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落到一线员工这边,常常变成另一回事:不是“不懂”,就是“不愿意”。
ERP 在很多老板眼里,是提升效率、规范管理的神器。
但落到一线员工这边,常常变成另一回事:不是“不懂”,就是“不愿意”。
结果就是——企业花了大价钱上 ERP,最后只能沦为“摆设”,或者只用来开个单、查个数据。
为什么员工会抗拒 ERP?原因其实很典型,我们可以拆开来看。
文章系统参考>>ERP>>
一、操作复杂,学习成本高
ERP 系统功能强大,但对员工来说,往往太笨重。
每次录单,要点十几个步骤;
一个审批流程,跑下来比线下签字还慢;
新人需要培训半个月才能上手。
问题在于:员工看不到价值,只觉得“额外负担”。
很多一线操作员会想:我用 Excel、用纸笔都比这个快。 所以抗拒心理就很自然。
正确做法: 企业在推 ERP 的时候,应该提供 简化界面 或 模块化的轻量入口,先让员工用起来,逐步再深入。
零代码、可配置的系统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感觉是在“被监控”
ERP 的本质,是把数据透明化。 但在员工的感受里,往往是“被放大镜盯着”。
迟到早退有记录;
订单处理速度有数据;
销售的客户跟进能不能跑掉都一清二楚。
员工的担忧: “用 ERP 之后,老板天天在盯着我的绩效,我的一举一动都在报表里。”
这种情况下,抵触是正常反应。
正确做法: 管理层需要强调 ERP 的意义是 帮助员工减负,而不是“查岗”。比如:
销售员不用自己算提成,系统自动算;
仓库管理员不用天天数库存,系统实时更新。 让员工感受到好处,才会真正接受。
三、流程和系统对不上
很多 ERP 系统是“标准化”的,但每家企业的流程都不一样。 如果硬套 ERP,员工就得 为了用系统而改变工作方式。
比如:
采购原来直接找供应商,现在非得录一堆字段才能下单;
生产原来灵活排产,现在必须走死板的系统流程。
员工的真实想法: “这个系统根本不懂我们的业务。” 于是,大家更倾向于“走捷径”,绕过系统。
正确做法: 选型时就要考虑 灵活度。能不能根据业务调整流程,而不是逼着人去适应。
现在很多轻量化 ERP 平台,可以让管理者自己拖拉配置,而不用动不动就找厂商改代码。
四、没有参与感,缺乏认同
ERP 项目大多是高层拍板的。
员工只会觉得:“这是老板的项目,和我没关系。”
结果上线后,员工被动接受,自然不会有积极性。
正确做法: 在系统上线前,就应该让一线员工参与:
先收集需求,听听他们在用 Excel 时最痛的点;
在测试环境里让他们先体验,提提意见;
让他们知道,这个系统是为他们“减麻烦”,而不是“加任务”。
当员工发现自己意见能影响流程,他们对 ERP 的接受度会大大提升。
五、看不到价值,动力不足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如果员工觉得:
用系统比原来麻烦;
数据填进去没人看;
做了半天,自己没得到任何回报; 那抵触情绪就很自然。
正确做法: 让员工看到“反馈”。
填报的生产数据,第二天能生成改善报告;
销售录入的客户,能自动提醒跟进,提升成交率;
仓库出入库,能自动对账,不用手工核算。
当他们发现 ERP 不只是老板的工具,而是真正能帮自己省力、省心,抗拒就会慢慢消失。
六、总结
员工抗拒 ERP,其实不是单纯的“抵触变化”,而是他们没有感受到“系统带来的好处”。
复杂、监控、死板、无用 ——这些标签,是 ERP 最容易被贴上的。 所以真正落地时,企业要记住:
先从简单的切口开始,别一下子推大而全。
让员工有参与感,别只当他们是执行者。
让数据能反馈到个人收益,而不是只服务老板。
只有这样,ERP 才能真正从“强推”变成“自愿使用”。
来源:HOLO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