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可上一份工作是文旅策划,“从前我策划相遇,现在设计别离。”可可对比两份工作时说。谈及为何会选择从事殡葬行业,可可说:“00后对择业的态度是开放的,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我喜欢一些有挑战的工作。”
近几年
“代客扫墓”这一新兴职业
进入人们的视线
近日
“00后”女生大学毕业后
做职业扫墓人
引发大家热议
“00后”女生做职业扫墓人
每天鞠躬上百次月入4000元
河南洛阳“00后”女孩可可,是一位陵园的代亲祭扫者,可以理解为职业帮别人扫墓的人。
可可上一份工作是文旅策划,“从前我策划相遇,现在设计别离。”可可对比两份工作时说。谈及为何会选择从事殡葬行业,可可说:“00后对择业的态度是开放的,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我喜欢一些有挑战的工作。”
代祭的工作内容包括:鞠躬、擦墓碑、敬献鲜花、摆放祭品等。一般整个过程由两人完成,一人负责祭拜,一人全程录音录像,等仪式结束后会发给家属。“代亲祭扫主要是为了帮助不能亲自到陵园祭拜的朋友完成祭扫,这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正在逐渐被大家接受。”凤凰山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随着清明节即将到来,可可每天要代祭十几位逝者,每次都要跪着擦拭墓碑,一天下来差不多90度鞠躬上百个。“没上山之前,确实听说这个行业工资很高,一个月能挣好几万,但实际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一个月到手能发4000多块钱。也有人说从事殡葬行业不好找对象,这一点我倒不担心,不怕嫁不出去。”可可说。
“我会主动介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给亲戚、朋友,没必要藏着掖着,有些人会感到意外,也有人好奇,但更多的还是觉得我很勇敢。这是一份普通但不平凡的工作,我会坚持下去的。”可可补充道。
“职业代祭扫”争议与温情并存——
有的网友认为扫墓应当亲力亲为,这种“省时省力”的祭扫方式“不够尊重逝者”,甚至是给“孝心明码标价”。
而有的网友却评论:“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致敬。”“这个工作好,不用怎么跟人打交道,上班最累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人。”
“代客扫墓”服务兴起
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
清明将至,上海多家殡葬服务单位推出的代客祭扫服务持续受到市民关注。据浦南陵园业务总监凌文君介绍,今年清明期间已有四五十户家庭预约代客祭扫服务,以子女身处外地或境外的家属为主。目前该园提供三种服务套餐:
35元的公益套餐包含擦拭墓碑、敬献鲜花、三鞠躬及反馈2至3张照片;
120元的套餐在公益套餐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供品;
280元的定制套餐则增加糕点、水果、奠酒等多类供品,并全程拍摄视频。
除浦南陵园外,上海其他殡葬服务单位也推出差异化代客祭扫服务——
天马山公墓则推出35元基础款和100元追思款服务;
福寿园海港陵园推出“长相守”“花语传情”等代客祭扫套餐,反馈内容为3张4张现场照片;
华夏公墓提供35元和180元两档套餐,后者增设电子香炉、电子蜡烛和其他供品,并提供反馈照片。市民需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交墓穴位置、逝者姓名等信息。因清明祭扫接待任务重,建议市民申请时避开高峰日,并提前三天发送申请。
除了陵园的职业代扫者,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现,一些商家推出的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价格多在200元至1000元之间。也有一些个人提供代为祭扫的服务,还称会给顾客提供图片和视频等可视化服务。比如基本款的清扫、烧纸、上香大概是500元以内,需要特定的花束、默哀、追思等个性服务则要加钱,需要照片、视频,甚至开远程直播发送哀思。
记者以有相关需求为由,随机咨询一位在网络平台标价300元的商家彭先生(化姓)。彭先生介绍,自己的主业是殡葬业,代扫只是他的支线业务。一般的收费标准会根据墓地的位置、行程的远近、需求的多少来计算具体的费用,多数价格在300元至500元之间。
“300元的价格包含杂草清理、墓台打扫、一束鲜花、三色供果等,可以提供照片反馈,此外,588元的服务可以朗读祈福词语,提供15分钟视频记录。”彭先生表示,清明和过年有人咨询过,但目前并没人实际下单。
此外,记者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输入“祭扫服务”后进行搜索,有不少店家提供服务,而标价从几十元到500元不等。不过记者发现,在网络上开通“代客扫墓”服务的商家中,成交量较多为0,其中有一家销量较高的显示有“25人付款”。有买家在评价中说:“真的很感谢这家店给了我一个机会来表达自己对故去之人的想念,店家做得非常用心。”
收了费,不去咋办?
律师提醒:尽量签订书面协议
随着清明的临近,代客祭扫服务的需求量正在进一步加大,网上各种“代客祭扫”服务层出不穷。
“收了费,不去咋办?人没去发预录好的视频怎么维权?”湖北美宜家律师事务所范晓雪律师表示,近年来出现代客扫墓、代烧纸钱甚至代哭等祭扫服务,但存在“代扫”者随意报价,收费不少却不去扫墓,只是通过微信直播转切其他镜头来欺骗消费者的情形,一旦对方违约,维权较难。
对此,范晓雪提醒,如果真需要代客祭扫,建议双方就彼此的相关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约定,特别是保留好提供服务方的身份信息、付款凭证、书面的聊天记录等,有条件的最好签订书面协议,并经由正规的第三方监管平台或账户付款,以更好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防止出现收费后不提供服务或提供的服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
34年来上海逾八万人选择海葬
清明小长假前夕,在上海市民政局主办下,一场跨越34载的致敬仪式昨天(3日)下午在上海滨海古园举行,拉开了今年上海海葬文化周的序幕。记者了解到,自1991年首次海葬活动以来,上海已累计护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务家庭超31万户,成为全国海葬数量最多、服务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为纪念丈夫来参加仪式的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婆婆在2000年过世时选择了海葬形式,她和丈夫及其他家人也早早就决定了要延续这一生态理念。“回归大海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这已成了我们家风传承的一部分。”
△章女士在海葬纪念仪式上献花
△市民参加海葬文化周纪念活动
海葬文化周(3月28日—4月5日)期间,市民可在滨海古园参与海葬公祭、“树”说思念纪念林植树纪念、海葬逝者人生故事征集等文化活动。
记者从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在研究制定积极推进骨灰海葬服务的规范性文件,对海葬的服务范围、服务流程、服务补贴进行规范,以进一步推进海葬工作发展。此外,上海目前已实现海葬服务网络在全市贯通,通过“随申办·身故一件事”或通过962840热线电话,以及在全市15家殡仪馆均可登记预约或咨询了解。
上海殡葬领域有哪些惠民政策?
1
哪些葬式属于节地生态葬?
“节地葬式”主要包括壁葬、廊葬、亭葬、室内葬等将骨灰长期安放在骨灰格位中的立体葬式,以及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将骨灰藏纳于土、不树碑的安葬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合葬的方式,节地葬的最大特点是占用土地极少。
“生态葬式”则是指将骨灰撒散如海葬、深埋入土等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安葬方式,这样的安葬方式土地完全可以循环使用,更生态环保。
2
办理“节地葬”或“生态葬”有何补贴?
每位上海户籍的市民过世后,其丧事承办人若在上海经营性公墓、经营性骨灰堂选择节地生态葬式的,均可申请补贴,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标准为1000元。
市民在为已故亲人办理完落葬后,可通过“随申办”的“公民身故一件事——殡葬服务办理——节地葬补贴申请”这一应用服务申请补贴,也可前往办理落葬的经营性公墓、经营性骨灰堂,办理补贴登记。办理过程中,需要提交丧事承办人的身份证件、亡故居民的户籍证明材料、墓穴(格位)证书、火化证明、墓穴(格位)购销合同、《上海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登记表》,以及丧事承办人的银行卡。
上海户籍人员过世后,丧事承办人若为其办理骨灰撒海并不再保留骨灰的,也就是俗称“海葬”的,可以申领海葬补贴,每份补贴的标准是4600元。其中,3000元直接补贴给丧事承办人,1600元用于为丧事承办人提供乘坐骨灰撒海活动的车船票、保险费等服务费用,补贴给承办机构。
3
什么人群可以申请“丧事减免”?
根据《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具有上海户籍的国家和上海确定的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享受民政定期定量救济人员、享受因病支出型贫困生活救助人员、未享受社保丧葬费补贴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具有本市户籍)在本市实行遗体火化,可申请“基本殡葬服务补贴”。补贴最高限额标准为980元,在限额标准内实报实销。
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亡故市民,其丧事承办人可持惠民基本殡葬服务补贴申请表、丧事承办人身份证件、亡故居民户籍证明材料、火化证明、补贴项目相关票据、丧事承办人银行卡等有关材料,向逝者生前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递交申请。(具体事宜请咨询各区民政局)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