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针,可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柳叶刀》发布中国超7千人研究试验结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9:00 1

摘要:“心衰患者的管理中,流感疫苗接种应成为一个关键支柱。在患者出院前接种疫苗是一种有效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在报告时强调。

用药小妙招整理:薄荷

审核专家:杜昕教授

“心衰患者的管理中,流感疫苗接种应成为一个关键支柱。在患者出院前接种疫苗是一种有效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在报告时强调。

2025年8月29日至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成功举办。会上,来自中国的大型群组随机对照试验PANDA II研究结果显示[1],为急性心衰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使1年内全因死亡或再住院风险降低。

图 杜教授在ESC现场分享

图 杜教授在现场讨论

心衰患者易感染,流感疫苗接种率却不足1%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患者心脏功能会逐渐恶化,常因急性发作导致病情急剧加重,需要注意的是,约三分之一的心衰恶化是由感染引发的。

实际上,心衰患者特别容易感染传染病,而流感是全球最流行的传染病,每年可导致29万至65万人死亡。有研究显示,流感活动增加5%与心衰相关住院增加24%相关;心衰患者患肺炎的几率是普通人的3倍,死亡率增加4倍。

然而,支持心衰患者接种流感疫苗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有限且结论不一:

IVVE研究表明,流感疫苗接种未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卒中的主要复合终点。

但如果只分析流感季节期间发生的事件,疫苗接种组的主要结局显著降低。

尽管指南推荐,全球心衰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仍不理想,中国情况尤其严重——心衰患者中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不足1%。对此,杜教授表示:“这主要归因于自费成本、公众意识不足以及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而且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流感疫苗未被医疗保险覆盖。”

涉及全国12个省的群组试验

杜教授介绍道,PANDA II研究是一项多区域、两组、平行组、开放标签、多时期的群组随机对照试验,以医院为随机化单位。

➤ 研究目的:

确定因急性心衰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前常规接种免费流感疫苗,是否能够减少随后12个月内的全因死亡和再住院。

➤ 选择群组设计是为了提高效率并解决伦理问题,因为不对对照组提供已推荐的疫苗接种会引发伦理问题。

➤ 参与医院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符合条件的医院是县级医院,这些医院地理上分散,服务相对稳定的当地人群,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组间污染风险;且这些医院能够处理大量患者,在一个冬季大约能招募50名患者;已有免费流感疫苗接种政策的医院被排除在外。

研究首先涉及中国北方九个省份(这些地区冬季流感活动通常较高),第三年因应南方流感活动增加,纳入了三个南方省份。

图1 研究覆盖中国12省

➤ 患者入选标准包括:

年龄≥18岁;因心衰诊断住院且NYHA分级III或IV级;需要连续招募(每个中心维护患者筛查日志以确保连续招募);以及提供书面知情同意。

排除了先前已参与研究,过去2个月内因心衰住院2次或以上,对流感疫苗过敏,或2周内接种过COVID-19疫苗的患者。

➤ 干预措施:

包括在病房内建立疫苗接种点提供免费流感疫苗,使用三价或四价流感疫苗标准剂量,在出院前24小时内接种疫苗。

对照组则延续常规护理,仅口头建议患者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 随访:

由独立于研究团队的专职人员在出院后1、3、6和12个月集中进行,系统收集全因死亡和再住院信息,并通过中心审查参与医院的电子病历记录来检查数据质量和验证结果事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主要结局:

是12个月内全因死亡或任何再住院的复合结局,但排除出院后30天内发生的事件(因为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需约14天,心衰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以及排除北方站点6月1日至8月31日夏季发生的事件(夏季流感活动极低,这些事件不太可能通过流感疫苗接种预防)。

➤ 次要结局:

12个月内全因死亡或任何原因再住院(复合终点);6个月内上述复合终点及其单个组分(全因死亡、任何原因再住院)。

全因死亡或再住院绝对风险降低5.8%

在2021年至2024年的三个入组年度中,研究随机分配了164个中心,最终纳入7771名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图2)。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平均年龄72岁,47%为女性,约54%为NYHA III级。

图2 筛查流程

结果显示,干预组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94.4%,而对照组仅为0.5%。

随访期间,干预组主要结局发生率为41.2%,而常规护理组为47.0%[比值比(OR)为0.83,95% CI 0.72-0.97;P=0.019]。从群组水平分析来看,干预医院患者的主要结局减少了3.7%,相当于每27名患者接种疫苗就能防止1起主要结局事件。

次要结局疫苗接种组12个月全因死亡率为10.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8%(OR 0.76,95% CI 0.69-0.84;p,95% CI 0.70-0.99;p=0.037)。

在安全性方面,疫苗接种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研究期间未发现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安全风险。

冠状病毒大流行影响研究,但不改变最终结论

杜教授指出,研究受到冠状病毒2019(COVID-19)大流行的显著影响:2021年,由于严格的隔离政策,流感活动显著降低;2022年,COVID-19相关死亡率大幅上升,可能稀释了流感疫苗的益处;2023年,流感活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尽管如此,研究结果仍然显著且一致,流感疫苗应成为心力衰竭管理的关键支柱之一,在患者出院前接种是一种高效且有效的策略。

有与会专家提问:“我注意到你们排除了夏季事件,认为这些不太可能与流感相关。但我认为在流感季未接种疫苗并暂时未发生事件,仍可能在夏季产生负面结局,如果你们包括这些事件,结果会如何?”

杜教授回应:“是的,我们在事后分析中没有对这些事件进行删失,结果仍然一致,实际上效应值在数字上甚至更大。”

另一位来自西班牙的与会专家:“我想知道药物记录是入院时还是出院时的?因为药物变化可能会影响结果。另外,研究随访12个月,但心衰终点通常发展较晚,你们是否计划延长随访?也许随着时间推移结果会更好,毕竟心衰患者需要长期随访。”

杜教授回答:“关于第一个问题,这是一项随机试验,患者的背景治疗是标准护理,两组间的护理是均衡的。对于第二个问题,由于流感疫苗仅能提供年度保护,我们建议患者每年接种。因此,即使12个月后可能仍残留部分效应,我们仍建议患者在秋季再接种一针。”

小结

PANDA II研究表明,为急性心衰住院患者在出院前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1年内全因死亡或再住院的风险,且具有较高的效益。

杜教授最后总结道:“流感疫苗接种应成为心衰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出院前接种疫苗是一种有效策略。”这一研究于8月30日发表在《柳叶刀》(图3),研究结果可能会影响全球心衰管理指南,特别是在中国等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地区。

图3 研究截图专家简介

杜昕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临床研究学组组长。

JACC副主编,Circulation、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十四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项目。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JACC、European Heart Journal、Hypertension、Stroke等杂志发表论著多篇。

专长:心力衰竭、心肌病的诊治。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CS, Hua C, Wang Z, Wang C, Jiang C, Liu R, Han R, Li Q, Shan S, Billot L, Macintyre CR, Patel A, Zhang H, Ma C, Dong J, Du X. Influenza vaccination to improve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PANDA II): a multiregional, seasonal, hospital-based, 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 Lancet. 2025 Sep 6;406(10507):1020-1031.

[2] Kytömaa S, Hegde S, Claggett B, Udell JA, Rosamond W, Temte J, Nichol K, Wright JD, Solomon SD, Vardeny O. Association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Activity With Hospitalizations for Heart Failure: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JAMA Cardiol. 2019 Apr 1;4(4):363-369.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