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涛打造酒店机器人龙头,云迹科技3年累亏8.15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4 01:03 1

摘要:从工业生产线到家庭厨房,从医疗手术到酒店服务,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以高效、精准、不知疲倦的特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星空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机器人行业正快速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从工业生产线到家庭厨房,从医疗手术到酒店服务,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以高效、精准、不知疲倦的特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在这场机器人革命中,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迹科技”)凭借其在酒店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卓越表现,迅速崛起为行业龙头企业。3月21日,云迹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以2023年相关收入计算,在酒店场景机器人智能体领域市占率最高,公司还曾经两次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并且接连获得阿里、腾讯以及联想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

不过,在光鲜的市场表现背后,云迹科技也面临着一场关于技术、市场、资本与未来的多重考验。

1、连续创业的支涛,造机器人获阿里、腾讯投资

云迹科技的创始人名叫支涛,她现年53岁,目前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裁。据云迹科技投资方联想创投的合伙人王光熙透露,支涛出生于机器人世家。

(图 / 云迹科技官网)

支涛在1989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池测量专业,1993年7月毕业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

天眼查显示,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支涛曾参与创办了北京欧陆信德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上海埃蒙特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为中建材凯盛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2008年6月到2013年12月,支涛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这家公司已经于2019年注销。

2014年1月,支涛创办云迹科技,同年8月至2025年2月担任公司CEO,2019年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并从2025年2月起担任执行董事和公司总裁。

除了支涛外,该公司还有另外三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胡泉、吴明辉和李全印。

其中,胡泉为云迹科技现任总经理,李全印担任公司CEO,吴明辉则担任公司的非执行董事。这三人都曾是北京秒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高管或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云迹科技还曾引入一位高管。据36氪当时报道,人工智能专家林小俊加入云迹科技,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核心合伙人,负责云迹科技整体技术架构设计和平台系统研发规划,强化云迹AI端产品和数据系统的研发与升级。

不过在此次上市招股书中,云迹科技并没有提及林小俊的信息以及相关的高管变更,公司现任CTO已经变为应甫臣,他在2024年7月曾以CTO的身份出席行业峰会。

而天眼查显示,林小俊在2024年2月创办了一家名为赛彼思智能的公司,主要做酒店AI直播解决方案。

(图 / 赛彼思智能公司官网)

支涛在创业过程中曾带领云迹科技获得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科大讯飞、洋葱基金、腾讯投资、携程、联想创投、沸点资本、启明创投、中信证券投资、澜亭资本、张江科投、阿里巴巴等。

上市前,支涛个人持股9.73%,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支涛控制着云迹科技共计约36.52%的投票权,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在其他股东方面,胡泉持股7.3%、吴明辉持股3.99%、李全印持股2.23%、腾讯持股9.09%、联想创投持股4.22%、阿里持股2.94%及携程持股2.69%。

在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之前,云迹科技早在2022年就启动A股上市辅导,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但在2025年3月放弃A股上市,终止了辅导协议。

2017年和2019年,公司曾两次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经过10年的创业,云迹科技已经是行业“领头羊”。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4年,在机器人智能体市场拥有可适应三维多层空间的机器人参与者中,云迹科技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及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其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高峰超过3.6万台。

按2023年来自酒店场景的收入计,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及智能体市场均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其机器人智能体的收入为1.38亿元,市场占有率为9%。

2、3年累亏超8亿,偿债压力巨大

招股书披露,自从云迹科技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积累超过3.4万名企业客户,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包括3万家酒店和100家医院,其机器人已经在中国329个地级行政区投入使用。

(图 / 招股书)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云迹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

2023年公司曾出现营收下滑,原因是对产品策略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经济挑战及市场变化,以及他们的智能体应用于初期发展阶段出现暂时性波动。

报告期内,云迹科技的营收主要由机器人及功能套件、AI数字化体系两大业务组成。

其中,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贡献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2亿元、1.89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83.6%、82.4%和77.2%。AI数字化系统的营收分别为2638.4万元、2547万元及5588.1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6.4%、17.6%和22.8%。

(图 / 招股书)

尽管公司2022年到2024年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23.2%,但在报告期内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每年亏损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和1.8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到8.15亿元,也超过了同期年营收的总和(5.51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分别为6776.1万元、6943.3万元及5738.6万元。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约17.4%;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04亿元、5679万元和5818.8万元。

「创业最前线」 发现,云迹科技不仅处于持续亏损中,也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

报告期内,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70.63%、362.25%、397.26%,显示出公司整体负债水平在增加,财务杠杆较高,长期偿债压力较大。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为0.4、0.2、0.2。也远低于1.5的警戒线。

(图 / 招股书)

报告期各期末,云迹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12亿元、1.74亿元和1.05亿元;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17.2亿元、18.49亿元、20.1亿元,现金储备远不足以偿付短期债务。

这些情况均反映出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极弱。

(图 / 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的现金储备仅1.05亿元,却要面对20.1亿元的流动负债,其中18.7亿元是云迹科技面临的赎回负债。

该公司在融资过程中曾授予股东特殊权利,其中包括赎回权,根据双方在2025年3月份订立的补充协议,赎回权在云迹科技递交招股书前一日暂停,但仍是有条件恢复状态。

若公司的上市申请被撤回或拒绝、又或是递交招股书后18个月内仍未完成IPO,则赎回权将恢复。

赎回价为投资者支付的投资款项,加自投资款项支付日期起至投资者就赎回收取付款日期期间投资款项按年单利率10%计算的利息,以及投资者应占任何未分派累计利润。

总体来看,债务和资本的压力也在促使云迹科技尽快实现港交所IPO。

3、超8成收入来自酒店行业,警惕价格战竞争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的收入结构高度依赖酒店行业,报告期内,该公司来自酒店行业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1%、95.1%及83.0%。

这种单一业务依赖风险凸显,公司业绩与酒店业兴衰深度绑定。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以收入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规模由2019年的15亿元增至2023年的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规模由2019年的5亿元增至2023年的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8%,预计2028年将达到36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更高,为26.4%。

(图 / 招股书)

2023年,以中国酒店场景的收入计,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总市场份额的27.6%。2023年,以中国酒店场景的收入计,云迹科技是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最大参与者,市场份额为12.2%。

云迹科技表示,公司计划多元化发展,将业务拓展至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和工厂等多个场景。

尽管云迹科技已经成为了酒店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头羊,但他们依然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尤其是在机器人价格方面,在报告期内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图 / 招股书)

他们开发的第一代机器人“润”系列,在报告期内的销量分别为2881台、1829台及1255台,平均售价分别为2.32万元、2.06万元和1.31万元。

这款产品在报告期内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2023年和2024年的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36.5%和31.4%;平均售价分别下滑了11.1%和31.6%,主要原因是“润”系列已逐渐退出市场。

报告期内,云迹科技的“格格”系列机器人销量分别为1326台、3777台和6358台,平均售价分别为2.68万元、2.49万元和2.09万元,2023年和2024年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了184.8%和68.3%;平均售价则分别同比下降了7.1%和16%。

公司表示,平均售价下降反映了他们自愿下调价格,证明他们致力于将降低原材料及组件成本以提高成本销量的裨益传递给客户。

从2023年10月开始,云迹科技量产第三代机器人UP系列,2023年和2024年销量分别为17台和672台,平均售价分别为5.42万元和2.23万元。

公司表示由于2023年UP系列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基于早期有限的销量计算,因此无法为与2024年的平均售价比较提供有意义的依据。

不过招股书显示,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价格由2021年的2万元至4万元下降至2023年的1.7万元至3.4万元。下降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主要还是受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

未来,云迹科技的服务机器人仍将面临价格战的挑战。

2025年春天,具身智能“泡沫论”的话题引发创投圈的争论,一方面,朱啸虎质疑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只会翻跟头,看不到商业化路径”;另一方面则是云迹科技在酒店服务机器人领域的落地成长,冲刺IPO。

视角不同、路径不同,结果也千差万别。谁能笑到最后,仍需时间考验。

无论云迹科技此次IPO能否成功,他们目前仍需回答三个关键命题:怎样在持续亏损、价格战的泥潭中构建技术护城河?如何在酒店依赖症与新场景开拓之间找到平衡?又该如何化解资本对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决定云迹科技的最终命运。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来源:创业最前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