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机+新模式”!在黑土地上探寻玉米高产密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20:05 1

摘要: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又到了一年春耕时。4月2日,清河区张相镇十八道岗子村的一片农田里热闹非凡,辽宁省2025年保护性耕作春播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现场演示会在此举行。高产玉米播种技术模式、先进的精量播种农机设备、农业专家的现场讲解……吸引了众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又到了一年春耕时。4月2日,清河区张相镇十八道岗子村的一片农田里热闹非凡,辽宁省2025年保护性耕作春播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现场演示会在此举行。高产玉米播种技术模式、先进的精量播种农机设备、农业专家的现场讲解……吸引了众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代表现场观摩。

先进农机“大展身手”

春耕效率效果“双提升”

气吹式高速精量播种机、深松浅耙重压机、联合整地机……演示现场,一台台崭新的农机具整齐排列,蓄势待发。随着一声令下,农机开始作业。先是深松机轰鸣着驶入田间,巨大的犁铧深入土地,将板结的土壤翻开,打破犁底层,为后续耕作和作物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随后,高速灭茬耙快速跟进,宽大的耙齿快速转动,把秸秆切碎并与土壤均匀混合,既能实现秸秆还田,又能碎土、平地、提高土壤肥力,为春播奠定基础。紧接着,气吹式高速精量播种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它在行进过程中通过气体吹动,能够快速精准地将玉米种子播入土壤,同时完成施肥、覆土等工序,确保每粒种子都有合适的间距和深度,实现了播种的精准化、高效化。

据了解,这些先进农机具的作业效率、效果比传统农机提高了数倍,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现场观摩的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对新技术、新设备充满期待。市保护性耕作专家组成员、正高级工程师张军说:“近年来,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农机制造也在根据每年的耕作实际效果改进升级。这些先进的农机作业精度更高,能保证种子出苗率,实现苗齐苗壮,从而为高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耕作技术新模式

黑土地保护与增产双赢

近年来,清河区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合力打造“北大荒铁岭垦地共建示范区”,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实现了连年增产。此次现场演示会上,清河区的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及增产技术也成为广大种植户关注的重点。

清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范永介绍:“清河区主要推广秸秆全量还田耙混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先深松整地,再耙地,最后再用精量播种机播种。这种模式于2023年开始在清河区应用,效果显著。2023年玉米亩产达到2030斤,比之前增产18%,2024年达到2560斤,比之前增产25%。”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农技推广研究员、清河区特聘农业专家陈国建介绍:“采用秸秆全量还田耙混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作业效率高,和旋耕相比,不容易形成犁底层,而且覆盖在地表的部分秸秆能减少雨水的无效蒸发,起到保墒的效果。今年,好多农户都买了耙地设备,打算采用这个模式种地。”

清河区鑫垚淼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宁说:“今天现场演示的新型农机具作业非常精准,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我们合作社有1000多亩地,去年有一部分采用了耙混模式,亩产达到了2300斤以上。今年争取都用这种耙混模式耕种,从而大幅提高产量。”

农服联盟“牵线搭桥”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清河区不仅在技术上创新,还在农业组织模式上探索新路径。今年,清河区成立了辽宁金禾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并依托该公司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把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整合在一起,为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奠定了基础。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清河区实现了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和规划,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形成了从农资采购、耕种作业到收获、仓储、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式管理。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已落实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地块面积1万多亩,未来将在清河区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次现场演示会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特别是今年备受关注的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清河区副区长李颖说,清河区将进一步强化与北大荒集团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其在技术、装备和规模化种植方面的优势,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应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铁岭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