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长久的关系,都是修出来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22:09 1

摘要: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2025年09月10日 20:20安徽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353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王晓

(ID: duzheweixin)

感情是相互的,人心是互暖的。

所有长久的关系,都是修出来的,洞见,10分钟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洞见

将在09月11日 18:00 直播

预约

秋季男装焕新,英国奢牌1折入手!

洞见

将在09月18日 18:00 直播

预约

秋季滋补专场,养生高货惊喜价

我们常说,每段关系,都有保质期。

再深的感情,时间到了,也会过期;再好的关系,走到一定阶段,也会各自天涯。

相交在一时,相处是一世。

那些天长地久的情谊,从来不是天定的,而是修来的。

修心:以真换真,情坚意恒。

前几天,重温了电视剧《人生之路》,刘巧珍对他人毫无保留的真诚,让人很是动容。

当女儿莹莹被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后,她带着孩子来到上海求医。

为筹措高昂医药费,巧珍托熟人介绍了一份保姆的工作。

初次见面时,付阿婆见巧珍带着孩子,当即婉拒。

但巧珍并未放弃,而是诚恳地请求:“让我先试几天,不要工钱。”

付阿婆勉强同意后,巧珍用心准备了三道上海菜,同时如实相告:“我刚学不久,但学得很快。”

刘巧珍的坦诚被付阿婆看在眼里,获得了这份工作。

此后,巧珍尽心尽力地照料付阿婆的日常生活:

每日三餐,她都会准备适量可口的饭菜,既让付阿婆吃得舒心,又不浪费;

午休时,她会贴心地为付阿婆搭上薄毯;

每当付阿婆睹物思人、黯然伤怀时,巧珍总能适时送上暖心宽慰。

付阿婆被巧珍的真心打动,在巧珍的丈夫意外离世后,主动接巧珍母女住在家里。

得知巧珍有独立创业的想法,她悉心传授巧珍经营之道,帮她开了面馆。

平日里,巧珍忙碌时,付阿婆不仅帮忙照看孩子,还耐心教孩子识字读书。

虽无血缘关系,但这份以诚相待的情谊,让她们胜似亲人。

其实,感情是相互的,人心是互暖的。

作家埃莱娜在《我的天才女友》一书中,记录了与挚友莉拉的暖心故事。

莉拉从小就是个怪女孩,被同龄人视为异类,唯有埃莱娜始终陪伴在她身边。

为回报这份真情,聪颖的莉拉主动帮埃莱娜补习功课。

即便后来莉拉辍学进入工厂,两人深厚的友谊也未曾改变。

她们常在图书馆看书,畅谈未来,莉拉还省吃俭用,送大量书籍给埃莱娜,鼓励她继续学习。

多年后,埃莱娜成功走出贫民区,成为一名作家。

此时,莉拉因会议发言不慎卷入工厂纷争,得知消息的埃莱娜立即收集资料,将所有证据整理成文登报,帮莉拉脱困。

几十年来,她们互相扶持,用真挚的情谊温暖着彼此的人生。

很认同一句话:“无论何时何地,你若对我真心坦诚,我便还你全心全意。”

人与人之间,本就是一场以心换心的双向奔赴。

把真心留给值得的人,时间自然会把它酿成最醇的酒。

修言:好好说话,静水深流。

生活中,我们不乏有过这样的经历:

与伴侣交流时,聊着聊着就变成相互指责埋怨;

想要关心孩子,话到嘴边却成了批评说教;

和同事讨论工作,理性沟通演变成意气之争。

当我们对亲近的人肆无忌惮地说狠话时,语言就成了伤人的利刃。

作家李小墨曾经就有过这么一段经历。

大学刚入学时,她与同学一起参加了院辩论队选拔。

看了几场经典的国际辩论赛视频后,她竟迷上了那种争锋相对的感觉。

生活中,只要与朋友聊天,她就把每个话题都当作辩题,甚至揪住同学话语中的漏洞,非要争出个是非对错。

渐渐地,大家开始回避与她交流,她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少。

后来她才明白:嘴上不饶人,只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历越多越明白,维系一段关系,只有真心远远不够,更需要温和有度,以情动人的沟通。

戴建业教授曾分享过一段与妻子的生活插曲。

他出身农家,从小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妻子是城里干部家庭子弟,花钱一向大手大脚。

每当看到妻子买东西不节制,戴建业总忍不住板起面孔严肃地跟妻子讲道理,强调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有时在公共场合,戴建业也会当众数落妻子铺张浪费。

他本意是希望妻子能理解自己的用心,改变消费习惯。

但一次次指责让妻子心生不快,渐渐对他疏远冷淡。

戴建业这才反思,意识到是自己说话方式出了问题。

后来他调整方法,先体贴地递上一杯热茶,再心平气和地与妻子商量家庭开支计划。

出乎意料的是,这种方式很有效,妻子不仅改掉了乱花钱的毛病,两人的感情也迅速升温。

成年人的感情,未必需要轰轰烈烈,却格外需要温言良语来滋养。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永远喜欢愿意和我好好说话的人。

好好说话,不是迎合,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共情,是高情商的体现。”

与人交流,内心要宽和,语气要软和。

好好说话不是讨好,而是让话里带着体温——先暖对方的心,再谈道理。

可以试试把“你怎么又……”换成“我担心你……”;把“别废话”换成“我在听”。

相信这样,你得到的帮助会越多,你的生活也会越好。

修行:做事有度,行稳致远。

分享朋友的一个故事。

朋友在上海安了家,丈夫老家的亲戚却把它当成了“驻沪办”。

孩子生病,散心为名,三天两头跑上门:

进门就躺平,等她下班做饭;晚回十分钟,还被数落“女人别在外面疯”;更离谱的一次,亲戚竟在她卧室试穿新衣,“这件送我吧,反正你再买”。

朋友当场崩溃,直接拎包回娘家。

再好的情分,也架不住无孔不入的越界。

说到“越界”的反例,不得不提作家沈从文和翻译家王际真。

两人因文学成知己,天天聊稿子。

后来王际真想出国,众人撺掇沈从文“劝留”,他只回一句:“我尊重他的选择。”

十年后,国内动荡,有人劝沈从文出去,王际真也只写了封家常信,一句去留不提。

不绑架、不指点,只守望,这段友情因此枝繁叶茂了一辈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把这种“我是为你好”的瞎操心叫“浆糊逻辑”——看似黏稠,实则窒息。

人与人之间,就像两棵树:根可以地下缠绵,枝叶必须各自向阳;贴得太紧,互相遮光,迟早一起枯萎。

真正长久的关系,从来不是贴身紧逼,而是隔着恰到好处的空间。

你在你的天空疯长,我在我的土壤深扎,风来时,两棵树遥遥招手,便是最动人的风景。

一诚法师说: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修来的。

智慧如此,成就如此,关系亦如此。

好关系不靠偶遇,靠的是一日一日把温度存进彼此的账户:

说话留余地,相处留空隙,用心暖心。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拥有一两知己好友,一起大笑,一起淋雨,一起岁岁年年。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