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陪照护”病房里,有一群“临时妈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20:16 2

摘要:“谢谢你们!是你们的专业护理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全家有了支撑下去的底气!”黄女士(化名)对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运动创伤科护理团队衷心地说。

“谢谢你们!是你们的专业护理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全家有了支撑下去的底气!”黄女士(化名)对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运动创伤科护理团队衷心地说。

两个多月来,她的丈夫刘先生(化名)与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因严重车祸同时入院救治。一家有四人同时入院,一时无法兼顾照护的黄女士手足无措,焦虑不安。

在这个几乎被击垮的家庭最需要支撑的时候,运动创伤科的护理团队接过“免陪照护”重担,用专业与温暖,化身为一群“临时妈妈”。

生命守护者多线作战

四个人,不同部位,不同伤情,护理难度极大。

诊断显示,刘先生颅脑损伤、肺挫伤、髋臼骨折脱位;10岁的大儿子蛛网膜下腔出血、股骨干骨折;7岁的二女儿硬膜下血肿、开放性股骨下端骨折;6岁的小儿子股骨干骨折。

护理团队24小时轮值,严密监测父亲的生命体征,精准管理三个孩子的伤口、体位和疼痛。二女儿开放性骨折的伤口触目惊心,护士们换药如做精密手术,动作极轻,生怕增添孩子痛苦;孩子们打着石膏或外固定架,翻身困难,护士就为他们量身定制翻身和体位管理方案。此外,还要统筹预防感染、压疮、血栓等多重风险……

护理团队像指挥一场多线作战,精准同步每一项护理要点和细节,不让任何一人因疏漏再受风险。

儿童护理有专业方案

刚入院时,二女儿小雨(化名)、小儿子乐乐(化名)被疼痛和恐惧包围,每次换药都大哭大闹,抗拒治疗。针对两个孩子不同年龄段,护理团体想出了不同的“妙计”,将换药变成孩子的“游戏时间”。

科室护士长曾秀云拿出星星贴纸,为小雨制作了一张“勇敢者勋章墙”:“宝贝,如果配合换药就可以贴一颗星星噢!”小雨眼中有了好奇。此后,换药对小雨来说不再只有痛苦,完成治疗贴上星星会让她有成就感。

方玉娟护士注意到乐乐紧紧抱着会播放音乐的小猪佩奇玩偶,于是和他约定:“阿姨只在片头曲时间内换药,音乐一停就不换,你监督阿姨好不好?”乐乐半信半疑答应。下次换药,方玉娟提前准备,片头曲一响,她迅速精准完成关键步骤,音乐停就收手。乐乐惊喜发现换药不难熬了。

护士长曾秀云帮小雨剪头发

由于长期卧床卫生不便,孩子头发容易长虱子。曾秀云备好工具,像妈妈一样轻柔地为小雨剪短打结的头发,用温水和洗发露轻轻揉搓、冲洗。一旁的黄女士看着护士长专注的侧影和女儿舒展的眉头,无声落泪:“护士长就像是孩子的‘临时妈妈’,比我这亲妈还细心!”

护士和护工给乐乐洗头

长期卧床,疼痛与不便使刘先生烦躁易怒,抵触康复训练。管床护士王玉珏观察到刘先生用手机外放音乐,次日便带来蓝牙骨传导耳机,温和建议他用耳机听音乐。当刘先生因疼痛再度焦虑时,耳机里的钢琴曲平复了他的情绪。为了让刘先生理解康复动作必要,王玉珏特意拿来骨盆模型耐心讲解,刘先生终于笑着主动配合训练。

病房变成“温暖的家”

黄女士至今对一件事情难以忘怀。一天下午,儿子术后排泄物弄脏了裤子和大腿,黄女士又急又臊、手忙脚乱。管床护士看到,赶紧打来温水,蹲在病床边轻柔地帮儿子擦去腿上的排泄物,动作自然专注,毫无嫌弃和不耐烦。

“我深受震撼与感动,明白真正的护理不只是打针发药,更是在人脆弱时给予有温度的呵护。”黄女士回忆时仍双眼含泪。

“护理是一件专业的事。”护士长曾秀云说,每天为孩子擦身、翻身,设计防压疮方案,联合康复师开展早期训练,同时,还要持续关注整个家庭的心理状态。当孩子们受巨大惊吓,护理团队不能用生硬的方式,而是用专业工具评估、以易懂语言疏导;面对焦虑的黄女士,护理团队以实用观察法,缓解其因不懂护理的无助感。“在没有家人陪护的病房里,我们希望用家人般的温暖照护,让患者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文 |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张靓雯 李祎琳图 | 通讯员提供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