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自由对抗世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05:26 1

摘要:查尔斯·泰勒,当然,不是利比里亚那个前总统,那个独裁者,那个查尔斯·泰勒,而是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他认为,“成为你自己”(authenticity)不仅是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个人在面对社会压力、多元价值观和世俗化背景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表现出和前一代人迥异的价值观,他们不上班,不结婚,不生子,用躺平、用玩手机、用佛系的方式,用自己所谓喜欢的方式来对抗这个世界呢?

他们也许读过尼采,自我超越一起,也许读过李泽厚、安兰德,要自我,要自己,个人权利大于集体利益。

现在社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人类共同价值很难得到统一,个人主义越来越泛滥。

查尔斯·泰勒,当然,不是利比里亚那个前总统,那个独裁者,那个查尔斯·泰勒,而是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他认为,“成为你自己”(authenticity)不仅是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个人在面对社会压力、多元价值观和世俗化背景时实现自我意义的路径。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个人主义,而是需要在与他人的关系、历史传统以及道德框架中找到平衡。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以下将通过泰勒的哲学思想,结合具体案例,论证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现“成为你正儿八经的自己”。

泰勒的“真实性”理念与现代社会

泰勒指出,现代社会中的“真实性”强调个体需要忠于自己的内在感受、信念和价值,而不是盲目追随外部的社会规范或传统。然而,这种自我实现并非孤立的个人主义,而是嵌入在与他人的对话和社会背景之中。泰勒的“对话性自我”理论强调,自我认同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形成的。他反对现代社会中过度原子化的个人主义,主张个体需要在共同体和道德框架中寻找意义。

在当代社会,全球化、社交媒体和消费文化的兴起使得“成为你自己”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社交媒体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平台,个体可以通过分享观点、兴趣和生活方式来彰显个性;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带来了同质化压力,比如对“完美生活”或“网红形象”的追求,导致许多人迷失在外部期待中。泰勒的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框架:如何在这种环境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加拿大哲学家、麦吉尔大学哲学与政治科学荣休教授,当代社群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查尔斯·泰勒

成为你正儿八经自己的路径:泰勒的三个关键维度

泰勒的哲学思想为“成为正儿八经自己”提供了三个关键维度:自我反思、与他人的对话以及嵌入道德框架。

泰勒认为,真实性要求个体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倾听内在的声音,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目标。这种反思并非简单的内省,而是需要面对外部世界的复杂性,审视自己的选择是否真正符合内在信念。

案例:职业选择中的自我反思

以一位年轻的白领小李为例。小李在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工作,薪水优渥,生活稳定,但内心总感到空虚。他发现自己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但由于社会对“稳定职业”的推崇,他一直压抑这种兴趣。受到社交媒体上“追随梦想”文化的启发,小李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出于内在兴趣,还是外部的期待?通过日记、与朋友的讨论以及阅读相关书籍,他逐渐明确,艺术创作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最终,他选择在业余时间投入艺术创作,并逐步转型为自由职业者。

在这个案例中,小李通过自我反思,摆脱了社会对“成功”的单一定义,找到符合自己内在价值的生活方式。泰勒的哲学提醒我们,自我反思需要勇气,尤其是在消费主义和社交媒体塑造的“理想生活”压力下,个体需要不断追问: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泰勒强调,自我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互动构建的。成为你自己并不意味着完全独立于他人,而是需要在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对话不仅限于亲密关系,也包括与文化、历史和社区的互动。

案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

以一位在英国长大的华裔移民二代小张为例。小张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文化冲突:家庭期望她遵循传统华人价值观,而学校和社交圈则推崇西方的个人主义。她一度感到迷失,试图完全融入西方文化,否认自己的华人身份。然而,在大学期间,她加入了一个亚裔学生社团,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分享彼此在双重文化中的经历,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她参加社区活动,学习中文,逐渐接纳自己的多元文化背景,并以写作的方式表达她在两种文化中的独特体验。

小张的经历体现了泰勒的对话性自我理论。她的自我认同不是通过孤立思考形成的,而是在与他人、社区的互动中逐渐明晰。这种对话帮助她超越单一的文化框架,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身份。当前社会中,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融使得许多人面临类似挑战,泰勒的理论提示我们,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我们可以在多元环境中找到自我。

泰勒指出,真正的真实性不仅关乎个人感受,还需要嵌入一个更大的道德框架。个体需要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考虑对他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否则,所谓的“真实性”可能沦为自我中心的享乐主义。

案例:环保行动中的自我实现

以一位环保志愿者小王为例。小王在大学期间深受气候变化议题的影响,决定将环保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然而,她发现许多环保行动(如减少碳足迹)与现代生活方式(如频繁旅行、消费电子产品)相冲突。在社交媒体上,她看到一些人将环保简化为个人炫耀的“绿色生活方式”,这让她感到困惑。通过阅读泰勒的《自我的根源》,她意识到真正的自我实现需要超越个人满足,融入对社会的责任。她开始参与社区垃圾分类项目,并推动学校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她的行动不仅让她感到充实,也激励了周围的人。

小王的案例说明,泰勒的道德框架要求个体在追求自我时,考虑对共同体和环境的责任。在当前社会,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泰勒的哲学提醒我们,真正的“成为你自己”需要在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

当代社会的挑战与应对

在当前社会,技术进步和信息爆炸为“成为正儿八经自己”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交媒体的算法可能强化单一的审美或生活方式,削弱个体的独特性;消费文化则通过广告和品牌塑造“理想自我”,让人迷失在物质追求中。泰勒的哲学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指引:通过自我反思,个体可以抵制外部的同质化压力;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个体可以在多元社会中找到归属感;通过嵌入道德框架,个体可以超越自我中心,为社会做出贡献。

结论

查尔斯·泰勒的哲学思想为“成为正儿八经自己”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框架:在自我反思、与他人的对话以及道德框架中,个体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认同。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如小李的职业转型、小张的文化认同以及小王的环保行动,这些案例表明,真实性不是孤立的个人追求,而是在社会关系和道德责任中实现的动态过程。

在全球化、数字化和世俗化的今天,泰勒的哲学提醒我们,“成为正儿八经自己”,是需要勇气、对话和责任感的,只有在与他人的联系和对更大意义的追求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我。

用人话就是,有良好的社交、有高尚的追求,就能找到正儿八经的自我。

来源:小王马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