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即使接受了标准治疗,依然面临较高的死亡和再住院风险[1-4]。尽管这些药物在改善症状、减轻负担和延缓病程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死亡率和住院率依旧居高不下,反映了现有治疗的局限性。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患
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了VICTOR与VICTORIA试验的汇总分析——VICTORY研究结果,为维立西呱在HFrEF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证据。基于此,医脉通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毛威教授深入解读该系列研究及其为临床带来的启示。
HFrEF的治疗目标可以系统概括为四个维度:改善临床症状;预防或逆转心脏重构;减少心力衰竭住院;降低死亡风险[5]。这些目标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对于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首要任务是“紧急纠偏”,需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快速缓解端坐呼吸、严重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急性症状,纠正血流动力学失代偿,从而降低短期死亡风险,为后续的长期治疗创造条件。而对于稳定期患者,治疗核心则转为“长期巩固”,通过规范用药主动预防或逆转心室重构,长期维持症状的缓解状态,从而显著降低远期再住院及死亡的风险 [5]然而,无论HFrEF患者处于心衰加重的高风险失代偿期,还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其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并且这种高风险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6]。因此,降低死亡风险,是贯穿HFrEF全病程的核心治疗目标。VICTOR研究:为稳定期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预防提供新依据
维立西呱是一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已在VICTORIA试验中证明其能够显著降低近期心衰加重事件的HFrE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风险。然而,其在病情相对稳定、未经历近期心衰加重的门诊HFrEF患者中的疗效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因此,VICTOR研究[7]旨在评估在无近期心衰加重事件的门诊人群中,加用维立西呱,是否能在标准药物治疗背景下进一步改善心血管死亡与心力衰竭住院等临床结局。VICTOR研究为事件驱动型临床研究(与VICTORIA设计相同),研究将持续随访到心血管死亡事件达到预先设定的事件数(与VICTORIA设计不同)。此外,VICTOR研究有足够的统计学效能检验维立西呱在心血管死亡终点的统计学差异或临床相关差异。VICTOR研究能够为维立西呱改善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结局提供更充分的证据。研究结果如下:•主要终点:在无近期心衰加重(即随机前6个月内无心衰住院、3个月内无门诊静脉利尿剂使用)的HFrEF门诊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维立西呱有降低“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复合终点风险的趋势(HR=0.93;95% CI 0.83-1.04;p=0.22)。
•次要终点:分析显示,维立西呱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HR=0.83;95% CI 0.71-0.97)及全因死亡风险(HR=0.84;95% CI 0.74-0.97)。
尽管VICTOR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但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尤其是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HR=0.75;p=0.04)。因此,对于HFrEF患者,除了终末期患者外,应该尽早考虑使用维立西呱以改善预后。
VICTORY研究:为HFrEF患者预防心血管死亡提供新依据
VICTORY研究[8]是对VICTORIA和VICTOR两项关键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共纳入超过一万例HFrEF患者。该分析旨在全面评估维立西呱对不同风险谱的HFrEF患者临床终点的影响,为其在更广泛HFrEF人群中的应用提供高级别证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主要复合终点
分析结果显示,维立西呱组的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发生率为25.9%(1446/5579),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27.9%(1556/5576)。维立西呱可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风险9%(HR=0.91;95%CI 0.85-0.98;p=0.0088,图1),这表明其在预防心衰加重的核心终点上具有明确且稳健的获益。
图1 VICTORY研究主要复合终点
•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在关键的生存终点方面,汇总分析数据显示,维立西呱组的心血管死亡发生率为12.7%(706/5579),而安慰剂组为14.1%(787/5576)。维立西呱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达11%(HR=0.89;95% CI 0.80-0.98,p=0.020,图2)。重要的是,两项试验间并未观察到统计学异质性(p交互= 0.32),这说明无论患者是近期经历过心衰加重,还是处于稳定期,维立西呱在预防心血管死亡方面的作用保持一致。
图2 VICTORY研究心血管死亡终点
•全因死亡风险下降
全因死亡风险的降低趋势与心血管死亡获益保持一致。在汇总分析中,维立西呱组的全因死亡率为15.9%(889/5579),低于安慰剂组的17.5%(974/5564),风险显著降低10%(HR=0.90;95% CI 0.82-0.99,p=0.025)。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维立西呱对于HFrEF患者“延长生存”的临床价值。
•降低心衰住院风险
数据显示,维立西呱可显著降低HFrEF患者的首次心衰住院风险(HR=0.92,p=0.043)以及包括复发在内的总心衰住院风险(HR=0.91,95% CI 0.85-0.97,p=0.0050)。亚组分析发现,在基线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相对较低(≤6000pg/mL)的患者中,这种获益更为突出(HR=0.85,95% CI 0.77-0.94),提示早期应用可能带来更大价值。
总而言之,VICTORY汇总分析强有力地证明了,在接受标准治疗的不同风险谱HFrEF患者中,加用维立西呱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及心衰住院风险。凭借每日一次的良好耐受性,该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已成为HFrEF“五朵金花”联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威教授:维立西呱双重机制,显著降低HFrEF患者的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HFrEF患者死亡风险高,其核心源于两大相互关联的病理生理机制紊乱:一是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NO-sGC-cGMP)心血管保护通路功能受损,导致血管舒缩障碍、心脏负荷加重及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塑恶化;二是线粒体功能障碍,造成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并触发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形成心功能与多器官损伤的恶性循环[9,10]。
维立西呱作为全球首个获批心衰适应症的可溶性sGC刺激剂,其作用机制独特且精准。一方面,它不依赖于内源性一氧化氮(NO),直接激活sGC并增强其对NO的敏感性,从而修复受损的环磷酸鸟苷(cGMP)通路功能,有效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延缓心室重塑。另一方面,研究表明维立西呱还能通过上调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线粒体数量、改善呼吸链功能,从而恢复心肌能量供应并抑制细胞凋亡。这种双重机制直击HFrEF的病理核心[11-19]。
基于此,HFrEF的治疗强调多靶点协同干预。VICTOR研究探讨了维立西呱在稳定性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的降低,提示维立西呱可能为慢性稳定性HFrEF患者提供持续的生存获益[7]。VICTORY研究为维立西呱在更广泛HFrEF人群中的应用提供了关键的循证证据[8]。综上所述,在心衰治疗中尽早采用多通路联合治疗的策略,可有效突破当前单一或传统联合方案在生存获益上的瓶颈,通过多靶点、多机制协同调控心衰病理生理进程,进一步降低患者再住院率与远期死亡率,为心衰患者带来更显著的预后改善,助力实现心衰治疗从“症状控制”向“长期获益最大化”的进阶。
小 结
ESC 2025公布的VICTORY研究及VICTOR试验结果,为维立西呱在HFrEF治疗领域提供了里程碑式的证据。超过万人的汇总数据清晰表明,“五朵金花”联合治疗方案可以进一步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在不同风险谱患者中的一致疗效,使其成为HFrEF全程管理中,为实现核心治疗目标——“延长生存”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专家简介
毛威 教授
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院长
二级教授、博导、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心衰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长三角心衰中心联盟共同主委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循环系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心血管疾病精准诊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6项,省科技重大专项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参考文献:
1.SOLVD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1991;325:293–302
2.CIBIS-II Investigators. Lancet. 1999;353:9–13
3.Zannad F et al. N Engl J Med. 2011;364:11–21
4.McMurray JJ et al. N Engl J Med. 2014;371:993–1004.
5.McDonagh TA, et al. 2023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2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Eur Heart J. 2023 Oct 1;44(37):3627-3639.
6.Savarese G, Lund LH. Global Public Health Burden of Heart Failure. Card Fail Rev. 2017 Apr;3(1):7-11.
7.Butler J, et al. Vericigua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VICTOR):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25 Aug 30.
8.Javed Butler,et al.VICTOR: Vericiguat Global Study in Participa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VICTORIA: Vericiguat Global Study in Subjec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2025 ESC
9.Brown DA, et 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heart failure. Nat Rev Cardiol. 2017 Apr;14(4):238-250.5.
10.Rosca MG, Tandler B, Hoppel CL. Mitochondria in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heart failure. J Mol Cell Cardiol. 2013 Feb;55:31-41.
11.Gheorghiade M et al. Heart Fail Rev. 2013;18:123.
12.Mann DL et al.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Elsevier/Saunders; 2015.
13.Boerrigter G et al. Handb Exp Pharmacol. 2009;191:485.
14.Breitenstein S et al. Handb Exp Pharmacol. 2017;243:225.
15.Felker G & Mann D. Heart Failure: A Companion to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Elsevier; 2020.
16.Armstrong PW et al. JACC Heart Fail. 2018;6:96.
17.Follmann M et al. J Med Chem 2017;60:5146.
18.Mathar I et al. Circulation. 2018;138:A15553.
19.Bayeva 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3, 61(6): 599-610.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