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和鼻子一直很痒。”从8月开始,市民王女士就出现了过敏症状,她知道,又到了蒿草花粉飘散的季节。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的“花粉监测预报”显示,9月8日和9日,花粉浓度等级均为很高,花粉过敏风险等级为高到很高,预计有75%的患者出现症状。主要致敏花
夏末秋初,一群“过敏星人”再度被蒿草花粉困扰。今年,北京秋季花粉期较往年有所提前。这几天,北京地区花粉浓度持续走高,蒿草作为主要过敏原受到关注。
这些蒿草是为了治沙种植的吗?可以拔掉吗?如何预防和治疗花粉过敏?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园林绿化专家、医生和相关部门。
现状
今年雨量充沛秋季花粉期提前
“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和鼻子一直很痒。”从8月开始,市民王女士就出现了过敏症状,她知道,又到了蒿草花粉飘散的季节。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的“花粉监测预报”显示,9月8日和9日,花粉浓度等级均为很高,花粉过敏风险等级为高到很高,预计有75%的患者出现症状。主要致敏花粉种类为葎科和蒿属。
北京同仁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魏洪政告诉记者,北方秋季花粉期一般在8-9月份,主要花粉来源包括菊科的蒿属、豚草属,桑科的葎草属,以及藜科藜属植物。今年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杂草生长比较茂盛,因此秋季花粉期较往年有所提前,同时高峰期花粉浓度较高。以往研究显示,大气中秋季花粉浓度增加50粒/1000mm2,过敏性鼻炎患者增加2%。近期医院门诊因秋季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明显增多,且症状较重。
“与春季花粉过敏相比,秋季花粉过敏的患者,在鼻部症状上基本类似,主要包括鼻痒、阵发性打喷嚏、清水样涕、鼻塞等,但症状往往更重。”魏洪政表示,秋季花粉过敏患者更容易出现咽痒、咳嗽、胸闷,甚至喘息等下气道症状。另外,同春季花粉过敏一样,也可以伴有眼痒、干涩、流泪等眼部症状。
背景
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不会栽植蒿草
在社交网络上,有不少网友询问,蒿草是为了治沙种植的吗?记者查询了解到,此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接诉即办工作曾经回复过市民反映的蒿草花粉致敏问题。该局表示,北京市在防沙治沙工程中,未栽植“蒿草、豚草、藜科、葎草”等沙地类植物。同时,这些沙地类植物非北京市乡土植物,未在《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中,园林绿化建设中不会栽植。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首席专家王成介绍,蒿草等在北京、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分布比较普遍,耐瘠薄,对环境要求不高,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它们不用种植,种子量大且轻,易于飘散传播。这类草本植物夏秋季开始开花,大量散粉。”
谈及近年来秋季蒿草致敏增多的现象,王成分析原因表示,这与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有关。过去,这类草本植物生长在乡村地区的一些空旷地上,还没等到开花,就被割走用于烧火、沤农家肥、喂猪,所以开花量和花粉量不大。这些年,随着养殖方式和燃料结构的改变,人们不再使用这类植物,导致其野蛮生长,所以花粉量比较大。“有一些零碎的绿地空间,既不是公园,也不是社区绿地,管理强度不高,往往是蒿草、藜科等植物容易生长的地方。”
有市民猜测,花粉是从内蒙古随风飘过来的,王成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说,虽然花粉靠大风可以传播得很远,但现在的季节植被比较茂密,在风力有限的情况下,花粉会被沿途的林地和农田“吸收”,不会传播那么远。
举措
绿化部门加大恶性杂草处置力度
如何处理致敏植物,是很多市民关注的问题。针对部分市民对“蒿草、豚草、藜科、葎草”等过敏的情况,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回复市民时表示,已采取了应对措施:对“乡土”地被植物,主要采取修剪方式,合理控制其高度、密度,避免自由蔓延,更好发挥乡土地被植物功能及效益;将藜属、蒿草等沙地植物定义为恶性杂草,采取拔除方式,即现即除,有效保护乡土地被植物和绿地整体景观效果;进一步加大巡查清理力度,各区绿化部门加大了恶性杂草巡查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杂草危害。
王成表示,蒿草等植物既没有观赏价值,也没有经济价值。防范方面,他建议,对于人员生活生产集中分布的区域,比如居民区绿地、公园绿地、单位绿地和人们活动比较频繁的道路沿线等地的蒿草,在春夏季就进行及早割除,不让其有开花机会。“春夏季,这些植物的根小且浅,等到现在再拔就费劲了,也为时已晚。”他坦言,这类植物很难从根本上消除,但每一年拔掉了以后,种子量就会减少,第二年开花量也会自然减少,每年都要控制。
部分网友想了解是否可以拨打相关部门电话要求拔除蒿草。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询问了12345热线,接线员表示,针对小区内部发现蒿草等致敏杂草,小范围可自行处理,也可以联系物业进行处理,如果是绿化带、公共绿地中发现了致敏杂草,可以联系区园林部门。
记者从朝阳区园林绿化局获悉,蒿属大部分是野草和杂草,是雨季滋生出来的野草地被。园林绿化部门在巡查维护过程中予以清除,在8月到9月的时候集中专项清除,避免致敏影响。同时,如果市民发现小区内绿地内有蒿草,建议联系小区物业部门拔除,如果在道路绿地发现有蒿属杂草,可以联系园林部门拔除。
石景山区园林绿化局绿化养护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在城镇绿地中发现蒿草,会及时拔除。“目前老百姓反映的主要是荒地,比如一些闲置的建设用地会生长蒿草。发现这些杂草,主要是由产权单位处理,不仅可以减少致敏情况,也能减少草籽量和来年的杂草量。”
通州区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养护范围不同,有些地区属于绿化服务中心负责,有些是街道乡镇负责,还有的是小区物业负责,如果收到市民反映情况,相关部门都会进行处理。
记者注意到,就在9月初,西北多地宣布开启“除蒿战”。比如宁夏银川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要求全市各绿化养护单位及辖区自然资源部门对公共绿地、公园、街路绿化带等区域展开全面蒿草“围剿”。甘肃兰州市林草局呼吁市民、小区及单位物业主动清理居住区绿地内蒿草,并依托“兰州市全民义务植树网”,在多个区域以每周1~2场的频率开展蒿草清除志愿服务。
除蒿会削弱其防风固沙作用吗?王成建议,可以将拔除范围定为人们生产生活频繁的地区,而不是大范围拔除。另外,将其拔除后,也会给其他不致敏的防风固沙植物留出生长空间。
防护
蒿草过敏患者可采取脱敏治疗
市民如何预防花粉过敏?魏洪政表示,市民可以根据气象部门的花粉浓度监测来合理调整外出时间,尽量减少在花粉浓度高峰时段外出活动,关闭门窗以避免或减少花粉进入室内。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鼻罩和防花粉护目镜、面纱等,以减少花粉接触。回家后脱去并清洁外衣,清洁面部和裸露皮肤,有利于减少花粉暴露;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清除沉积在鼻黏膜表面的花粉颗粒。空气净化器也有利于降低室内花粉的浓度。
除了药物治疗方面,对于中重度患者,特别是常规药物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生物靶向制剂已成为新选择。
“脱敏治疗是过敏性疾病唯一的病因治疗方法。”魏洪政说,目前对于秋季蒿草过敏患者,可以采用标准化的舌下含服法进行脱敏治疗,原理是给予患者逐渐增加剂量的蒿草过敏原提取物,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使患者接触蒿草后症状明显减轻,甚至不产生临床症状。一般疗程需要3~5年,多在非过敏季启动脱敏治疗,疗程结束后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疗效。
目前临床上蒿草过敏症状较重的患者,往往更有意愿接受蒿草的舌下含服脱敏治疗。根据既往的观察,多数患者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国内标准化蒿草脱敏治疗的推广时间还比较短,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望
花粉抑制剂预计明年推广使用
近年来,北京也在研制林木花粉防治新材料,用科技助力园林绿化行业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学民介绍,他的课题组正在研发高效绿色的花粉抑制剂。“这种抑制剂也可以用于抑制春天圆柏产生的花粉,但用于蒿草时,使用剂量不一样。”他说,由于蒿草8月到9月产生花粉,所以通常在7月进行喷洒,目前从试验效果看,可以抑制90%的花粉产生。
他表示,研究团队正在通过试验摸索最佳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抑制剂具有无味、环境友好等优势,预计明年推广使用,后年大规模使用。由于抑制剂成本不高,未来售价也会较为合理。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