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南,作为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一员,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华夏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时期,越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隶属于中原王朝,成为其郡县,而后又以藩属的形式存在。这种紧密的政治关联,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华夏文明得以在越南广泛传播并深深扎根
越南,作为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一员,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华夏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时期,越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隶属于中原王朝,成为其郡县,而后又以藩属的形式存在。这种紧密的政治关联,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华夏文明得以在越南广泛传播并深深扎根。
越南人的名字,诸如胡志明、武元甲、邓泰山、吴宝珠等,在形式和结构上的确与中国汉族人的名字并无显著差异。其姓氏大多能在《百家姓》中找到踪迹。这充分表明了华夏文化对越南人名文化的深远影响。
尽管越南人基本都能在中国找到“同姓本家”,然而姓氏的分布比率却和中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以中国为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前五大姓分别为李、王、张、刘、陈。其中,李姓占人口比重的 7.94%,王姓为 7.41%,张姓达 7.07%,刘姓有 5.38%,陈姓则是 4.53%。这五大姓氏的人口总和将近 4 亿人,几乎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种分布比率反映了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比如,李姓在唐朝时期由于皇室的尊崇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王姓则在历史上有着众多的名门望族,传承至今。而越南的姓氏分布比率则受到其自身独特的历史发展、民族融合以及地域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与中国不同的格局。
上图_ 百家姓,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
而越南人口数量最多的三大姓氏为阮、陈、黎,这三大姓氏的总人口占据了越南人口的 58.5%。其中,作为第一大姓的阮姓,其人口达 3176.23 万人,占越南总人口的 38%。胡志明原本亦姓阮,原名乃是阮必成。然而在中国,阮姓并非大姓,其人口仅有 81 万人,大约仅为越南阮姓的 1/40。
越南阮氏缘何能够成为全国第一大姓?民间存有一则传说,当年梁山接受招安,阮小二辞官不就,远逃海外,其子孙得以繁衍生息,故而才有了阮姓占据半壁天下的越南国。此说自然荒诞不经。但其真正原因究竟为何,还需从越南阮姓的起源谈起。
上图_ 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一百零八将之一,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
远古越南本无姓越南在上古时期称为雒越。《后汉书·任延传》中记载雒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这表明在东汉时期,越南地区的原住民尚未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依旧处于原始社会的群婚和杂婚状态,固定的姓氏自然也无从谈起。直至汉光武帝派遣任延担任九真郡(今越南中部)太守时,才“初设媒聘,始知姻娶”。
其后,越南有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抗汉朝,越南史书《大越史记》称二征姐妹“本姓雒,峰州縻冷县雒将之女”,“略定岭南六十五城,自立为王,始称征姓焉。”雒即为雒越之雒,二征姐妹在反汉之前姓雒,由此可见,最早的越南人是以民族称号作为姓氏。然而,当下越南姓雒之人寥寥无几,大多数还是使用汉姓。自“秦余徙民”开始,中原移民大批涌入越南,带来了中原的姓氏。原住民或是因通婚,或是因趋荣自比,或是依从尊者喜好,纷纷拥有了汉姓。越南的阮姓便是从中原传入。
上图_ 古画 玉山陈人作《竹林七贤》
阮姓起源和进入越南中原阮姓依宋人郑樵所著《通志·氏族志》所述,其源出自偃姓。在商代“泾渭之间”存在一偃姓诸侯国,名为阮国。其后,该国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后代便以国为姓,从而形成阮姓。至魏晋时期,阮姓汇聚于陈留,将其视作郡望,子孙昌盛,人才辈出,知名人士有建安七子中的阮瑀、竹林七贤中的阮籍等等。越南阮姓大多亦为陈留阮氏的后裔。阮氏南迁规模较大的共有三个主要批次:
第一批,魏晋南北朝。
东晋成帝咸和年间,丹阳尹阮孚,鉴于当时“太后临朝,政出舅族”的局势,预感大乱即将来临,主动请求南调。获任“都督交、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钺”。阮籍的从孙阮放,也因类似缘由,调任“除监交州军事、扬威将军、交州刺史”。
刘宋时期,有阮弥之出任交州刺史,奉诏征讨林邑国,将林邑王杨迈打得大败。交州乃是如今桂南粤西至越南红河流域的广袤地区,其治所位于今越南河内附近,而林邑则处于当今越南的南部。
第二批,隋代并天下
陈留阮氏作为江东的大族之一,掌控着海上贸易。隋灭陈朝实现统一天下之后,对江东士族予以打压。众多阮氏族人因此南迁交州林邑。
上图_ 隋灭陈之战形势图
第三批,宋元鼎革
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下,南方的阮氏族人为躲避兵祸,再度有向南逃往越南的。例如浙江在民国十七年修撰的《越州阮氏宗谱》记载:“族人阮蜇等,下海为盗,至交趾,改名随,因有功被封王,其世子为太史。”
至清代,越南阮朝的统治者仍与浙江的阮氏家族有所往来。清御史马传熙所著《白燕堂杂记》中写道:“会稽山麓的啸吟阮姓乃是大姓,是吾之外婆家,相传为安南王的故乡。同治八年六月,奉命陪同安南国使臣阮恩间等,游览会稽的名胜,临别时曾赠予诗作”。清阮文淮的笔记中记载:“同治癸巳年,安南国之人来乡访祖,拜谒阮氏宗祠”
上图_ 安南为越南古名
自明代起,仍陆陆续续有中原阮氏迁徙至越南。广东怀集的阮氏宗谱记载,怀集阮氏始祖为阮德,其后代接连经顺德迁往越南,其中有一人名为阮光缵,曾建立西山政权,成为一方霸主。
在以上几波迁入越南的阮氏族人中,第一批地位最为显赫,势力最为强大,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豪强望族。原住民投身其门下,也跟随其姓氏。
在唐代,安南已到处都是阮姓之人。长庆二年(822 年),阮氏喜担任南岳都护;唐宣宗时,经略使中有阮涿;五代时期的越南发生“十二使君之乱”,十二个割据的土皇帝中,就有阮宽、阮超、阮昌识等五人姓阮。宋初,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建立李朝,朝廷中的大臣亦有大批阮氏,如李太祖朝的枢密阮道纪、左参知政事阮彻等等。
上图_ 李朝、陈朝时期的越南
他姓改姓和发展壮大越南阮姓众多,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即其他姓氏改为阮氏。越南历史上陈朝取代李朝,1232 年陈太宗颁布诏令,称陈家祖上名字中有个“李”字,要求全国姓李之人全部改姓阮以避讳其名,实则是欲使李家断绝复国之念想。“元祖讳李,因改李朝为阮朝,且绝民望于李氏也。”李氏原系国姓,越南上下姓李者为数众多,此番改姓阮氏,越南阮氏人口陡增大半。
阮姓在越南的壮大亦与阮氏曾为国姓相关。越南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即为阮朝。阮朝的前身是黎朝的广南国,乃是割据于越南横山以南,今顺化、广南地区的一股割据势力。其后逐渐壮大,与越南北方的郑氏集团混战达上百年之久。曾一度被农民起义建立的西山政权所攻灭。而后有阮福映,逃亡至暹罗,在暹罗与法国殖民者的支持下重整旗鼓,统一越南,建立阮朝。自此,阮氏愈发尊贵,繁衍愈众,而冒籍者亦愈发增多。
上图_ 阮朝,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
然而严格来讲,阮朝统治者后来不再单单姓阮。广南阮氏的第二代当主阮潢,于阮后再加一福,以彰显其非凡与尊贵,阮氏遂变成了复姓阮福氏。直至近代阮朝覆灭,末代皇帝阮福永瑞流亡海外,众多宗亲贵胄才又将姓氏改回。
来源:上海的聪明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