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新鲜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外皮翠绿光滑,馅料通常是花生、芝麻或椰丝。
Qing Ming
清明不仅是踏青祭祖的日子,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绝佳呈现!
每到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这些应景美食。
一
青团 | 春天的味道,满口留香
清明节怎能少了青团?
用艾草或鼠曲草揉入糯米粉,绿色如玉,软糯清香。
馅料丰富多样——
经典甜口:豆沙、黑芝麻、花生馅,甜糯绵软;
创新咸口:咸蛋黄肉松、腌笃鲜,咸香浓郁。
入口一抹青草香。
二
艾粄 | 客家人的节日味道
在广东、福建等地,清明节要吃一种独特的美食——艾粄。
用新鲜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外皮翠绿光滑,馅料通常是花生、芝麻或椰丝。
香甜软糯,透着淡淡的草药清香,寓意健康长寿。
三
鸡蛋、发糕 | 寄托美好祝福
清明节吃鸡蛋,寓意“圆满”,还有强身健体的说法。
南方多地有 “染彩蛋” 习俗,煮熟的蛋壳染上颜色,兼具美观与吉祥寓意。
湖北、湖南等地的 “清明发糕” 用糯米粉加艾草蒸制,松软多孔象征五谷丰登,是春日里的暖心主食。
四
寒食节旧俗 | 冷食与传统
清明节前一天古称“寒食节”,古人禁火三日,衍生出冷食传统。
过去人们吃冷饼、冷粥,现在这一习俗逐渐淡去,但部分地方仍保留寒食粥、凉糕等美食,保留了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
寒食粥多由红枣、莲子、糯米、百合等熬制而成,软糯香甜,滋味独特。
五
喝茶 | 春茶新绿,品味清明
清明前后的茶叶嫩芽鲜嫩,品质上佳。
明前茶被视为上品,色泽翠绿,清香浓郁。
清明节饮一杯新茶,清香入喉,甘甜回味,把春天的气息一饮而尽。
舌尖上的清明,传承千年文化
清明的味道,是艾草的清苦、糯米的甜糯、野菜的鲜嫩,更是不同地域对 “春生” 的敬畏与诠释。
当我们在旅途中小口咀嚼这些 “春日限定”,舌尖触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古人与自然共处的智慧,以及代代相传的情感联结。
吃一口青团,赏一片春色
“寻味”系列精选了颇受大家欢迎的旅游地和脍炙人口的美食,配以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
清明假期,用《寻味》系列当向导,让它成为你最贴心的伙伴。“寻味”,边游边吃!
E
N
D
来源:是个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