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曾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男队主教练。现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WTT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刘国梁
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曾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男队主教练。现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WTT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提及中国乒乓球,国人心中满是骄傲,它不仅是体育赛场上的常胜之师,更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文化符号。刘国梁作为中国乒坛的掌门人,同时也是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积极履职,围绕乒乓球领域的多个关键议题发表见解,引发广泛关注。近期,《北京青年》周刊有幸对刘国梁进行了专访。访谈中,刘国梁就乒乓球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分享了他的深刻见解与独到思考。
抵制“饭圈”乱象,
力促赛场秩序回归正轨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育“饭圈化”乱象是热议话题之一。谈及此,刘国梁神情严肃,言辞恳切。他指出,在乒乓球项目及其他体育运动发展进程中,正确引导公众文明观赛是必然趋势。针对当前畸形的“饭圈文化”,刘国梁多次发声且明确表示要坚决抵制、严厉打击,并特别指出三类应重点打击的情况:其一是部分粉丝通过驻地蹲守、代拍、机场围堵等方式骚扰球员。这在侵扰球员隐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二是部分“网络大 V”、自媒体等长期恶意造谣、污蔑诽谤、捧一踩一、引战引流以收割流量。在刘国梁看来,这是非常恶劣的行径。“因为他们在挑拨以及杜撰、捏造一些所谓的事实,利用大众的好奇心去中伤球队和球员,挑拨球队之间以及球员之间的团结,让粉丝之间对立。但事实并非是网络营销号上所展现出来的样子。中国乒乓球队一直是一支精诚团结、纪律有素的战斗群体。”刘国梁说。其三,则是赛场上存在有组织、有目的的人身攻击和不尊重行为。“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出现在中国的赛场上。中国乒乓球普及度高,广受国民欢迎,因此在国际赛场上,中国球迷也非常多。这本应是一个走出国门,为国争光,体育加旅游的好事,也是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契机。但有一些低素质的个例或行为,很容易成为别人的话柄,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一些损害。如果能够严厉打击,我相信会让情况有所改善。否则,当有些人尝到了这种甜头,觉得找到了变现的‘流量密码’,是很可怕的。他们会让许多好的声音无法发出,好的价值观难以体现。”刘国梁无奈道,“这些球员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行业,同时也代表着国家队,以及在国际赛场上的形象。有时候面对那些恶意抹黑,我们真的很无力,也很难过。你讲东、他扯西,让你说不出话来。我们没有庞大的群体去跟他们对战,也没有司法的权力,只能干着急。”因此,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国梁呼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打击力度,甄别并严惩这类行为,维护网络清朗空间,让运动员能专心比赛,观众安心观赛。刘国梁坦言,自己作为中国乒协主席,不仅仅是管理国家队、管理球员们为国争光,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同时,他也希望乒乓球这项运动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从而通过乒乓球这个运动载体达到以球会友,身心健康的目的。当看到现在这么多年轻人喜爱乒乓球,大家能够共聚在 18000 人的球馆里面观看国际比赛、看运动员为国争光,升国旗、唱国歌,刘国梁打心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多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啊!”他认为,这种震撼是在学校里或其他行业中体验不到的。他相信,无论过去多久,曾经每一位在现场为祖国运动员加油呐喊的观众,都不会忘记当时振奋人心的时刻与感觉,这将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刘国梁也极度无法容忍,那些为了一己私欲颠倒黑白带节奏的群体,把一件正能量的事情变得扭曲。“假话说一千遍,慢慢地你可能也就认为这是真话了,或者至少会对你的判断产生影响。”这也是刘国梁最担心的。在此之前,包括奥运会前后的一些时间,乒协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去表达这些想法。恰好此时的全国两会给予乒协一个非常棒的契机。“因为这不仅仅是代表自己,更多的是代表着我们的球员,我们的教练,我们的从业人员以及我们社会的正能量。如果有人蓄意破坏,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抑或是出于什么目的,我都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行干预,对社会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乃至整个行业有一个好的治理,给大家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运动风气。”刘国梁说道。
以榜样为鉴,学会正确面对输赢在世界体坛的版图中,乒乓球运动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位置,而中国乒乓球队无疑是这片领域中最为耀眼的王者之师。作为中国乒坛的掌门人,刘国梁 6 岁学习乒乓球,1991 年入选国家队,是中国第一位男子“大满贯”得主。退役后,刘国梁转型成为教练和管理者,他坚持贯彻“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003 年,刘国梁任国家队主教练时,才 27 岁。那会儿他就提出要“人性化严格管理”。他认为,严格管理是必须的,但前提是保持在人性化的基础上。“不管你是教练,还是管理者,你首先是一个人,你在管理的也是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真诚的,是平等的,因此要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去严格要求。”谈及此,刘国梁回忆起了自己做主教练时的故事,“当时,我和教练组宣布完训练计划以后,按照正常流程,此时就该告诉大家,要‘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但我说的则是‘不需要按照计划去执行’。大家听后都蒙了,以为我是在说反话。”“我说你们仔细想想,我和教练组做的这个训练计划是统一的,但你们是 30 个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我们的计划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做的,而是针对 30 个人这个集体一起做的。所以你能选择性地、共性地去执行,我希望你们有自己的个性。”刘国梁说。
刘国梁直言,自己非常喜欢有个性和创新性的球员,他鼓励球员们展现真实的自己。在意识形态和各方面价值观正确的情况下,成长为个性鲜明的年轻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真实且勇敢地做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习惯于看每个人的优点及闪光点。他觉得,这些闪光点恰恰是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特质,那些喜爱他们的球迷与粉丝,或多或少都会在这些偶像身上找到共通点。“他为什么会喜欢这名球员?一定是在某个点上,让他们有共鸣了,或是看到了未来期许的方向,或是看到了自己所欠缺的,也许自己努力过后也能够成为偶像这样的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些球员们靠着一拍一拍的实力打到这儿,每一个球员背后的故事都不一样,每一个球员都值得尊敬和球迷们的追捧,哪怕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但都代表着一股力量。其实这也是球员们的动力。试想一下,倘若一个球员没有大家的认可与喜爱,单单只靠自己为国争光的梦想,为之努力,那么在漫长又艰辛的训练以及变幻莫测的赛场上,是否会格外落寞与孤寂?身披国旗,背后的万众欢呼是所有运动员期待的时刻。”刘国梁说道。“所以,你看现在有这么多年轻的孩子,他们爱国,他们喜欢这些为国争光的球员,他们是来支持乒乓球的。或许有一些是刚刚接触乒乓球,也有一些是因为某一个球员来看乒乓球的,无论怎样,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哪怕他们有一些不明白、不了解的,我认为我们应该有爱心,有耐心,也要更加宽容,慢慢引导,让他们知道中华体育精神,中国乒乓文化。让他们在偶像的带领下,潜移默化地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输赢,如何面对竞争,如何体现自强不息。”这也是刘国梁作为乒坛掌门人所希望看到的,他自己亦是这般走过来的。从运动员到国家队主教练,再到中国乒协主席,不管是人生的哪个阶段,刘国梁同样在真诚、勇敢地做自己。喜欢挑战,也喜欢自我否定。用他的话说“不断地自我否定,才能不断地修正”,因此,在他心里,每一代球员都有着不同的吸引人的地方,都是跟着时代的发展向前进步,甚至是能够引领一些当代的年轻人。他表示,一个人的成功得益于党和国家以及集体的培养,同时也离不开亿万球迷粉丝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外界将我们誉为‘国球’,我们自己也有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更应把这项运动背后的文化以及正能量的故事传递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不负‘国球’盛名。”不断深化“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理念提及中国乒乓球,国人无不为之自豪。刘国梁也深表赞同,他始终坚信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不应仅仅满足于当前赛场上的统治地位,而应怀揣着更为宏大的全球愿景,积极推动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早在 2013 年,刘国梁竞聘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时,就提出“中国乒乓,世界共享”这一理念。随着其身份从运动员、主教练、国家队总教练到中国乒协主席、WTT董事会主席、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等不断转变,他与世界乒乓球的沟通和接轨日益增多,该理念也不断发展和深化。“像美国有 NBA,欧洲有五大联赛,日本有相扑,这些标志性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能够增强国际关注度。中国有很多体育强项,但从推广和普及程度以及大家的喜爱度来说,乒乓球位居前列。它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好的节点,况且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确实在世界的舞台上赢得了尊重。”刘国梁说。“我们 65 年长盛不衰,是几代人打下的基础,我们一直在拿冠军,我们现在在拿冠军,我们未来还会继续拿冠军。但是除了冠军,我们还可以为这个行业,为我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他看来,乒乓球不能仅局限于中国,只有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并发展,中国乒乓球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各国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刘国梁积极促成了众多交流活动。在中美“乒乓外交” 50 周年之际,他推动中美混双配对参赛,这一举措不仅让两国运动员在技术上相互学习,更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让乒乓球再次成为连接两国的友好桥梁。刘国梁表示,希望能够将乒乓球打造为国家体育IP,成为具有极高全球影响力的体育项目,承担起中国国家体育名片的角色,展示中国体育的实力和文化魅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体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加话语权。“我们有这样的实力与底气。”刘国梁说。
Q-北京青年周刊A-刘国梁 Q 瓦尔德内尔是您的老对手更是老朋友了,你们是否现在还保持联系,如果见了面,会坐下来再喝上两口吗?A 这是一定的,我们还会保持一些联系,有时候还会发一些信息或是邮件相互问好。如果见面肯定是要喝上一杯的,从球员时期就是如此。这种互相之间的战斗友谊使我们惺惺相惜。记得有一次他来北京,我邀请他到国家队参观。他进门后非常感叹,他说:“哇!这就是中国的冠军训练基地。”当时他看到了女队在训练,他会瞬间像是条件反射般把自己带入进去,看着队员跟我说,谁谁谁,我现在能赢他,谁谁谁我可能不好打。我还带他参观了我们的冠军墙,100 多位世界冠军。瓦尔德内尔同我说他都跟谁交过手,其实这种交流特别宝贵,这就是乒乓文化,也是互相尊重。 Q 您表示会给更多年轻人比赛机会,是否意味着一些在巴黎奥运会夺冠的运动员都会逐渐“转型”,比如去读书,或做教练,如果这样,您对他们的未来有何期许?A 我觉得这不矛盾,培养新人不代表着让老队员退役,因为所有的球员只要热爱,都是可以继续的。就像马龙曾说过:“只要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马龙 37 岁了,他的状态依旧很好,还有倪夏莲都 60 多了,人家依然保持这种状态。体育不分年纪,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热爱,以及你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运动员,只要热爱打球,我都会竭尽全力地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平台、机会和舞台。我们会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他们更要靠自己的实力打上来。当然有一些队员到了退役的年龄了,或者是他想转型的时候,我认为也是正常的。因为无论如何你也不可能打一辈子球。所以你在什么时间转型,你想去做什么,去读书也好,去做体育管理也好,或是去做行业管理,我都很支持他们。无论是想做中国的、国际的,其实都离不开乒乓球。我觉得他们绝大部分人是很难离开乒乓球的,因为他们在乒乓球行业的影响力和闪光点是最大的。而且做了这么多年,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热爱的。他们热爱乒乓球,热爱乒乓球的人也热爱他们。这也是我为什么主张国内国际统筹全面发展的原因,只有将这个蛋糕做大,这个行业的产业才会更多,大家的选择才能够更多。 Q 从 2025 年新的周期开始,您作为乒坛掌门人,有什么远景目标或计划?A 从乒乓球队、中国乒协的角度,肯定是已经开始筹备2028 年洛杉矶的奥运会了。在新的周期里头,会有新的教练班子、主要的球员继续奋战。同时,在这个阶段,肯定会给一些年轻人更多冒头的机会,这些年轻的孩子有时候会给大家一些惊喜,但有时候也会交一些学费。这样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时间。这个学费谁都会交,现在交的目的是为了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能够代表中国乒乓球队续写新的辉煌。
文 刘艺琳编辑 韩哈哈人物摄影 李英武服装编辑 秦子懿服装部分来自 PORTS 宝姿腕表 OMEGA 欧米茄
场地支持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潘展乐:赛场上没有退路 只有拼到底
张雨霏 蝶变之后
王羽佳:探索不止 恒动不息
汪顺:年龄只是数字 实力说明一切
王欣瑜:保持初心,享受比赛和网球本身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