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的「破局方法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0:22 2

摘要:这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一年,银行业持续直面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的困境,在此背景下,邮储银行依旧呈上了一份结构优化、均衡稳健、风险可控、资本充足的高质量答卷。

如果说“五大行动”是邮储银行在业务层面的“冲锋战”,“七大改革”则是体制机制层面的“攻坚战”。

作者:董云峰

编辑:叶冬

2025年,邮储银行十八岁,风华正茂,稳健从容。

这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一年,银行业持续直面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的困境,在此背景下,邮储银行依旧呈上了一份结构优化、均衡稳健、风险可控、资本充足的高质量答卷。

在邮储银行2025年中报的字里行间,正透射出两大关键讯息:以韧性筑底,以突破蓄能,二者共同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韧性在于,邮储银行上半年总资产突破18万亿元、总负债突破17万亿元,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双双实现正增长,资产质量领跑国有大行,核心指标表现继续优于同业。

突破在于,随着对公业务脱胎换骨、中收跨越圆满完成,邮储银行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该行马不停蹄启动“五大行动”与“七大改革”两大战略,加速向“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稳健、更加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迈进。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邮储银行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坚定做难而正确的事,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抓机遇、促改革,破难题、提能力,正在加快步入更加均衡的高质量发展通道。

01

业绩基本盘:

平衡中展现强劲韧性

2025年上半年,邮储银行保持战略定力、深挖禀赋价值、积极有为布局,在“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中展现强劲韧性,为后续改革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LPR下调与存量房贷重定价的压力,邮储银行通过“利息净收入稳盘+非息收入攻坚”,实现营收利润双正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94.46亿元,同比增长1.50%;归母净利润494.15亿元,同比增长1.08%,在低利率环境下保持盈利稳定性。

从收入结构看,上半年邮储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90.58亿元,其中二季度单季环比增长1.95%。这背后,邮储银行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加快构建更加均衡、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上半年实现净息差1.70%,继续位列国有大行之首,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非息收入增速显著高于营收整体增速,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其中,中间业务收入169.18亿元,同比增长11.59%,在营收中占比提升0.85个百分点;其他非息收入234.70亿元,同比增长25.16%,占比提升2.47个百分点。

细分非息收入板块,呈现“公司领跑、资金发力、零售向好”的格局。公司板块中收同比增长42%,投行、交易银行业务增速分别达48%、34%,均居行业领先水平,变为“增收主力军”;资金资管板块表现亮眼,同业客户合作数达3300家,“邮你同赢”平台累计交易超7万亿元,票据、托管与理财等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零售板块企稳回升,自营非存AUM较年初增长9.14%,快捷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5.2%。

正如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所言,“十四五”期间该行“中收跨越”战略已实现预期目标,过去5年中收年均增速11.3%,非息收入占比的提升不仅缓解了息差压力,更构建了更具韧性的营收结构。

在行业性资产质量压力下,邮储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与资本充足率均处于优质水平。上半年,该行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92%,拨备覆盖率260.35%,均为可比同业领先水平。分板块看,零售不良生成在二季度逐步趋缓,公司贷款(不含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更降至0.30%,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重点领域风险敞口持续收敛。

此外,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首次获得国家大规模注资,成功完成A股定向增发1300亿元,全面提升各级资本充足水平,为业务发展打开了全新空间。

02

“五大行动”精准发力,

打造均衡发展体系

作为一家国有大行,十八岁意味着更多的担当与使命,是邮储银行迈向新阶段、攀越新高峰的开端。

2025年成为邮储银行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年。围绕打造“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稳健、更加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邮储银行加快推进服务强县富镇、城市业务攻坚、网点效能跃升、公司业务提升、手机银行全面突破“五大行动”,直指区域布局、渠道效能、业务结构等关键环节,以精准发力推动业务升级。

服务强县富镇行动。县域市场是邮储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该行通过“邮银一体化”协同与数字化赋能,进一步释放县域潜力。上半年,依托网点下沉优势与数据资源挖掘,县域贷款同比增长14%,高于整体贷款增速4个百分点,将县域流量切实转化为业务增量与客户价值。

城市业务攻坚行动。邮储银行聚焦高能级城市与真实消费需求,加大优质资产投放。上半年,一线城市房贷投放金额同比增长超60%,住房贷款净增213亿元,增量居国有大行首位;非房消费贷通过“主动授信+秒批秒贷”模式提升服务效率,额度类消费贷同比增幅超100%,且不良生成率仅0.51%。

网点效能跃升行动。推动网点从“交易型”向“服务型”转型,是邮储银行提升渠道价值的核心方向。该行借助数字化工具优化网点服务,自营网点聚焦财富管理,通过资产配置服务提升客户粘性。截至上半年末,零售AUM规模达1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6%,其中资产50万元以上的富嘉客户、600万元以上的鼎福客户数分别增长11%、21%。

公司业务提升行动。通过“1+N”客户服务体系深化主办行建设,邮储银行将公司业务彻底变为“增收主力军”。上半年,公司主办行客户增长62%,其营收、RAROC(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分别为一般客户的1.93倍、1.33倍,客户综合价值显著提升;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达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2%;贷款、存款、中收均实现“三年翻番”,存贷增速居国有大行首位。

手机银行全面突破行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邮储银行加速线上渠道升级。上半年,手机银行完成鸿蒙系统全面适配,推出“免安装、即点即用”的高频服务,依托AI识别优化快速转账功能,提升用户便捷性;目前手机银行已成为线上获客、活客、留客的核心载体,构建起“线上引流—线下转化”的良性循环。

随着“五大行动”的启动推进,邮储银行正在加速形成“县域与城市协同、线上与线下联动、零售与对公互补”的发展格局,一个更具韧性的均衡发展体系日趋稳固。

03

“七大改革”重塑体系,

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那些卓有成效的行动,往往建立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之上。如果说“五大行动”是邮储银行在业务层面的“冲锋战”,“七大改革”则是体制机制层面的“攻坚战”。

“七大改革”涵盖组织架构、网点经营、市场服务、激励机制、数智化转型、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其核心是以改革破解机制难题,以体系重塑激活内生动力,为“五大行动”提供制度支撑,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组织架构层面,探索优化传统管理模式,构建与市场竞争、高效运转、一流现代银行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架构。邮储银行以“总部强、基层实”的“哑铃型”架构为蓝本,稳妥推进“一分一支”的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分行的经营能力,形成“上下联动、敏捷响应”的组织格局。

激励机制层面,坚持实干为要,强化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发展积极性。邮储银行强化价值创造导向,以RAROC为核心标尺,重构激励机制,推行“算清账再做”的考核模式,资源向高价值业务、优质客户倾斜,推动业务从“以量补价”向“以质取胜”转型。

同步推进的还有网点经营模式改革与市场服务体系改革。一方面,改变网点单一获客模式,构建“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的联动体系,实现“线上获客—线下转化—客户留存”的闭环;另一方面,打破条线壁垒,推进“前中台平行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产品、渠道、营销、协同等关键要素,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服务。

数智化转型方面,邮储银行推进大数据分析建模和应用推广,以及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实现“技术向上生长,应用向下扎根”。以“邮智”大模型为核心,落地230余项AI应用场景:票据交易机器人“邮小盈”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投行机器人“邮小宝”将询价效率提升95%;反欺诈系统保护潜在受害账户超10万户,防止资金损失超8亿元;反洗钱场景运用知识图谱,人工甄别效率提升30%。

风险管理方面,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责任,构建数智化风控平台。邮储银行深化“看未来”审贷技术应用,覆盖12个重点行业,应用率达95%,上半年批复金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61%,且批复客户资产质量优于全行平均。

运营管理方面,牢固树立数字化金融思维,全面拥抱“AI+”,加快构建集约高效、专业智能、服务卓越、创新驱动的运营管理体系。上半年,推进十大集约化运营项目,其中5项已完成全国推广,其中,数字人辅助自助设备“云柜”业务办理,单笔业务办理时效提升约40%;消费贷款集中审批笔均终审用时压降至3小时内。

“七大改革”聚焦核心能力建设,系统培育转型动能,着力锻造强大的数智化驱动能力、高效的集约运营能力和精细化的资源整合能力,持续以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具有内生能力的组织和文化,切实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04

结语

可以看到,邮储银行这份中报既展现了韧性的底色——结构优化、均衡稳健、风险可控、资本充足,更彰显了突破的决心——以“五大行动”挖潜力、以“七大改革”激活力。

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展望下半年,宏观经济稳中有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邮储银行提供了有利发展环境;而该行自身的战略布局与改革深化,更奠定了长期增长基础。

刘建军指出,耕耘有时,大道可成,邮储银行将立足战略定位与资源禀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健经营、创新求变,在压力中锤炼韧性,在变革中把握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为广大股东、客户和社会创造长期可持续价值。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