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当年为了回城他抛妻弃女,四十年后迟来的救赎令人感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3 21:44 1

摘要:“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我的过错给你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我愿意用我的后半生来弥补给你带来的伤害,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句话是陈本胜师傅对他前妻的忏悔和道歉,就是因为这句话,陈本胜师傅的前妻原谅了他,相隔四十余年,两人再度牵手。

“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我的过错给你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我愿意用我的后半生来弥补给你带来的伤害,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句话是陈本胜师傅对他前妻的忏悔和道歉,就是因为这句话,陈本胜师傅的前妻原谅了他,相隔四十余年,两人再度牵手。

有关陈本胜师傅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根据陈师傅的讲述,我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网络

永远忘不了1969年的3月13日,就是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春天,初中毕业的陈本胜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知青专列离开了天津,开启了他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生涯。那年陈本胜还不满十七岁,一起去插队落户的基本都是他们四十一中的学生。

车轮滚滚,一路向前。当晚,满载天津知青的专列抵达河北省的邯郸县,在邯郸住宿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大家又分乘多辆汽车各奔东西,陈本胜他们十一名天津知青最终被分派在庞家庄七队插队落户,七队的刘队长安排知青们临时住在了停课的学校里,教室里铺上秫秸和谷草,就是知青们的床铺。

庞家庄大队地处冀南平原,是一个比较大的自然村,全大队七个生产小队,总人口一千多人。七队的队长姓刘,四十多岁,是一位很淳朴很善良的人,天津知青来插队落户,刘队长很高兴,安顿好了知青们的住处,还安排了一位大嫂给知青们做饭。

到了7月初,麦收结束后,队里才为知青盖了新房子,成立了七队知青点,知青们终于告别了小学校简陋的居住环境,搬到了新建的知青点居住,有了属于知青自己的家。因为陈本胜长得结实劳动积极,也数他的年龄大,刘队长就让他担任了知青点的点长。

庞家庄的自然条件虽然不错,有果园有菜地,平时也能偶尔吃一点白面馒头,可和天津的生活条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说别的,卫生状况就令人头疼,因为知青点就在牛棚后院,气味难闻不说,最关键的是苍蝇太多,给知青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经过了两年的劳动锻炼,知青们渐渐适应了农村艰苦的生活习惯和繁重的生产劳动,也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学会了使唤耕牛耕地耙地,学会了播种收割,学会了干各种农活。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热情也令知青们很感动,知青们都把乡亲们当成了亲人。

1973年秋天,刘队长带领社员和知青们在村南的那块拐把子地砍高粱(用短把的板镢把高粱砍倒),陈本胜不小心砍伤了脚,他坐在地上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刘队长赶忙让一名男知青搀扶着陈本胜去找赤脚医生。

大队的赤脚医生叫庞茂英,当年十九岁,初中毕业,她也是七队的社员。当时庞茂英也在地里劳动,她正在和女社员们一起扦高粱(用一种小刀把高粱穗扦下来),听说有知青受伤了,她赶忙跑到地头,打开药箱,帮着陈本胜处置伤口。

因为陈本胜脚上有一道口子需要包扎,庞茂英就跑回大队卫生室拿来绷带,帮陈本胜包扎了伤口。看庞茂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陈本胜很感动也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不小心砍伤了脚,耽误干农活不说,还让人家赤脚医生跟着辛苦。

为陈本胜包扎好伤口,庞茂英告诉陈本胜每天要换药一次,注意不要沾水,然后就去干活了。陈本胜在地头歇了一会儿,陈队长就让他和妇女一起去扦高粱了。

接连找庞茂英处置换药一个星期,陈本胜脚上的伤口才愈合结痂。庞茂英的热情和善良令陈本胜感动,他发自内心地感激庞茂英。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和朝夕相处中,陈本胜与庞茂英从相识到相知,庞茂英勤劳善良,有着农村姑娘特有的质朴与坚韧。她常常在陈本胜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他洗衣服,偷偷给他送好吃的,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近,爱情的种子在他俩心里悄然发芽。

图片来源网络

1974年春天,邯钢招工,刘队长让陈本胜和一名同学一起去公社卫生院参加招工体检,陈本胜因为血压太高没能通过体检,也就失去了去邯钢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后,陈本胜去找庞茂英量血压,结果血压正常。庞茂英说陈本胜可能是当时太紧张,导致血压瞬间升高。

那年秋天,庞家庄大队又得到了邯郸国棉厂的招工名额,陈本胜还是因为血压过高没能通过体检。回到村子,他又去找庞茂英量血压,结果还是血压正常,一点都不高。为此,陈本胜很郁闷,情绪低落了好久。

第二年春天,邯钢再次招工,陈本胜参加体检之前,按照庞茂英的指点,喝了半碗醋。据说醋能降血压,提前喝点醋,以防体检时血压再升高。结果,陈本胜血压太低,又没能通过体检。

回到村里,陈本胜蒙头大睡,他发誓就算当一辈子农民,再也不去公社卫生院参加招工体检了。庞茂英就来开导他劝慰他,告诉他体检的时候放松心情,只要不紧张,血压就不会升高,就能通过体检。庞茂英的热情和善良再次让陈本胜感动,这回他是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位淳朴善良的赤脚医生。

不久后,在村里人的祝福声中,陈本胜和庞茂英结为夫妻,过上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婚后,女儿的诞生,更为这个小家增添了无尽的欢乐,陈本胜也渐渐安于这农村的生活,他发誓一辈子扎根农村,好好把女儿养大。

可到了1979 年夏天,知青大返城的浪潮如汹涌的潮水般袭来。当返城的消息传到庞家庄时,陈本胜内心深处对城市的渴望被瞬间点燃。一边是繁华的故乡,有着他阔别已久的亲人、熟悉的街道和从未实现的梦想;另一边是深爱着他的妻子、年幼的女儿和贫穷落后的村庄。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回城的欲望最终战胜了亲情与爱情。陈本胜做出了一个绝情的决定——与妻子离婚,回天津。

庞茂英虽然深爱着陈本胜,可她也不想看着自己的男人天天在痛苦中煎熬,最终她同意离婚,同意让陈本胜回天津。

回到天津后,陈本胜重新融入了城市生活。但每当夜深人静,庞茂英那失望的眼神、女儿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就如幽灵般在他脑海中回荡,让他无法入眠。他开始酗酒,试图用酒精麻痹自己的神经,逃避内心的谴责。可每一次酒醒后,愧疚与自责却如潮水般将他淹没,让他痛不欲生。

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庞茂英和女儿,陈本胜没有再婚,每个月都按时给孩子寄抚养费,他一直一个人生活。

时光匆匆,多年过去,陈本胜从未想过,命运会再次将他与妻女紧紧相连。女儿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努力,考上了天津的大学。当女儿出现在他面前时,陈本胜百感交集,愧疚、惊喜、感动交织在一起。女儿并没有怨恨他,反而理解他当年的无奈。但在女儿的心中,始终渴望着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去年年末,在女儿的撮合下,陈本胜与庞茂英再次见面。岁月在庞茂英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的青春容颜已不复存在,但她眼中的善良与宽容却依然如旧。看着眼前的前妻,陈本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就如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

过了好一会子,陈本胜哽咽着说:“茂英,对不起,请原谅我当年的绝情、自私和草率,只要你肯原谅我,我愿意用我的后半生弥补给你带来的伤害……”

庞茂英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多年的怨恨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在女儿的陪伴与支持下,陈本胜和庞茂英办理了复婚手续,庞茂英和陈本胜居住在了一起。

此后的日子里,陈本胜倍加珍惜这失而复得的幸福,他和庞茂英携手相伴,漫步在夕阳下,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曾经的错误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伤痛,但也让他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团聚。陈本胜再次发誓,今后的日子里,他将用爱与宽容,谱写了一曲迟到的救赎之歌,与庞茂英携手共度余生。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陈师傅提供素材)

来源:草根茶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