦印象公众号特开设“‘一校一品’线上展播”专栏,集中展示各校成果,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欢迎关注。
今天,让我们走进云梦县特殊教育学校。
云梦县特殊教育学校立足特殊教育实际,以培智学校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校本课程为补充,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兴趣方向,开设课程丰富的绘画手工社团,在推动美育课程开发特殊学生潜能的同时,还通过精细手部动作训练,达到手眼和大脑协调发展的效果。
学校绘画手工社团共设有积木拼插、绘画手工、藤编、烹饪及魔术气球等多项课程,划分多个兴趣小组。教学过程践行“康复—美育—生活技能”融合理念,将绘画手工与康复训练、生活技能培养相结合,注重提升特殊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每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一节课(40分钟),是社团的固定活动时间。教学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例如:涂色练习针对不同能力学生,分别提供水彩、油画棒等工具,教授色彩搭配;创意粘贴画运用多样化材料激发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藤编教学依据能力分层设计任务,运用“小步骤成功法”及时肯定进步,引导学生从绳结练习进阶至复杂立体编织,培养耐心与坚持性;烹饪活动指导学生从揉面、擀皮、包馅起步,逐步独立完成包子、饺子制作,提升自理能力;魔术气球课程通过任务分解和调整适配,让不同能力学生掌握色彩组合与造型技巧,获得可迁移的生活技能。
在反复实践中,学生逐步建立起目标感、胜任感、归属感和意义感。例如:涂色练习针对不同能力学生,分别提供水彩、油画棒等工具,教授色彩搭配;创意粘贴画运用多样化材料激发想象力;藤编教学依据能力分层设计任务,运用“小步骤成功法”及时肯定进步,引导学生从绳结练习进阶至复杂立体编织,培养耐心与坚持性;烹饪活动指导学生从揉面、擀皮、包馅起步,逐步独立完成包子、饺子制作,提升自理能力;魔术气球课程通过任务分解和调整适配,让不同能力学生掌握色彩组合与造型技巧,获得可迁移的生活技能。
为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和教师家长反馈,不断调整学生所在兴趣小组。同时,动态调整课程主题,让四季流转与节日活动都成为学生创作的灵感——春天的超轻黏土花朵绽放在课桌上,国庆节的纽扣画贴满校园文化墙,元旦的卡纸灯笼点亮了整个走廊。
教学中,老师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提问、勇于表达、乐于动手。老师通过细致演示和手把手辅助进行个别化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协作完成作品。在反复实践中,学生逐步建立起目标感、胜任感、归属感和意义感。那些带着温度的手作,不仅是技艺的成果,更成为孩子们与世界对话的“语言”。
此外,学校还定期在期末举办“美工作品成果展”,组织学生绘画手工作品走入社区展示,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自信,广受家长和社会好评。
教育的本质,是点亮生命的无限可能。学校以绘画手工为媒,以分层个别化教学传递希望,借动态课程点燃兴趣,让每个残障孩子在揉、捏、编、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体验快乐,点亮人生出彩梦想。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