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光线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屋子,张晓丽睁开眼,听见王建国轻手轻脚地穿衣下床。“今天公司有会,我先走了。”他的声音很轻,像楼下早餐摊飘来的那碗豆浆,温吞却淡薄。她没应声,只是看着他弯腰穿鞋,动作熟练得没有一丝波澜。记忆忽然闪回年轻时的那个傍晚,王建国第一次牵她的
清晨的光线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屋子,张晓丽睁开眼,听见王建国轻手轻脚地穿衣下床。“今天公司有会,我先走了。”他的声音很轻,像楼下早餐摊飘来的那碗豆浆,温吞却淡薄。她没应声,只是看着他弯腰穿鞋,动作熟练得没有一丝波澜。记忆忽然闪回年轻时的那个傍晚,王建国第一次牵她的手,掌心全是汗,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如今,牵手成了习惯,问候成了例行公事,连生日祝福都像是日历提醒后的一句复制粘贴。
厨房里水已烧开,鸡蛋在锅中翻滚,蒸汽升腾,模糊了她的眼镜片。小女儿揉着眼睛走出来,拖鞋在地上踢踢踏踏,“妈,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呀?”语气软糯,像春日里的风。张晓丽笑了,把剥好的鸡蛋分成两半,轻轻放在碗里:“你喜欢吃的,妈妈都做了。”女儿嘟囔着“爸爸又走得好早”,她只是淡淡回应:“他忙,工作要紧。”其实她心里明白,不是不忙,而是日子久了,彼此都学会了沉默地前行。
八点刚过,家里归于安静。她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摇曳的狗尾巴草,手机屏幕亮起,朋友圈满是玫瑰花束、全家福和购物战利品。她翻了几页,又默默退出,心里没有嫉妒,也没有失落,只有一种平静的接受。王建国发来语音:“单位体检要填家属电话,用你的。”她迅速敲下号码发送过去,对话戛然而止,一如他们日常的交流——简洁、必要、毫无多余情绪。
她早已不再争吵。曾经为一句冷漠的话摔过盘子,也为一次晚归哭红了双眼。可现在,她宁愿泡一杯茶,蜷在旧沙发里听一首老歌。兰姨来了,聊起孩子,也聊起丈夫。“我家那位啊,饭都不回来吃。”兰姨叹气。张晓丽轻轻点头:“谁家不是这样呢?到最后,还是得靠自己。”她笑着说,眼神却坚定。
每周三的插花课成了她的小天地。玫瑰、康乃馨在她手中变成精致的花球,姐妹们低声笑谈丈夫的糗事,抱怨生活的琐碎。老师说:“女人要学会取悦自己。”这句话她记在心底,也写进日记本的扉页。
婆婆来电叮嘱她注意身体,她一一应下。可真正让她操心的,是孩子的咳嗽、学费的支出、还有那双穿了两年的旧皮鞋。女儿跑过来抱住她:“妈妈,小狗是不是胖了?”她捏捏孩子的脸蛋:“嗯,跟你一样可爱。”
夜深人静,她偶尔量量腰围,哼着儿时的童谣,想起王建国写给她的第一封信。楼道脚步响起,她心头微动,期待他能说句贴心话。可他进门只问工资到账没有,明天工地要不要加班。她张了张嘴,最终只递上一杯温水:“早点休息,别太累。”
第二天,王建国在隔壁喊:“晓丽,帮我订个医院体检。”她应道:“好。”声音温柔,内心却格外清明。她不需要惊天动地的爱,也不再渴求浪漫的承诺。她在柴米油盐中学会了自持,在平凡日子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她轻轻抚着胸口,感受心跳的节奏。岁月漫长,但她终于懂得:真正的幸福,不是等待别人点亮你,而是自己成为那盏灯。风吹进来,带着夏夜的温润,她微微一笑,知道这一生,她正一步步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