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宣布达成协议后,美媒主播张口就来:有人可能会炸中俄管道,话音刚落,中国派人找普京面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18:57 1

摘要: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刚刚公布,美西方那边反应非常快。美国福克斯新闻的主播沃特斯立刻说了一句:“可能有人会像炸北溪管道那样,把这条新管道也炸掉。”这话听起来像是提醒,但也像是威胁。但他没有说是谁做的,这就像是在故意制造紧张。说实话,这种方式已经

据报道,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刚刚公布,美西方那边反应非常快。美国福克斯新闻的主播沃特斯立刻说了一句:“可能有人会像炸北溪管道那样,把这条新管道也炸掉。”这话听起来像是提醒,但也像是威胁。但他没有说是谁做的,这就像是在故意制造紧张。说实话,这种方式已经很常见了,大家其实都明白。

说到沃特斯,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他。他总是喜欢说一些夸张的话,从新冠疫情到中俄话题,他经常用吓人的说法吸引注意。这次他又借着俄乌冲突和中俄能源合作的热点,出来说话——反正只要能让中俄不舒服,他就会站出来。但问题是,这种“用说话吓人”的方式真的有用吗?美媒难道真的以为,随便说一句“管道可能被炸”就能让中俄停止合作吗?别忘了,北溪被炸之后欧洲没有说什么,但中俄是不会轻易被吓住的。

再看这次中俄的合作,内容非常重要。普京和中国高层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见面,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备忘录。这条管道每年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时间为30年,价格也比欧洲更便宜。同时,“远东”管道和原来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也在增加运输能力。这样,中国更能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俄罗斯也彻底把能源出口转向东方。之前美欧媒体总是劝中国“不要和俄罗斯走太近”,但中国没有理会,而是直接用行动回答了他们。

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说“要孤立俄罗斯”,一边看着中俄越走越近,心里非常着急。沃特斯的话,其实就显示了美方的这种焦虑。回想一下,特朗普政府以前想尽办法挑拨中俄关系——一边拉拢俄罗斯对付中国,一边又想多卖天然气给中国赚钱。但现在看来,这些做法都失败了。这条新管道一旦建成,美国液化天然气在亚洲市场的竞争力就会下降。更重要的是,这代表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牛津的专家说过: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而是战略上的“重大转变”。

再说沃特斯提到的“管道威胁论”——北溪事件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结果,美欧互相推卸责任,瑞典说发现了炸药痕迹,美国调查记者赫什说是美国自己干的,拜登政府不承认,德国媒体又说是乌克兰做的……联合国安理会也讨论过,但真相还是不清楚。其实大家都知道可能是谁做的。沃特斯这次又把这件事拿出来说,明显是想影响中俄合作。可惜这种心理战对中俄没有效果,反而让美方自己显得没有办法。

更明显的是,沃特斯刚说完,中国代表团就去见了普京。中方高层带着中国领导人的问候和中方立场,在东方经济论坛和普京当面交谈,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中俄关系。普京也马上回应,感谢中国的免签政策和代表团访问,明确表示要继续和中国合作。这一来一往,就是最直接的回应:你想破坏合作?我们偏偏要更快推进,不会让你成功。

美方的舆论攻击还不止这些。彭博社、路透社、《华盛顿邮报》也都在分析,说“西伯利亚力量-2”会影响全球能源市场,还会影响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和金融市场。有专家甚至说:中国现在已经“不在意西方怎么看了”。这才是真正让美国担心的地方——中国不仅有了更多能源来源,还直接参加了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用实际行动告诉西方:压力?我们不怕。

总的来说,这场关于能源管道的竞争,已经不只是普通的贸易问题,而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美国媒体经常用夸张的话制造紧张,结果呢?自己人越来越焦虑,中俄却合作得更好。有人说美方的“管道炸弹论”就像是现代的“麦卡锡主义”——总是怀疑和吓唬别人,反而说明自己越来越没有主动权。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俄这次高层见面和协议签署,传递的信息比一条管道要多得多。中俄关系正在成为大国合作的榜样,不仅是能源合作,还包括地缘安全、全球治理、历史观点等多方面的协作。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俄罗斯也通过中国减轻了西方制裁的压力——西方所谓“孤立俄罗斯”的计划,越来越难以实现。

说到底,美媒那些夸大其词的“心理战”,在中俄真正的合作面前,显得没有作用。沃特斯这些人说“炸管道”,听起来吓人,但其实正好显示了他们的焦虑和无奈。未来全球能源竞争的格局中,中俄手中的“管道王牌”,才是真正决定形势的关键。美西方如果还想靠说话来改变世界?恐怕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

来源:铁血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