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0日讯记者从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0日讯记者从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介绍,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过13万处;完成全国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革命文物资源等调查公布。文物保护状况全面改善,以文物资源为主干,有力支撑长城、大运河、长江、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级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持续投入,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力推进,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有效实施,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整治法人违法、打击文物犯罪、防范安全风险,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生命线。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批复实施77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牛河梁、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新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初步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65家。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7046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660家,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年接待观众已近15亿人次,基本建立起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全国博物馆新增藏品889.2万件/套,各地公布馆藏一级文物名录,摸清全国馆藏一级文物家底。实施了西藏布达拉宫贝叶经、孔府档案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和珍贵濒危、材质脆弱的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有效保护国家珍贵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由中国倡议的首个区域性文化遗产领域政府间国际组织“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国、伙伴国、观察员国扩展至20个,牵头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为文化遗产国际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一大批文物进出境精品展览擦亮中国文化遗产“金色名片”,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闪电新闻记者 王志芹 北京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