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8月15日-17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朱晒红教授系统阐述了一种基于脂肪生理学的新型肥胖管理范式。他强调,肥胖治疗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识别并干预脂肪存储的“临界点”(Threshold)——即皮下脂肪存储
在2025年8月15日-17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朱晒红教授系统阐述了一种基于脂肪生理学的新型肥胖管理范式。他强调,肥胖治疗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识别并干预脂肪存储的“临界点”(Threshold)——即皮下脂肪存储能力即将耗竭、脂肪即将向内脏迁移的关键阶段。
朱晒红教授重点强调了多数人减肥后复胖的一大原因是脂肪存储的阈值问题,特别是皮下脂肪存储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脂肪从皮下向内脏迁移的“临界点”是肥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尤其在代谢外科和内分泌领域。
脂肪存储的“临界点”与特定次序
女性朋友受到性别和激素的影响,脂肪首先沉积在大腿和臀部(这主要是因为雌激素会促进脂肪在大腿、臀部和髋部的皮下储存,形成所谓的“梨形”身材),逐步扩展到腹部和胸部皮下[1],进而移至颈部和咽峡部(口腔与咽部交界处)。当脂肪沉积到咽峡部时,会导致气道狭窄,呼吸受阻,表现为打鼾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2]。肥胖顺序
脂肪首先沉积在大腿和臀部
0102
逐步扩展到腹部和胸部皮下
进而移至颈部和咽峡部(口腔与咽部交界处)
03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的临床指南,AH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 15 次/小时标志着患者进入了至少中度OSA。中度及重度OSA已经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需要积极干预[3]。干预不及时脂肪将持续沉积,进入内脏层,一旦脂肪存储到肝细胞,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hepatic steatosis)达5%以上,出现肝细胞的“异位脂肪沉积”,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4],就会引发代谢综合征,包括激素代谢障碍(如女性雌激素降低、雄激素升高,引发多囊卵巢和子宫内膜癌风险;男性雄激素降低、雌激素升高,影响阴茎发育和生育)、尿酸代谢障碍(痛风)、脂代谢异常(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表现为高血脂),以及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因此,脂肪从“皮下存储”到“异位存储”的转变,是代谢健康从正常转向异常(如胰岛素抵抗、炎症、2型糖尿病等)的关键转折点。
基于“新思维”的肥胖的梯度治疗策略
朱晒红教授提到,肥胖治疗应该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而非短期的“短跑”,核心目标是维持正常的体重,并倡导依据个体所处的脂肪存储阶段,实施梯度化、分层级的精准治疗策略。该策略从生活方式干预,到新型药物的应用,直至代谢手术,形成了一个连贯的科学防治体系。
传统减重方法可能更聚焦于短期减重效果,而肥胖代谢病治疗“新思维”基于脂肪存储的生理次序和阈值,在脂肪存储达到极限前(如出现打鼾或呼吸睡眠暂停时)就进行干预,避免脂肪向内脏迁移引发代谢疾病。
基于新思维,朱晒红教授认为肥胖治疗方案应采用梯度管理方法,依据脂肪存储阶段和代谢状态进行分层干预:
管理为主的阶段(针对脂肪仅存在于皮下层,无代谢综合征的“健康胖子”):以饮食和运动为主。饮食策略包括摄入饱腹感强、消化慢的食物(如抗性淀粉);运动强调抗阻运动。
医疗干预阶段(出现代谢综合征症状,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月经延迟或呼吸睡眠暂停):采用梯度药物治疗,药物包括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和玛仕度肽等,这些药物能使总体重减少20%以上。
严重阶段(体重指数超过50kg/m2,伴有重度呼吸睡眠暂停):要快速减重,可能需要通过减重手术实现,术后为防止复胖还需联合减重药物治疗。
最后,朱晒红教授指出,新思维强调在肥胖早期(如超重状态时)就进行干预,实现以预防为主而非治疗为主的目标。例如,在体重未严重超标前,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维持良好状态,降低复发风险。
专家简介
朱晒红 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肥胖代谢外科工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副组长
研究代谢手术对于低BMI代谢综合征疗效
研究代谢手术后脂肪组织差异性动员特点
建立“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法”操作法
在国际高水平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6篇,代表性论文被JAMA、Lancet等顶级核心期刊引用或正面评价
牵头或作为核心专家组成员主持参与制定行业指南与专家共识12部
审稿专家:朱晒红 教授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