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自媒体直播飙戏:你家刷到的“原配打小三”,可能全是编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19:54 1

摘要:打开手机,某直播平台突然推送来一场“原配街头暴打小三”的戏码。镜头晃动,人声鼎沸,原配声嘶力竭,小三狼狈不堪,围观者纷纷拿起手机……你是不是也曾刷到过这样的内容?情绪刚刚被调动,正准备留言骂一句,却突然怀疑:这,到底是真的吗?

打开手机,某直播平台突然推送来一场“原配街头暴打小三”的戏码。镜头晃动,人声鼎沸,原配声嘶力竭,小三狼狈不堪,围观者纷纷拿起手机……你是不是也曾刷到过这样的内容?情绪刚刚被调动,正准备留言骂一句,却突然怀疑:这,到底是真的吗?

真相往往不如戏剧那般“精彩”。许多你偶然刷进的“家庭矛盾”、“商业大战”直播间,其实早已写好剧本、备好演员、分好角色,只等你点击进入,送上流量和打赏。它们以“真实记录”为名,行的却是编排炒作之实。

所谓“抓小三”、“婆媳大战”、“老板互撕”,多数不过是自媒体团队为引流而精心设计的“狗血剧”。例如,某知名直播间常年上演“原配带人捉奸”戏码,每次都有新角色加入,情节跌宕起伏,堪比连续剧。细心的网友发现,同一批演员竟在不同剧集中轮番扮演“小三”、“丈夫”和“原配”,今天是被撕的“小三”,明天就成了手撕别人的“原配”。

还有那些看似激烈的“商业冲突”———两个老板在直播间里吵得面红耳赤、互相揭短,甚至扬言要“法庭见”。结果下一场直播,两人却和好如初、共同卖货。观众的情绪被反复拉扯,最终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冲突都是为了卖货铺垫的戏码。

这些剧本往往紧扣人性弱点,刻意放大冲突、渲染极端情绪。它们打着“真实”的旗号,却无一处不虚假;号称“调解矛盾”,实则为了收割流量。

荀子曾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当虚假内容泛滥成灾,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也将随之动摇。这类直播至少带来三重危害:

其一,混淆是非,扭曲价值观。反复渲染狗血剧情,会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误以为“婚姻即战争”、“欺骗即常态”,毒化社会风气。孔子强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当“恶俗”被包装成“真实”广泛传播,公序良俗便面临严峻挑战。

其二,消费正义,麻木人心。虚假冲突滥用公众同情心与正义感。当人们一次次发现自己为虚构故事付出真情实感后,逐渐变得冷漠。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但若“远方”和“人们”尽是虚构,人与人之间真切的关怀又将归于何处?

其三,劣币驱逐良币,破坏创作生态。当编造剧情就能轻松获取流量,那些坚持真实、深耕优质内容的创作者反而无人问津。长此以往,网络环境必将充斥更多虚假和低俗,形成“越是虚假越受欢迎”的恶性循环。

治理这类乱象,需多方合力、重拳出击。

平台应承担主体责任,建立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不能一边享受流量红利,一边放任虚假内容蔓延。对疑似编造的冲突类直播,应加入醒目提示;对确认为造假者,则须封号处理,提高违规成本。

监管部门要完善法规,让“狼来了”的造假者无处遁形。现有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明确要求不得传播虚假信息,关键在于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技术监测能力,让每一个造假团队付出应有代价。

观众也应保持清醒,主动抵制。古人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当我们学会理性判断、不轻易被情绪裹挟、不转发不点赞可疑内容,造假者的市场自然日益萎缩。

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应持续倡导真诚、信任的价值观。真实的生活或许缺乏戏剧性的冲突,却自有其深厚的力量。唯有真实,才能建立起持久的情感连接;唯有诚信,才能守护社会公序良俗的根基。

别让我们的情绪,成了别人剧本中的提线木偶;也别让虚假的冲突,解构了真实世界的温暖与信任。从平台到用户,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共同守护一个更加清朗、真诚的网络空间。

来源:立恒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