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他在美国的巡回演讲中放出一句狠话:“要让解放军出不了港、渡不了海、上不了岸,‘占领’不了台湾。”
赵天麟,这个名字在台湾政坛不算陌生,尤其是近几年,他的一些言论和举动频频登上新闻头条。
2023年,他在美国的巡回演讲中放出一句狠话:“要让解放军出不了港、渡不了海、上不了岸,‘占领’不了台湾。”
这话一出,岛内岛外哗然,有人叫好,有人质疑,还有人直接开骂。
这句狂言背后,赵天麟到底是个啥样的人?他为啥从一个多次访问大陆的“温和派”,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对抗派”?
赵天麟,1973年出生在台北市,家里背景挺有意思——父亲是安徽亳州人,母亲是台湾花莲人,算是两岸混搭家庭。
小时候他学习成绩不算好,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啥好大学,先去了淡水工商专科学校,后来才辗转进了世新大学,读了个口语传播系。这学历在台湾政客里不算拔尖,但他靠着嘴皮子功夫和政治嗅觉,硬是闯出了一条路。
大学期间,赵天麟算是正式踏进了政治圈。90年代初,台湾政坛风起云涌,他加入了民进党,还跟谢长廷搭上了线。
1996年,彭明敏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赵天麟跑去当学生分队队长,帮着组织活动、拉票。
那会儿他才20出头,年轻气盛,政治热情满满。
之后他又加入了谢长廷的竞选团队,负责文宣部,还当过发言人。这段经历让他在民进党内崭露头角,也练就了一身宣传和演讲的本事。
除了政治,他还在媒体圈混过一阵子。当过《台湾新闻报》和《新台湾周刊》的记者,还在东森广播网做过主播。
2002年,赵天麟正式迈进政坛,当选高雄市议员。那时候他不到30岁,算是个年轻的政治新面孔。
不过,2006年他运气不太好,正赶上陈水扁家族贪污案爆雷,民进党形象大跌,他也没能连任。失利后,他没闲着,直接转去当了民进党发言人,继续在党内刷存在感。
之后高雄市议会出了个空缺,他抓住机会,通过补选又杀回了议会。
这次他站稳了脚跟,开始在地方政坛积累影响力。他又跟着谢长廷访问大陆,那时候两岸关系还算缓和,马英九在台上,交流活动不少。
2014年,他又随海基会去了趟大陆。这两次访问,他言辞都挺温和,没啥出格的举动,甚至还给人一种“愿意沟通”的感觉。
那会儿的赵天麟,跟后来的“狂言版”完全不是一个画风。有人说他那时候是真心想搞两岸交流,也有人说他就是随大流,政治投机而已。不管咋说,这段经历确实成了他后来立场大转弯的一个对比点。
要说赵天麟的转变,得从2016年蔡英文上台讲起。
马英九时期,两岸关系虽然不算热火朝天,但至少还算稳定。
民进党那会儿不少人,包括赵天麟,都跑去大陆看看机会,搞搞交流。可蔡英文一上台,两岸关系就开始紧张,台独调门越来越高,赵天麟的立场也跟着变了,他渐渐从“交流派”变成了“对抗派”。
到了2023年,他在美国巡回演讲时,直接抛出了那句惊世骇俗的狂言:“要让解放军出不了港、渡不了海、上不了岸,‘占领’不了台湾。”
这话啥意思?简单点说,就是摆明了要跟大陆硬刚,还要把美国拉进来当靠山。
这跟他在2012年、2014年访问大陆时的温和态度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
中美博弈这几年越来越激烈,美国频频拿台湾当棋子,军售、立法、访问,动作一个接一个。
蔡英文政府这边呢,也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岛内台独氛围水涨船高。
赵天麟这时候跳出来喊对抗,明显是想迎合这波潮流,顺便给自己加点政治筹码。说白了,就是典型的“见风使舵”。
赵天麟这句狂言,不是随便喊喊的,背后有大背景。
2023年6月,美国批准了拜登上台后的第10次对台军售,金额不小,武器种类也挺齐全。
同年,美国国会还通过了“2024财年防务授权法案”,里面明确提到要提升台湾的所谓“防卫能力”。这俩事儿一叠加,美国的态度很清楚:要把台湾武装起来,当成对抗大陆的前哨。
赵天麟在美国演讲,正好踩在这波节奏上。
他的话不仅是对大陆的挑衅,也是给美国递了个话:我们这边跟你们站一块儿,你们的支持没白给。这时候他跑去美国喊口号,既是给自己造势,也是帮民进党在国际上刷存在感。
岛内反应呢?两极分化挺严重。
支持台独的觉得他这话解气,挺有种;反对的人则骂他不负责任,挑衅大陆只会让两岸更僵,台湾更危险。毕竟,谁都知道,解放军真要动起来,不是嘴上喊喊就能挡住的。
赵天麟这人,政治生涯里有个挺明显的标签——投机。你看他早年跟着谢长廷混,后来在民进党里当发言人,再到多次访问大陆,再到如今喊对抗,每一步都踩着时代风口。
马英九时期,两岸缓和,他就去大陆走走;蔡英文上台,台独抬头,他就立刻变脸。这种“风往哪吹就往哪倒”的作风,说好听点是灵活,说难听点就是没啥原则。
他2023年的狂言,其实也是这种投机的延续。
那会儿中美关系紧张,台湾问题成了热点,他跳出来喊两嗓子,既能讨好美国,又能迎合岛内一部分选民,何乐而不为?
至于这话能不能兑现,会不会把台湾推向更危险的境地,他估计没想那么多。政治人物嘛,声量和利益永远排第一。
赵天麟喊完这句狂言后,没消停,继续推他的“抗中保台”路线。
2023年之后,他频频露面,不是参加军事活动,就是发表类似言论,试图维持自己的政治热度。到了2025年,他依然是民进党里的活跃人物,但他的立场转变也招了不少质疑。
有人说他这是在给自己铺后路,万一台海真出事儿,他可以拍拍屁股跑美国去;也有人觉得他就是被民进党的大环境绑架了,没啥选择余地。
不管咋样,他的言行确实让两岸关系雪上加霜。未来他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得看中美博弈的走向和岛内的政治风向。
赵天麟从早年的两岸交流,到现在的全面对抗,他的转变折射出了民进党这几年政策的变化,也暴露了某些政客为了私利不惜赌上大局的心态。
他那句“让解放军出不了港、上不了岸”的狂言,听着挺唬人,但真要细想,谁信啊?台湾那点家底,能挡住对岸的军力?说到底,这话不是给大陆听的,是给美国和岛内特定人群听的。
赵天麟的狂言,表面上看是挑衅,实际上是政治算计。他从多次访问大陆的“交流者”,变成如今的“对抗者”,这中间的转变让人感慨,也让人警醒。
台湾问题从来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赵天麟这句狠话,或许能让他在政坛多蹦跶几天,但对两岸老百姓来说,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不安和对立。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