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不是宣传口出错了,那长剑-1000(以下简称“1000”)这款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可是真可以用来打击美军预警机、加油机、战略轰炸机这些空中体系节点目标的。
如果不是宣传口出错了,那长剑-1000(以下简称“1000”)这款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可是真可以用来打击美军预警机、加油机、战略轰炸机这些空中体系节点目标的。
其实一开始我很纳闷,因为在固有认知中,巡航导弹要么打击军舰这种海上目标,要么是打击雷达站、指挥所这些地面目标,打击空中目标确实超出了认知,就是内心总有一种希望自家装备能带来惊喜的护犊子心态,但是吧,当惊喜真来了又很难接受,特别是长剑-1000竟然还是一款高超音速导弹。
客观来讲,巡航导弹是拥有典型特征发展脉络的一款装备,从亚音速到超音速再到高超音速,很明显,咱们自己都有对应型号,分别是从长剑-10到长剑-100再到1000。
结合9月3日那天对1000的解说词:具备灵活机动、强力突破、即时发射等特点,可对陆、海、空体系节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以及结合现有的地缘局势和我们手上的打击手段来说,有没有能力打击1000-2000公里范围的目标确实没什么可争议的,如果说需要动用1000这种远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而且还是对节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大家都明白目标是谁。
换句话讲,但凡还记得1999年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就肯定知道,从那时候起,我们的军工人不管处于何种环境都希望多发展几款武器,把强敌拒止在岛链之外,而且这个意愿是有顺序且不断提高的。
先把强敌推到第一岛链,再推到第二岛链,根据公开数据来看,东风-21D大概是2500公里射程,东风-26超过4000公里,东风-27超过7000公里,这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很多人的思维都局限了,局限在把拒止能力盲目理解成就只是拒止海上的军舰,把海上拒止和空中拒止给隔开了,提到海上拒止就会想到鹰击-17/19/20,提到空中拒止就只会想到霹雳-15/17,恰恰忘了很关键的一点,他们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美军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标准-6能用来反舰,这就是例子,其实早从讨论长剑-100那个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让它执行对空任务的设想,但是苦于技术有限,最终放弃了。
100没做到的事情,1000做到了,在阅兵已经结束的一个星期之后再回头想想,这件事其实也没那么意外,重点是再结合射程来说,从第二岛链起飞的战略空军机种都在1000的超远程狙击范围内,这可就有意思了,等于就是只要有需要,我们的战术飞机负责打掉中程空空导弹射程内的敌战术飞机,超出射程的战略目标就由1000负责。
加油机、预警机、运输机是肯定要躲在后方空域的,所以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1000的射程都达到了至少3000公里,这些战略飞机还能往哪里躲?
关岛距离东南沿海也不过3000公里,他们总不能躲到关岛以东吧,更别说1000还实现了高超音速,射程足够远,速度足够快,还能具备一定的对空打击能力,在我们重点建立战场信息网络的时代,发现和引导敌关键节点目标的能力大大提高,第二岛链成为“下一个第一岛链”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说实话,还是抱着护犊子的心态,我也希望未来1000是作为打击敌空中节点目标的角色出现,因为如果1000只是作为我们多了一款反舰、打击远程地面目标的手段,反倒少了一份惊喜。
没错,巡航导弹实现高超音速,而且还是我们的首款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确有一种惊讶,但是还远远没到东风-5C的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惊雷-1首款空基战略核导弹这个惊讶程度。
但是如果说1000能打击战略飞机,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长期以来至少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看法,打击飞机只有两个手段,就是空空导弹和地对空防空导弹。
但是他们两都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就是射程太近,就算是往远了算也只有400公里,远低于现在大国主流的空对地以及空对舰导弹射程,该怎么办呢?办法就是提高防空网。
顺着这个思路想想,这或许也是1000要实现高超音速的重要原因,因为1000毕竟还是陆基导弹,也就是从本土发射打击太平洋方向的军舰岛屿或空中目标。
这一路少说也有2000公里,要说不被沿线的敌雷达发现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办法就是两个,一是1000实现隐身化,二是继续提高速度,用速度加强突防能力,如果觉得1000性能还不够强,那也很简单,接着等10000就行了,如果还不够就继续循环往复,反正在弹体刷编号这种事只是在阅兵这种特殊场合才需要,平常根本不会刷编号。
已经有一种感觉,我们在A2AD这条路上似乎进入了一种什么都要的状态,就是别人是在重点方向上做突破,这次阅兵之后 ,不仅看到了鹰击-17/19/20/20,中间还穿插的一款鹰击-18C,外形明显就是隐身设计,当时就在想,嗯?怎么突然要研制和过去思路完全不同的导弹?
现在想想,大概率就是因为高超音速导弹太贵了,这种导弹成本低,平常打击一些低时效低价值目标还是不错的,这就是例子,再回头看看1000具备一定的对空打击能力,还觉得奇怪吗?是不是就没那么奇怪了。
以前和现在不一样,以前是技术打不到,只能尽可能让导弹重点具备一种能力,现在是技术上来了,那肯定是多具备几个能力更好,又不是没有这个技术,又不是没有这个资金,成年人不做选择题,我们全都要。
来源:独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