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最近推出的iPhone 17系列一经亮相,就以出色的电池续航抢尽风头。尤其是iPhone 17 Pro和Pro Max搭载A19 Pro芯片后,不仅性能更强,续航也达到了新高度。但有趣的是,这波续航升级并非单纯靠芯片优化,而是得益于eSIM-only设计的
苹果最近推出的iPhone 17系列一经亮相,就以出色的电池续航抢尽风头。尤其是iPhone 17 Pro和Pro Max搭载A19 Pro芯片后,不仅性能更强,续航也达到了新高度。但有趣的是,这波续航升级并非单纯靠芯片优化,而是得益于eSIM-only设计的巧妙布局。简单说,没有物理SIM卡槽的机型内部空间更大,能塞进更大的电池,让视频播放时间多出两小时。
具体来说,在支持eSIM-only的地区,iPhone 17 Pro的视频续航可达30小时,Pro Max则有35小时,甚至最高可到39小时。相比之下,带SIM卡槽的国际版分别只有28小时和33小时。这项变化让用户在长途旅行或重度使用时,更少为充电烦恼。行业专家觉得,苹果这次终于把eSIM的“空间红利”用到实处,标志着手机设计向更紧凑、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iPhone 17 Pro 机型凭借仅 eSIM 设计获得了破纪录的电池续航时间。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SIM技术其实从iPhone XS时代就开始布局,但直到iPhone 17 Pro,它才真正发挥硬件潜力。传统物理SIM卡槽虽小,却占用宝贵的内部空间,尤其在Pro Max这样的大屏机型上。去掉它后,苹果工程师就能优化电池布局,Pro Max的电池容量直接跃升到5000mAh,比前代iPhone 16 Pro Max的4600mAh多出近10%。
从工程角度看,这涉及精密的内部堆叠设计。A19 Pro的3nm工艺本就高效,结合eSIM的“空闲区”,电池能更好地贴合机身曲线,避免浪费空间。同时,eSIM还带来其他好处:更安全的数字加密,防止SIM卡被盗用;支持多达8张虚拟卡,切换运营商像换App一样简单。相比物理卡的机械磨损,eSIM的软件激活更快,功耗也更低。
不过,这项升级有地域限制。目前eSIM-only版主要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墨西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12个地区发售。这些地方的运营商已全面支持eSIM,用户能轻松享受到额外续航。而在我国、欧洲大部分国家、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地,仍保留物理SIM卡槽,以适应本地法规和用户习惯。
2025年,智能手机市场对电池续航的追求已成主流。数据显示,全球高端机型中,续航时间超过30小时的占比从去年的45%升至65%,用户调研显示,70%的人把电池视为购机首要因素。苹果的eSIM策略正赶上这波浪潮:自iPhone 14在美国推行eSIM-only以来,全球eSIM支持运营商已超500家,推动行业从物理卡向数字SIM转型。
与其他厂商相比,苹果的做法更注重生态整合。小米和三星虽有大电池(如6000mAh),但往往牺牲防水或厚度。苹果则通过eSIM+优化软件,实现“以小博大”。行业专家预测,到2026年,eSIM-only手机将占全球出货量的40%,尤其在北美和中东市场。欧洲和我国虽暂缓,但随着本地运营商升级(如我国部分城市已测试eSIM),预计明年会跟进。这不仅提升续航,还能降低供应链成本,推动环保——少用塑料SIM卡,减少电子垃圾。
当然,挑战在于兼容性。一些发展中地区eSIM覆盖不全,用户旅行时可能需额外转换。但苹果的“快速转移”功能,能让老iPhone的eSIM一键迁到新机,缓解痛点。总体看,eSIM的普及将重塑市场,续航不再是短板,而是竞争利器。
iPhone 17 Pro的eSIM优势,不仅是硬件小升级,更是苹果对用户痛点的精准回应。它让Pro系列真正成为“全天候”神器,适合商务人士或游戏爱好者。预订将于9月12日开启,9月19日正式发售,如果你身处支持地区,不妨考虑eSIM版——那多出的两小时,或许就是关键时刻的救星。
长远来说,随着5G和AI功能的爆发,电池需求会更猛。苹果或在iPhone 18上全球推广eSIM-only,结合固态电池技术,续航可能破40小时。行业专家相信,这波变革将加速整个手机行业向数字化转型,让科技生活更省心、更绿色。
来源:万物云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