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万打水漂?柯文哲出狱才一天,又遭检方抗告,背后全是算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20:10 1

摘要:柯文哲出狱才一天,就收到台北地检署提出的抗告,面临再次被“羁押禁见”的可能,难不成7000万新台币的保释金,真的要打水漂?

7000万新台币,换来的竟是不足一天的“假自由”!

柯文哲出狱才一天,就收到台北地检署提出的抗告,面临再次被“羁押禁见”的可能,难不成7000万新台币的保释金,真的要打水漂?

众所周知,那起围绕京华城容积率调整案的司法追诉,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法律问题。

检方指控柯文哲在市长任内图利开发商,使其获利预估超过200亿,但搜查冻结了数亿资金后,却拿不出直接的收贿铁证。

去年9月2日,台北地方法院曾裁定柯文哲无保请回,但检方抗告成功,将其改判羁押禁见。

保释金的数字更是几经波折,从最初的3000万,到今年1月15日被检方抗告成功后提升至7000万。

如今,在今年9月5日北院终于同意交保后,检方又在9月9日以柯文哲与证人之一的陈智菡同车12分钟为由,再次提出抗告。

柯文哲的律师团怒斥这是“文字游戏”,而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林益山则形容,这就像在“玩司法俄罗斯轮盘”,没人知道下一颗子弹出膛时会击中谁。

外界普遍不看好检方的这次抗告,预估成功率不足15%。

前“大法官”苏永钦分析,高等法院最可能的裁决是“发回更裁”,这是一种在政治压力下避免直接表态的折中选择。

前“监察院长”王建煊更是直言:“当司法成为政治工具,抗告就成了表演。”

柯文哲明显然是个老江湖,没那弱不禁风。

出狱时,他身着一件印有“KP”字样的白色T恤,脚踝上那个显眼的电子脚环,无声地诉说着一切。

在媒体镜头前,他发表了一段6分33秒的讲话,声音哽咽,直言“这是政治追杀”。

这一幕通过直播迅速传遍全岛,成功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政治受害者”形象。

资深媒体人柳采葳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比谁都清楚,舆论战才是生存关键。”

效果立竿见影,民调显示,高达62%的民众认为柯文哲正遭受政治迫害。

他的支持者“小草”们被迅速动员起来。柯文哲的车队刻意绕行青年聚集地,探望86岁高龄的母亲。

短短几天,“小草后援会”新增会员1.2万人,捐款账户涌入超过8000万新台币。

那个电子脚环,本是司法监控的工具,如今却被人权团体抗议为“24小时的政治监控”,反而成了他博取同情的最佳道具。

蓝白合的慢性自杀

柯文哲获释后,国民党支持者对“蓝白合”的支持率从71%骤降至58%。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试图以“三不原则”稳住局面,却遭到了民众党主席黄国昌的激烈反对。

在一场蓝白高层会议上,黄国昌拍桌怒斥:“现在退让就是慢性自杀!”他认为,民众党必须借此机会确立自己在野阵营的主导地位。

随后,民众党抛出了合作的“三条件”,要求国民党承认柯文哲为在野领袖,并就未来选举做出承诺。

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坦言:“国民党不可能接受这些条件。”

而执政的民进党,在推动“立委大罢免”失利、领导人赖清德民调支持率从48%暴跌至32%的困境下,被指正乐见其成,并暗中扶植“去柯化”势力,以分化对手。

这场司法战背后,是惊人的金钱博弈。

那笔7000万的保释金,构成极为复杂:民众党党产出了2100万,柯文哲家族抵押房产凑了1800万,另外还有来自三家科技公司的400万借款,以及最大头的2700万支持者捐款。

一旦柯文哲最终被判有罪,这笔钱将被没收,对民众党将是毁灭性打击。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据估算,柯文哲团队为这场司法战的总投入已超过2亿新台币,其中律师费高达8000万,舆论炒作也花了5000万。

连那个电子脚环,每月都要民众党公费支付12万新台币的监控费用。

结语

柯文哲的保释风波,早已超越了一起单纯的贪腐案件。

当法律程序可以被反复拉扯,当保释金成为政治赌注,当舆论动员能够左右民心向背,司法的公信力将荡然无存。

无论结果如何,它给台湾社会留下的裂痕,都将难以弥合。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2025-09-08《柯文哲已同意交保,预计下午出狱》

中国台湾网2025-09-08《柯文哲被羁押一年后交保获释 需配戴电子脚镣》

中国新闻网2025-09-09《柯文哲批赖清德“让台湾四分五裂”,直言“冤狱”》

来源:客观听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