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源:M.L.R. Smith, “Why is the West so rotten at strategy?”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00, No. 4, pp. 1591–1614.
西方国家的外交战略为何屡遭失败?
作者:M.L.R. Smith,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理论。
来源:M.L.R. Smith, “Why is the West so rotten at strategy?”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00, No. 4, pp. 1591–1614.
导读
从阿富汗到乌克兰,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为何一次次失败?为何西方持续的战略研究无法带来正确的战略决策?本文认为无法正确与适度地识别问题是导致战略结果不佳的主要因素。这种缺乏适度性的倾向来自于自由主义精英对于道德使命的执着,进而阻碍了退出计划的实施与有限目标的制定。此外,西方国家对于错误预测或者鲁莽倡导几乎没有问责机制,这增加了战略决策错误的可能性。以上因素共同造成了一个持续全面战争的范式,将战略制定依托于抽象目标和对资源的无限制使用。本文认为将战略理念朝“构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型能够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反思,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重复错误。
引入
西方国家正面临着大战的威胁。从俄乌冲突到巴以战争,从中东的动荡局势到可能爆发的核战争,西方国家正面临一系列军事战略挑战。丹麦、德国、瑞典等国的官员指出俄罗斯可能在未来与北约发生直接冲突,来自英国的桑德斯将军甚至认为征兵制可能被重新启用。
但是西方国家准备好面对这些挑战了吗?过去25年的西方军事干涉显示出巨大的战略赤字。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遭遇的巨大挫折和与俄罗斯日趋恶化的外交关系显示了西方国家战略的失败。这些战略不仅没有实现其目标,还消耗了巨大的成本。它们导致了冲突、流血与牺牲,浪费了数额巨大的公共资源。
本文的目的在于检验错误战略产生的条件以及其反复出现在西方政策中的原因,并且认为无法恰如其分地识别挑战是其产生根源。对问题的错误认知导致政策制定者难以设定清晰的目标以及退出战略。本文将阐释不佳战略行为产生的几个原因,并进一步探讨西方政策界现存的反战略倾向。
既有论争
有关西方外交政策中战略真空的讨论由来已久。有学者于2008年提出,西方国家在冷战后欠缺实际的战略思考,无法正确考虑全球利益和个体定位。接下来的几年中,西方战略界表达出对于在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竞争中处于下风的担忧。认为其关于软实力的虚假信念、墨守陈规的行为方式让西方世界难以面对新的挑战。
既有解释认为军队和官僚机构的僵化是战略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们难以发现与适应局势的变化,欠缺可信的知识来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并不否定以上论点的正确性,而是希望解答为什么在决策者了解以上这些问题的前提下,失败的战略仍然长久存在于西方的外交政策中?
本文不仅关注战略的操作/军事实施层面,且从政策制定、目标设置和成本-收益衡量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战略制定是政治家、政策建议者、军事力量共同参与促成的结果。运用这一网络能够有效解释战略的议定过程。
西方国家战略频频失败的原因
(一)道德使命感与退出战略的失效
冷战后,理想主义的思考方式在欧美占据主流,其将贸易自由、普世人权等观念置于传统的权力游戏之上。对于世界秩序、全球治理的思考替代了领土与军事方面的考虑。这实际上是误读了国际政治的现实,认为冷战的结束带来了硬实力时代的消亡,认为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是终极与必然的。
基于意识形态对抗的理念,西方国家逐渐将自己置身于难以逃脱的战争泥潭之中,即使战争结束了也无法轻易撤出。退出战略的失效极大消耗了国家的资源。
(二)道德二分法与有限目标的缺位
对于自由民主价值的推崇隐含着正义与邪恶对抗的价值观念。美国总统小布什在9·11事件发生后的讲话中提到:“你要么站在我们一边,要么就是与恐怖分子为伍。”美国将支持或者滋生恐怖主义的国家视作敌对政权。小布什在2002年提出的“邪恶轴心”概念更加显示了西方的道德二分。这样的观念导致西方国家难以限定自己的政策目标,有限目标难以在政策制定中得到贯彻。
(三)政策精英的意志而非人民的意愿
现代的政治决策过程中,专家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精英决策圈。寻求专业的决策指导是启蒙运动传统的表现之一。但是这会导致专业性代替了大众的价值与感情。对外政策与战略专家将自己置于比大众更高一等的位置上,因而政治家难以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决策的正确性也难以得到保证。
(四)激化的局势与失败的代价
政治精英主导的对外干涉常常失去国内民众的支持,这导致在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战略失败。政治精英缺少军事经验,受到理想主义价值的驱使进行决策,容易导致局势的激化。领导者策划的干涉行动无论在本国还是在对象国的民众中都难以得到支持,而理想主义的领导者不愿意退让,导致激化的螺旋不断重复直到失败降临。
(五)责任认定的困难
缺乏对政策失败的追责措施进一步导致了战略的失败。那些直接参与制定了错误战略的人往往继续步步高升。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rry Summers)曾透露:美国政治中存在两种政治家,分别是局内人和局外人。局外人强调表达它们眼中事实的自由,而局内人做出重要的决策且蒙蔽着局外人。在这种情况下,能力缺乏导致的决策失误将时常发生。
“全面战争”思维仍存
针对以上所有失败战略产生的原因,本文用一个简单的解释概括:全面战争的思维(total war mentality)。全面战争思维影响下的领导人认为国家能够承担战争的成本与压力直到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种思维将审慎与分寸置之度外,总是倾向于竭尽全力完成目标。全面战争思维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可能有效,但是在今天已经变成了驱动军事干涉和普世主义发展的动力。精英阶层的普世主义难以得到本国民众自身的认可,无法得到有效支持。
结论:解决问题还是构建问题?
本文尝试厘清造成西方目前战略失败的持续性因素。道德二分的思维方式、理想主义价值倾向、局势的激化倾向共同导致了西方战略的多次失败。本文认为,应该将战略制定看作“构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此能够带来更多政策辩论并帮助制定更加灵活与实用的战略。
未来的研究中可能出现比本文更加贴切的解释与观点。目前对于战略的反思是必要的。只有对既有的战略问题进行再思考,西方的对外政策制定才能跳脱出失败的循环。
词汇积累
Rotten
腐烂的、极差的
Strategic deficit
战略赤字
Prudential
谨慎的、慎重的
译者:蒲锦阳,国政学人编译员,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校对 | 丁伟航
审核 | 丁伟航
排版 | 张奕睿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来源:国政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