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1年4月13日,赵世炎出生于酉阳县龙潭镇。那时,中华民族正遭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国内局势复杂,国外列强虎视眈眈。赵世炎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4岁入读私塾,从小内心就埋下了反帝反封建的种子。1912年秋,赵世炎入读龙潭高级小学堂,在同盟会会员王勃山
英雄,虽逝而不朽,逾远而弥存。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
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赵世炎烈士的光辉业绩,从他的崇高精神与革命风范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龙潭立壮志 五四成先锋
1901年4月13日,赵世炎出生于酉阳县龙潭镇。那时,中华民族正遭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国内局势复杂,国外列强虎视眈眈。赵世炎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4岁入读私塾,从小内心就埋下了反帝反封建的种子。1912年秋,赵世炎入读龙潭高级小学堂,在同盟会会员王勃山和二哥赵世珏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报国之志。
1915年,赵世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当时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赵世炎受到《新青年》等进步杂志的影响,也投入到新文化运动中,并结识了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深受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1919年,赵世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参与主编《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等进步刊物,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从此走上革命征途,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赴法求真理 群英创少共
1920年5月,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赵世炎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他深入社会生活,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21年春,赵世炎与张申府、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1923年,赵世炎和陈延年、王若飞等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被选为中共旅莫支部委员。
北方传马列 五卅唤劳工
1924年7月,应李大钊要求,赵世炎回国工作,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委员长,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协助李大钊在北方各省的斗争。1925年10月,在内蒙古地区农工兵大同盟代表大会上,赵世炎当选为大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书记。为了推动蒙古地区的革命工作和培养蒙古族干部,他和李大钊、邓中夏等经常到蒙藏学校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方党组织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创办的《政治生活》等革命刊物,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革命舆论宣传和组织群众。在五卅运动中,他与李大钊一起成功领导北方反帝反军阀斗争,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
率沪三起义 碧血浩长空
1926年5月,赵世炎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后,为加强江浙地区的工作,党中央任命赵世炎担任中共江浙区委兼上海区委组织部部长、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并兼任江浙区委军委书记。赵世炎化名“施英”,到上海后深入工人群众中了解情况,组织工人罢工斗争。1926年10月至次年3月,他先后参与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上海处在腥风血雨中。1927年5月,赵世炎因上海工作繁忙未能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但仍当选为中央委员。6月,他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代理书记、上海总工会委员长,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继续坚持领导革命斗争。
1927年7月2日,因叛徒出卖,赵世炎不幸被捕。他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以“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的豪情面对死亡。7月19日,赵世炎英勇就义于上海枫林桥畔,年仅26岁。
英烈已逝,但信仰之火永不灭。
赵世炎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光辉篇章。2009年,赵世炎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今,赵世炎烈士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第二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廉洁文化示范基地。赵世炎烈士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新时代酉阳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砥砺奋进,接续前行,持续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高水平打造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地、美丽重庆先行地、巴渝和美乡村样板地,全力打造“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探索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酉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编辑:唐 宇
值班:任桂容丨总编辑:陈 杰
酉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酉阳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