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调侃自己,说原来想染成金发闪闪,但因为那个颜色没找到,未能满足心愿。他说等现在的黄发淡化后,再染成蓝色的,之后再尝试红色的,总之,要把各种颜色都尝试一下。
9月10日下午,沈巍耗费三个多小时,将过去略显斑白的头发,剪短,染成黄色头发,他自称这是四大天王郭富城的发型。
他调侃自己,说原来想染成金发闪闪,但因为那个颜色没找到,未能满足心愿。他说等现在的黄发淡化后,再染成蓝色的,之后再尝试红色的,总之,要把各种颜色都尝试一下。
沈巍的新的发型颜色,令他的粉丝一时难以适应,而这种异于同类的装扮,其实对照他流浪期间的蓬头垢面的装扮来说,并不显得异类,反而是一种归顺,毕竟,连郭富城这样档位的大珈,也用同样的黄毛造型扰动公众视野。某种程度上,沈巍的新发型,更是对时尚的一种皈依,而不是叛逆。
而潜在的动机,则与他最近一再强调的他恪守的是“知识分子”的成色有着关系。
他坚信,他有着“知识分子”勿容置疑的纯净、纯真、纯情的本色。
激发他的这种对自己本质的定型与定性,与和县之行有着关系。
他近日屡次提到和县之行中的一丝不和谐的音符,那就是他在如期兑付行程的时候,仍然戴着一个“备受争议”的帽子。
他在多个场合,对自己的作出明确的定性:“我本身就是一个追求正义和真理的人,怎么变成了有争议的人了,我就不明白了。”
“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我也要得到一种尊重,我的尊重就是我就是一个抱着正义的想法去做事的人,而不是想做坏事的人,现在变成有争议的人,这个就是莫名其妙。……以后无论任何邀请,我就说:一要理直气壮,怎么来个有争议的咯,顶着巨大压力咯,然后行动一定要悄悄的咯,不能让别人知道咯,我是去偷东西的咯?我是去干坏事的咯?事先,你就要对外宣传,邀请了一个网红来咯……”
相对于他的自身的成色,有争议是一种不应成立的虚妄,一种不应提及的概念,他的本质,他相信不会受到质疑,他的品性,他曾经说过,没有什么大问题,不然他的人设到现在早就崩塌了。他知道自己有不完美之处,但他在人前人后的无死角的关注点中,他相信自己能够经受住审视的目光的苛刻的平扫。
因此,只要认定他的本质的成色没有杂质,那么,任何争议,多一点少一点又何必在意?
而黄发冲击波,不过是他给他的这种不应该干预他的内质鉴定的天平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砝码,根本不足以撼动他的知识分子的如同金子一般的高纯度的成色。
因此,他索性在可见的外形上再挑战一下通常的审美,他相信,这种与通常观念唱反调的自我形象设计,会把他的争议进一步拉大,但无形中,也会让愿意邀请他的一方,必须面对更大的所谓争议,就像一个人把自己的门槛加高一样,给外来的人进门增添困难,那样,才会让真正愿意结识他的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怀的邀请,破门而入,如同三顾茅庐的访者那样,克服诸种心理上与视觉上的障碍,而独独看中的是被访者的智慧与见识。
所以,整个看来,沈巍的出格的染黄发的举动,更是一种对那些犹犹豫豫地对待着他的集团与个人的蓄意挑战,从而识别出那些认识到他的真正价值的知音伯乐。这样的邀请方,才是他日后能够接受与愿意接受的合作者。
笔者在昨天一文中说,互联网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有一位网友不同意,他这样反驳:
——(这也意味着,互联网门槛低,容易进入,但是对人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其实是更高了。)?长篇累牍,败于一笔,你确定互联网对人的道德规范约束更高?乌烟瘴气的直播,录频,都来自互联网,沈先生的遭遇,更说明了,这群魔乱舞的世道,有脏东西在抵制一股清流的出现。——
互联网因为它的公开性、透明性、敞开性,几乎不存在的秘密,所以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全部展现在网络上,这种风险是相当大的。
沈巍之前就曾经说过,越是的成功的人,越隐藏自己。《鬼谷子》中有一句名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专文分析君王都善于隐藏自己的行踪,入木三分。
这种互联网的危险性,沈巍深刻认知。一个互联网上的人,往往因为曝光了自己的全部,而稍有错失一着,便功亏一篑。
2019年,他的退网,不能不说,与他当时对互联网的掌控能力还没有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有关。他在网络上的对峙过程中,越来越被动,最后他选择了退网。
而这一次,沈巍无疑在悄然地改正着自己第一次爆火时与互联网不相匹合的环节。显然,到现在,他基本没有露出可以动摇他的本质成色的缺陷。
但是,有一点,只要不要动摇一个人的人设的根本,那么,尽管在“有争议”的那一端任意地加重砝码,便只会增加他的热议与热搜榜上的位次,而无关于他的基础人设。
而他对自己头发的改变,正是这种有意的挑战。
来源:文学私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