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便是女儿很早就进入了家族企业里工作,但他从始至终的打算。都是自己不想干了就将公司卖掉。给女儿留下现金或家族信托,让其几代衣食无忧。
女儿不愿接班,天津老板7.2亿天价卖厂,亲手打下的江山说不要就不要了。
看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真的是太难打破了。
越来越多的创一代,渐渐都认清了现实,不再把家业传给儿女了。他们开始选择卖掉公司、落袋为安。
旷达科技老板沈介良就是这当中最好的例子。他从1998年成了企业老板后,就从没想过要把家业传给女儿。
即便是女儿很早就进入了家族企业里工作,但他从始至终的打算。都是自己不想干了就将公司卖掉。给女儿留下现金或家族信托,让其几代衣食无忧。
9月5日,旷达科技发布公告:控股股东沈介良与国资株洲启创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以22亿的价格转让其名下28%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控制人将变更为株洲市国资委。
一家三口一次性拿到22亿,还是国资高价接盘。这对沈介良来说,完全可以认为是家族大丰收。并且此次交易,还并非沈介良名下股权的全部。
卖掉这28%的股权后,沈介良虽说是交出了控制权,但他仍然还是旷达科技占股比例超过22%的大股东。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现在这个价格,他卖掉全部股权的获利将超过40亿。
不过国资也有自己的想法,在购买协议中,国资明确指出:未来沈介良如果还想要卖股份,价格不能低于他们此次的收购价。
同时为了约束沈介良,还需要他拿出10%的股份作为抵押。如果以后沈介良再卖股份时低于株洲启创的出价,那沈介良则需要向国资补差价。
根据双方签订的股权协议来看,地方国资株洲启创此次收购已经算是溢价收购了。
正常情况下,收购价一般按照当日收盘价的80%折算,收购价最高也就是4.56元每股。但株洲启创却给出了5.39元每股的高价,这让沈介良411,834,831股的股份足足多卖了3.4亿多。
所以说,质押10%根本不算什么。从沈介良坚决卖股权的态度来看,就算是让他全押了估计他都愿意。毕竟当时他买公司的时候仅仅只付出了173万的代价。
173万如今已经变成了价值40亿的股权。即便是此次只到手22.2亿,也已经是普通人多少辈子都赚不来的财富了。
更何况放弃了企业“继承”,未来也不用再替企业和儿女担心。有了国资在前面顶着,自己剩下的22.21%股权将来还能变现,这何乐而不为呢?
并且旷达科技和众多曾经历股改的企业一样,前身本就就是集体企业。
此次再卖给国资,完全就像是当年把别人孩子抱走,养大了再还回去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是收了几十亿的抚养费罢了。
至于说集体企业怎么到了沈介良手里,那就要说到沈介良年轻时的另一个身份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沈介良正是常州市武进区潘家曹家大队的书记。
是不是跟很多后来股改的集体企业一样,最后都是当时的村支书成了后来企业的董事长。
自从1984年,沈介良从大队书记调任武进第八毛纺厂当副厂长开始。他就成了当时众多行政干部进入企业管理的代表之一。
由于有当村书记的经验,进厂不久沈介良就升任了厂长。当了厂长以后,又正值改革开放,沈介良随即就将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经济效益也是不错。
按道理来说,他一个毛纺厂厂长本来和后来的旷达科技产生不了什么关系。
不过巧就巧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年代,成就了太多改革开放中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1993年,由于在毛纺厂当厂长的沈介良表现突出,被调到了旷达汽车内饰厂当厂长。而这个旷达汽车内饰厂就是旷达科技的前身。
做汽车内饰,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个不太了解。但要是70、80后的年轻人,对这个就比较痴迷了。
要知道在我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年代,普通汽车的内部是非常低调的。这无形之中,就催生出了对汽车内部装饰的需求。
与此同时,身处江苏纺织工业的旷达汽车内饰厂又成功选对了赛道。这对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彻底起飞的机会。
可惜的是,在集体经济主导的年代。干好干不好对企业领导来说,都没什么区别。因为即便是身为厂长,在集体经济中也和企业老板有本质的区别。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直至1998年,企业股改获批。以220万的作价,被沈介良带着28名职工成功拿下。其中沈介良投资最大,他以173万的投资额占比了旷达77%的股份。
先是拿到近80%的股权占比,然后再随后的几年里又陆续收购了其它股东的股权。
截止到2005年的时候,旷达汽车内饰厂已经完全变成了私有。股东只剩下了他和他妻子张娟芳。
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创投机构后,2010年旷达科技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以来,不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在资本市场上。旷达科技的表现都很出色。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旷达科技上市15年来,将融资所获得的21亿全部用于了分红。占股50.21%的沈介良独得10.5亿。也就是说,这21亿的融资债至今未还。
从这一点来看,沈介良在资本运作方面还是非常有能力的。此次不仅又成功套现22亿,还将这21亿的融资债丢给了国资。
但要问沈介良为什么将一家还在赚钱的企业卖了,其实原因很简单,时代变了。
虽然公司名字叫旷达科技,但实际上还是一家做汽车内饰的企业。虽说企业也有科技行业中的光伏业务,但如今光伏企业什么样,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旷达科技也是一样,受光伏项目拖累,从2017年开始毛利就一直在持续下降。如今已经从2017年的37%降到了22%。
虽然说降幅不高,但已经显示出疲态。沈介良作为管理了企业20多年的“掌门人”,自然是对行业的发展非常清楚。
他在70多岁的年纪选择了退休、套现离场,其实本就是最好的谢幕。
他和天津老板国占昌一样,与其去赌那个不确定的未来,还不如给孩子留下巨额现金,完美退场来得实在。
参考资料:
2025-09-06 00:04·九派观天下旷达科技,控股股东、实控人将发生变更
2025-09-06 10:54·读创网旷达科技控制权变更落地:沈介良退场,株洲国资委22亿元接盘28%股份成实控人
2025-09-05 23:21·每日经济新闻作价约22亿元!旷达科技将易主 株洲市国资委拟成实控人
来源:情感二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