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张北草原上,有一位默默守护公共利益的检察人,他用法律利剑捍卫绿色家园,用技术创新提升办案效能,用细腻笔触书写典型案例。他是张北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书记员王超,一位在平凡岗位上诠释非凡担当的公益保护“卫士”。从事检察工作5年来,他辅助办理案件208件,
□ 本报记者 孙继增
在广袤的张北草原上,有一位默默守护公共利益的检察人,他用法律利剑捍卫绿色家园,用技术创新提升办案效能,用细腻笔触书写典型案例。他是张北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书记员王超,一位在平凡岗位上诠释非凡担当的公益保护“卫士”。从事检察工作5年来,他辅助办理案件208件,撰写典型案例10篇,先后荣获张家口市“十佳书记员”和公益诉讼检察先进个人称号,是公益诉讼检察战线上的一名“多面手”。
守护草原生态,做环境资源的“捍卫者”
2023年初春,张北县华北最大牲畜交易市场周边的草原上,散落的垃圾令人触目惊心。塑料袋、养殖污物、建筑废料,在这片本该绿草如茵的土地上形成了长达数百米的污染带。
“这片草原已经被污染了多年,我们必须为它讨回公道!”王超跟随办案团队多次深入现场调查。4月的张北,气温依然很低,他冒着寒风,徒手翻检垃圾堆,寻找证据线索;走访周边37户牧民,记录证言;操作无人机进行航拍,全方位固定现场证据。他的手指被冻得通红,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在协助案件办理过程中,王超发现这个问题涉及多方主体。市场商户、当地居民、管理部门各执一词,责任难以厘清。他协助检察官查阅了近十年的土地规划、市场管理档案,与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11次,最终明确了监管责任。
在王超的积极参与下,检察机关依法向当地政府发出检察建议,推动投入治理资金20万元。他还参与制定了“彻底恢复、严格执法、长期保持、专人监管、谁倒谁清、多方宣传、保护环境”的28字创新治理方案。通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整治,相关部门共清理垃圾11800吨,修复草场145亩,设置防护围栏2800米,新增垃圾桶45个,播撒草籽花籽320公斤。
案件办结后,王超又协助建立了定期回访机制,每季度都会采取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跟踪记录草原生态恢复情况。“现在草原变美了,空气也清新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当地牧民们由衷地感叹道。该案因其显著的治理成效和创新的工作方法,成功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锐意技术创新,做智慧办案的“先行者”
工作中,王超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他常说:“新时代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不能只靠‘铁脚板’,还要善用‘科技翼’。”
在一起非法采矿案办理过程中,面对地形复杂的山区矿场,传统的调查取证方式难以全面固定证据。“让我试试无人机航拍吧!”王超主动请缨。虽然之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但他凭借自学和摸索,很快掌握了无人机操作技巧。在崎岖的山路旁,他熟练操控无人机升空,通过高清摄像头清晰地拍摄到了非法采矿点的全貌:巨大的矿坑、散落的设备、被破坏的山体……这些影像成为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
除了无人机技术,王超还熟练运用各类数字化平台提升办案效能。他充分利用最高检大数据模型、省检察院智能化应用平台,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发现案件线索。在一起国有资产流失案件中,他通过对全县国有土地出让数据的分析比对,发现某企业未按时缴纳土地出让金的问题线索。
“数据背后往往隐藏着重要的案件线索。”王超深有感触地说。他与团队成员一起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查阅了大量财务资料、合同文件,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谈话,最终查明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情况。经制发检察建议书,成功追回国有资产2526.6万元,避免了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
此外,王超还积极探索“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和“随手拍”小程序的应用,动员全县近3000名网格员参与线索排查。他参与建立了线索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每一条群众提供的线索都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反馈。“技术赋能公益诉讼,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精准高效。”王超总结道。
笔耕典型案例,做经验做法的“传递者”
在同事们眼中,王超不仅业务扎实,更是个“笔杆子”。那些荣获全国、全省典型案例的优秀材料,大多出自这位书记员之手。他有个习惯:每个案件办结后,都要详细记录办案过程,进行难点突破和经验总结。
2024年,他参与办理的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涉及领域新、法律适用难。案件办结后,王超连续一周查阅大量资料,与检察官反复讨论案例撰写角度。深夜的办公室里,经常能看到他对着电脑屏幕沉思的身影,时而快速敲击键盘,时而停下来查阅法律法规。
“案例写作不是为了评奖,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指导实践。”王超经常这样与其他同事交流。他注重从案件中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撰写案例材料时特别关注办案过程中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力求通过文字将实践智慧转化为理论成果。
5年来,他辅助办理并撰写的典型案例达10件,其中2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7件获评全省典型案例,1件获评全市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成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活教材”,为类似案件的办理提供了参考。
正是因为他在案例撰写方面的突出表现,2023年5月,在全省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王超代表张北县检察院作了经验介绍,成为全省唯一现场发言的县级检察院代表。
坚守初心使命,做公共利益的“守望者”
五年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让王超从一个初出茅庐的书记员成长为部门的业务骨干。但他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和热情,在每个案件中践行着“司法为民”的承诺。
2024年初,王超参与办理了一起涉及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公益诉讼案。为了让残疾人士能够顺利出行,他坐着轮椅体验了县城主要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亲身感受残疾人士出行的困难。“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王超说。通过他的努力,推动相关部门改造无障碍通道17处,新增无障碍设施28个,为残疾人士的出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团队协作中,王超总是那个最可靠的“后勤保障员”。他细心整理每一份证据材料,精心准备每一次庭审,耐心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王超工作特别细心,有他在,我们很放心。”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尽管获得了诸多荣誉,但王超依然谦逊而勤奋。2023年底,他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首届“十佳书记员”;2024年,获评全市“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优秀个人。面对荣誉,他总是说:“这些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