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1年1月20日,江苏南通如皋有一个叫张小凡的小商贩,在市场上卖豆饼,他本不是南通人,为了做生意,才远离家乡来到这里,因为是外乡人跟周边的商户也不太熟悉。
1951年1月20日,江苏南通如皋有一个叫张小凡的小商贩,在市场上卖豆饼,他本不是南通人,为了做生意,才远离家乡来到这里,因为是外乡人跟周边的商户也不太熟悉。
这一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在出摊的路上买了一份《大公报》的当日报纸,拿到摊位上。
蹲市场是一个挺熬人的工作,要是从早到晚一直有客人买东西还好一点,要是赶上没人买货的时候,那真是啥东西也卖不出去。
那些常年蹲市场的本地人在没客人的时候经常找个暖和的地方去打牌,玩得那是不亦乐乎。
张小凡有点文化,不屑于和他们一块打牌,他在闲着的时候,就拿起早上买的报纸津津有味地读,仿佛精神食粮一样,有的文章他还会翻来覆去的读,甚至剪下来收到一起,他最喜欢看的报纸就是《大公报》。
这一天的头版新闻十分醒目,讲述了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在1月10日被依法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
张小凡看到这里,当即拍手称好,嘴里还嘟囔着:“活该!”
大概是编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案件,还在这条新闻的下面,同时刊登了王子民供述杀害李公朴和闻一多两位民主人士经过的详细报道。
张小凡逐字逐句地看着,突然发现王子民的供述中有一句:“蔡文其开枪杀了闻一多先生。”并说道此人还没有归案,是杀害李公朴与闻一多的直接主要凶犯。
张小凡在看完这一页的新闻后,很快折了过来,准备看下一页的新闻,突然他脑海中闪过“蔡文其”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可是一时却想不起来了。
不一会儿在张小凡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叫“蔡云祈”的老乡,他反复读着“蔡文其” “蔡云祈”好像差不多。
张小凡想到这个盐城老家的蔡云祈就来气,因为他还欠自己一笔钱,至今没还。
蔡云祈解放前曾担任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司令部的中校参谋,在李公朴和闻一多被害时,蔡云祈就在云南昆明。
他之所以对蔡云祈的事情如此清楚,是因为蔡云祈的妹夫张顺臣是他的族侄,因此有过交往,1946年春天时,张小凡曾到上海做生意,张顺臣依附于蔡云祈在上海混的很好,在张顺臣那里,张小凡见到了蔡云祈。
蔡云祈还跟他们吹嘘说:“昆明地方出了乱子,宪兵无法镇压,请我到场三言两语就解决了。”
当时张小凡还十分钦佩蔡云祈,吃饭的时候特意敬了几杯酒,让他以后多关照,蔡云祈酒劲上来了,还打包票,告诉张小凡,以后混不下去了就到云南去找他蔡某人,不敢说荣华富贵,起码能吃喝不愁,张小凡信以为真。
可是等到当年秋天的时候,他又碰到张顺臣,谈起蔡云祈的事情,这个族侄唉声叹气地说:“蔡云祈被蒋介石用飞机拉到南京吃官司了,老婆孩子从云南赶到上海等候消息呢!”
张小凡当时也只认为是时局动荡,年初还叱咤风云的样子,年底就吃了官司,此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蔡云祈。
直到1950年春天,有一次张小凡回盐城老家看父母,走在街上想给家里买点吃的,却被一个卖豆腐的给拦住了。
只见这个戴着破旧斗篷,担着一扁担豆腐的人,拉低了声音对张小凡说:“是我,蔡云祈。”
以往张小凡见到的蔡云祈都是穿着西装革履,脑袋油光铮亮,和现在的落魄样简直判若两人,难怪张小凡认不出。
当时张小凡不敢相信地说:“蔡兄,怎么开始卖豆腐了?”
蔡云祈说自己倒了霉,得罪了上峰,被开除了,现在就靠卖点豆腐糊口,然后蔡云祈话锋一转:“张兄,愚弟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可否借我点钱?”
张小凡脸皮薄,不好意思拒绝,就问:“借多少?”
蔡云祈说:“越多越好,等我过一阵子缓过劲来就还你!”
想到曾经在上海的时候,蔡云祈请他吃过饭,还邀请他去云南昆明,张小凡就把兜里揣的所有钱都借给蔡云祈了,因为有他族侄张顺臣的关系,也没打欠条,蔡云祈十分感激,还拿了几块豆腐给张小凡。
分别的时候,蔡云祈却再三叮嘱张小凡说:“过去的事,千万不要再说了!”
让张小凡没有想到的是,这钱借给蔡云祈后,他就再也没有说还的意思,原来这蔡云祈花钱大手大脚,卖点豆腐都不够他糟蹋的,哪里还能攒下钱来。
这把张小凡气得,每天都在心里骂蔡云祈,也正因为如此,他看到《大公报》里说杀害李公朴、闻一多的刽子手是“蔡文其”的时候,就感觉很熟悉。
张小凡虽然买卖做的小,但是经常走南闯北,见过各式各样的人,他知道四川那边方言比较严重,之前的凶手王子民是在成都被审判的,说的可能是四川话,办案人员因此把“蔡云祈”听成了“蔡文其”也说不定,而且李公朴、闻一多被害的时候,蔡云祈就在昆明。
种种迹象都让张小凡产生了怀疑,因此他立即从南通赶回了盐城,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说蔡云祈可能就是杀害李公朴、闻一多的凶手。
当时正是镇反期间,全国上下都在镇压反革命分子,公安人员听说杀害李公朴、闻一多的凶手在本地,当即就把蔡云祈给逮捕了,然后开启了调查。
公安先是向成都、昆明等地发电报,询问是否有蔡云祈这个人,得到的回复都是查无此人。
而对蔡云祈审查时,蔡云祈坚持说张小凡是在污蔑他,因为他欠张小凡一笔钱,所以张小凡才恶意举报他,天下名字像的人多了,怎么可能因为名字发音像就胡乱抓人呢?
公安人员在了解到蔡云祈与张小凡有经济上的纠纷后,也都倾向于张小凡是公报私仇,恶意举报,在没有取得证据的情况下,只得将蔡云祈给放了。
释放后的蔡云祈十分嚣张,找到张小凡,将他毒打一顿,并恐吓他:“你要不识相,老子要了你的命,当年老子在昆明是杀过人的!”
蔡云祈本以为这样会吓唬住张小凡,但是却没想到,蔡云祈的嚣张更让张小凡坚信,他就是杀害李公朴和闻一多的刽子手。
随后,张小凡两次向公安机关写信举报蔡云祈是反革命分子,并将自己的猜测和所听到的内容整理起来,一并送到公安机关,却迟迟没有回响。
直到1956年底,当时盐城专员公署公安处的一位同志看到举报信后,认为此事没有那么简单,于是正式立案审查。
然而盐城公安处在对蔡云祈的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后,还是跟之前一样,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是这位镇反经验非常丰富的同志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因为蔡云祈的履历太好了,好到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在新中国成立时,为镇压反革命分子,曾让在国民政府工作过的人主动进行登记,蔡云祈在一份《附蒋人员登记表》上的“本人历史栏”中,介绍自己的经历:1939年至1942年充任国民党71军第36师排长至团副等职;1943年至1945年任国民党远征军第11集团军少校联络参谋等职;1945年至1946年因对日作战负伤在云南大理治疗;1947年伤愈后,任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少校、中校参谋。
在“过去危害人民的事实”一栏中,赫然填写着“本人毫未危害人民,请详查”!
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出现在,在抗战时期的历史相当清晰,蔡云祈一一历数自己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的各种战役,好像日记一样记得清清楚楚。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事情,他却简单写到负伤,然后在云南大理治疗,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李公朴和闻一多被害的时候。
很明显,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带着疑问,盐城公安局的同志,决定派侦查人员带着蔡云祈的照片和相关资料到云南,详细调查蔡云祈1946年在云南的历史情况。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交通十分落后,负责侦查的同志在云南调查了一个多月,终于获得了一系列的证据,证明蔡云祈就是杀人的刽子手。
公安人员在得到消息后,当即将蔡云祈正式逮捕归案,然后开展审讯,蔡云祈的供述几乎与当年填写的登记材料如出一辙,基本毫无破绽,还一再把自己描述为抗日的英雄。
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讯人员冷笑一下,询问他是否还记得在国民党第二军预备二师谍报队担任上尉组长的经历?
是否还记得自己有一个叫“蔡老虎”的外号?
是否认识王子民、蓝鹏、崔宝山等国民党特务?
蔡云祈还在否认,审讯人员继续说道:“王子民虽然被崩了,但是预备二师谍报队工作过的其他特务还有活着的,要不要我把他们都调来当面对质?”
这一句话就击溃了蔡云祈的心理防线,他知道,公安已经掌握了实质性的证据,自己嘴再硬也没有必要了。
在审讯人员的心理攻势下,蔡云祈不得不将自己参与暗杀李公朴、闻一多两位民主人士的罪恶行径交待出来……
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自以为占据优势,一意孤行,想要发动内战。
作为战时大后方的云南昆明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人士,识破了蒋介石的卑劣意图后,当即掀起反对内战的呼声,各种群众运动也是如火如荼。
当时全国反对内战的呼声都很高,但是这种呼声出现在云南昆明则尤为刺耳,因为这里从来都是国民党的势力范围。
蒋介石得知昆明的情况后,十分震怒,大骂在云南的国民党警备司令霍揆章无能,要他抓紧时间把不和谐的声音处理掉。
然而随着国共和谈的破裂,在昆明反对内战的声音变得更大,霍揆章当即感到十分恐慌,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仓促之下加紧迫害在抗战胜利后滞留在昆明的爱国民主人士。
当时在云南的民主人士以李公朴、闻一多为首的30多人,全部被霍揆章的特务们列上了“黑名单”。
他们首先发难的就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1946年2月,李公朴在重庆参加旧政协会议,期间呼吁民主与和平,国民党特务在2月10日制造了“较场口血案”,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等各界人士60余人被打伤,李公朴于5月回到昆明。
霍揆章得知李公朴回到昆明,当即如临大敌,霍揆章召集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和云南警务处李毓桢、昆明城防司令杨宝毂等人具体商讨对策。
不久,昆明市内的小报上就出现了“李公朴奉中共之命,携带巨款来昆密谋暴动”的消息,甚至还有一些纸张直接贴到李公朴所在的云南大学的墙上。
李公朴是不是共产党人,有没有收共产党的钱,各界人士是十分清楚的,国民党反动派泼脏水、造谣的鬼把戏,根本欺骗不了任何人,霍揆章等人绞尽脑汁想出的阴谋就这样破产了。
恼羞成怒的反动特务们,于是决定进行暗杀行动,具体负责暗杀李公朴的任务就由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王子民负责,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王子民从国民党预备二师那里调来蔡云祈的谍报队来配合行动,很快他们便对李公朴进行秘密跟踪、监视。
在1946年6月底,以李公朴、闻一多为首的民盟和各界人士在昆明发起万人签名运动,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强烈呼吁和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密令昆明警备司令部:“中共蓄意叛乱,民盟甘心从乱,际此紧急时期,对于该等奸党分子,于必要时得宜处置。”
一句“得宜处置”更是让霍揆章下定了决心,霍揆彰决定首先对李公朴先生下毒手,并把暗杀任务交给了王子民的稽查处第11组组长崔镇山,限他们在三天内暗杀了李公朴。
结果崔镇山组水平不行,迟迟未能完成任务,眼看又一波群众运动要开始,崔镇山又邀约了稽查处的第1、3、6组及蔡云祈的谍报队。
来源:史论纵横天下