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听听那鼓声——通雄浑鼓点震得山间柏叶簌簌作响,每一声都敲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心坎上;再听那钟鸣——响悠长余韵绕着桥山盘旋,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最高礼数。
今儿个陕西黄陵县的桥山祭祀广场可热闹得紧!晨光初露时,海内外数万中华儿女已在此聚成一片人潮,九项仪程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准时开锣。
您听听那鼓声——通雄浑鼓点震得山间柏叶簌簌作响,每一声都敲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心坎上;再听那钟鸣——响悠长余韵绕着桥山盘旋,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最高礼数。
我捧着手机看直播,音浪隔着屏幕都能震得人耳朵嗡嗡响,恍惚间竟像回到三十年前村头戏台开场的阵仗。
眼瞅着直播里乌泱泱的人群行三鞠躬礼,忽然想起老家村东头的土地庙。那年月清明,爷爷天不亮就拎着我去上供:三块米糕得是隔夜蒸的,米酒要自家酿的,黄表纸得数着张数烧。"土地爷啊,今年可别让蚜虫啃了麦苗",老爷子念叨的从来都是实在话。
如今这国家级祭祀,花篮里堆满各色名贵花卉,祭文里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大叙事,仪式感是足了,可总觉得少了点蹲在田埂上跟土地爷唠家常的烟火气。
前日胡同口修鞋的老赵边绱鞋底边叹气:"现在小年轻供的都是手机锦鲤,祖宗牌位早塞床底吃灰喽!"这话虽糙,倒戳着个理儿。您看典礼上"云祭祖"平台搞得热闹,8K高清带人VR漫游黄帝陵,还能在线点烛献花。可隔壁张婶偏要坐三小时大巴回乡下烧纸钱,她说:"屏幕里的火苗能暖着先人?纸灰得落在坟头才作数!"
细琢磨这九项仪程,倒藏着传统与现代的角力。那"乐舞告祭"跳得刚柔并济,既有秦汉踏歌的遗韵,又掺着现代舞的筋骨。最绝的是"龙飞中华"环节,56米长的巨龙腾空而起,无人机编队在天幕拼出"炎黄子孙"字样——这可比爷爷那辈舞的布龙气派多了!可转头看见老农往黄帝陵前洒小米,瞬间又把人拽回农耕文明的底色里。
想起去年清明在西安碑林见着块宋代石碑,上面刻着"民祭于野,官祭于庙"。如今这公祭典礼,何尝不是把散落民间的祭祀火种,聚成擎天的文明火炬?您看今年特意请来台湾同胞共植桥山柏,小树苗挨着五千年古柏,新土混着旧泥,倒应了"落叶归根"的老话。
来源:今日菜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