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园丁集》的序中我引用韩愈的名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并强调经由授业、解惑来帮助学生掌握“道”的重要性。这个认识也体现在教育部委托我牵头的经济学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的工作中。为贯彻《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育部启动了基础学科相关领域
林毅夫: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五大理念
经济发展
★★★★★
在《园丁集》的序中我引用韩愈的名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并强调经由授业、解惑来帮助学生掌握“道”的重要性。这个认识也体现在教育部委托我牵头的经济学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的工作中。为贯彻《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育部启动了基础学科相关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我荣幸地作为经济学“101计划”的首席专家,组织来自全国20家教育部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老师们来落实这项工作。“101计划”以培养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力的拔尖人才为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我提出了以“道正”“术高”“业精”“实求”“事达”作为经济学“101计划”课程、教材、师资培训、实践项目的设计理念。“道正”指学生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术高”指学生需要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数理、计量、行为与实验方法;“业精”指学生既要学会最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拥有批判性思维,以见微知著,发现理论创新的机会;“实求”指学生要能够实事求是,以“常无”的心态观察真实世界的现象以验证现有理论或进行理论创新;“事达”指学生要能学以致用,实现“知成一体”,贡献于国家社会进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作为教育部20家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之一,是经济学“101计划”五大理念的先行先试者。
目前国内一般大学本科的课程以教育学生学习掌握现成理论的“业精”为要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都来自对现象或问题的观察和总结,其作用都在于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理论的适用性则取决于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否被满足。自然科学的理论具有普适性,其道理在于自然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前提条件不会因为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而不同。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则不同,经济学的任何理论都只在模型中保留了理论提出者认为是所要解释的现象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因变量,并舍象了理论提出者认为不重要的其他社会经济变量,那些事实上存在但被舍象的社会经济变量就成了一个理论的暗含前提。如果其中的某些变量从“量变”发生“质变”,原来盛行一时的理论,就会失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而被新的理论取代。所以,社会科学的理论和自然科学的理论不一样,并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真理。
我国现在大学本科阶段所用的经济学教材一般为盛行于美国的教科书的中译本或以此为蓝本来编写,所教的理论来自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现象或问题的总结。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于发达国家,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达国家不仅存在“量”的差异也会有“质”的区别,因此,来自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发展中国家经常不能满足,生搬硬套容易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缺憾。在我国的经济学教育中需要让学生了解所学到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暗含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了解我国的经验现象或现实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条件的实事求是(“实求”)的能力。同学们拥有了这个能力以后,在研究我国实际现象或问题时,若能以严谨、规范的方法(“术高”)来进行并表述,其成果就是学术文章,而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条件和发达国家不同,提出的解释很可能是不同于现有理论的创新。如果将研究所得用于政策实践,也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事达”)。
“事达”是建立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任何社会经济现象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但是,要改造好世界,所秉持的理论则必须是真正揭示了所要解释的现象或解决的问题的根本决定因素,这样才能实现“事达”的目标。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
回顾我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参与政策咨询的诸多经验,这些经验无不印证了总书记提出的在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上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看法。这些经验让我悟到,任何理论都有其前提条件,中国作为发展中、转型中国家,面临的许多现实条件和发达国家不同,从此以后我对于出现在中国的各种经济社会现象,总是自己去了解这些现象在我国存在的具体条件,并逐渐积累形成了具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的新结构经济学自主创新的理论体系。
新结构经济学以“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为其研究经济现象的分析视角,其中“一个中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所强调的物质第一性,指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给定、随时间可变,作为生产生活等各种经济活动的最小组成元素的资本、劳动、土地是内生于该经济体中各种结构的根本决定因素。“三个基本点”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观点。其中,第一个基本点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的生产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每个产业所用技术的结构)内生于该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基础设施结构和上层制度结构则内生于生产结构。生产结构决定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可能达到的生产力边界,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则决定实际的生产力是否可以达到生产力边界。第二个基本点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的扭曲内生于各种内生结构调整的难易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所造成的实际结构和内生结构的背离以及政府对各种结构的干预所造成的实然结构和内生的应然结构的背离,这些背离会使实际的生产力偏离可以达到的生产力边界。第三个基本点是指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生产结构的内生性和扭曲的内生性导致不同国家经济运行除有共性之外也有特殊性。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各种理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发达国家的各种结构作为其理论的暗含结构,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场结构革命,也是把现代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的一个努力。
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力的拔尖人才,除了要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把经由认识世界来改造好世界作为学习的初心,这样才会不畏困难去深入了解中国的现实,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性理论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主张。同学们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德勇气,这样才能涵养成为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力的拔尖人才。所以,在经济学“101计划”的五大理念中以“道正”为首要,这也是在《园丁集》中收录的和同学们三年交流切磋的主要目的。
【林毅夫:长安街读书会成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邓启东;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长安街直播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
来源:长安街读书会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